美大型銀行轉向移動化布局 更多資源投向網銀
在互聯網金融的衝擊下,不少美國大銀行不再尋求線下網點的擴張,而紛紛採取收縮戰略,轉向移動化布局。據美國財經媒體《商業內幕》報道,自去年第三季度以來,美國銀行、花旗銀行、摩根大通銀行已總計關閉389家支行。傳統銀行將把更多資源投入到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的移動化運營上。
掀支行關門潮
據統計,在2008年金融危機前,美國銀行擁有6000多家支行,現已減少至4629家。從去年以來,美國銀行還“砍”掉了112家金融中心。美國銀行CFO保羅·多諾弗裏奧&&,美國銀行未來將更多使用數字化自助服務、手機銀行、網上銀行和ATM,而關閉大批支行是促成這種轉型的舉措之一。據第三季營收報告顯示,美國銀行已擁有2100萬手機銀行客戶,18%的存款交易都是通過移動設備完成。“這對客戶和銀行都有利,此前,通過支行處理這些業務得損失十分之一的成本。”
在支行“關閉潮”中,並非唯獨美國銀行一家,花旗銀行、摩根大通也加入“關網點”的隊伍。據花旗銀行上周五公布第三季度營收報告顯示,從去年第三季度以來,花旗在北美地區砍去116家支行,減少7%。摩根大通今年第三季度報告也顯示,從去年第三季度以來,摩根大通也關閉了161家營業網點。摩根大通CFO 瑪麗安·雷克&&,今年第三季度,通過數字化渠道開設新卡賬戶的人數上升35%,手機用戶也增長17%。
裁員成大勢所趨
與此同時,銀行從業者也面臨裁員危機。今年6月,美國銀行&&,將計劃裁去消費者銀行部門8000多個職位。此舉旨在適應消費者習慣的改變,削減成本、優化資源配置。
今年早些時候,花旗全球視角及解決方案發布了一份報告。報告認為,傳統銀行正迅速接近自動化的“臨界點”,並預計在2015年至2025年的10年間,銀行將裁員30%,數量最多達到170萬人。事實上,從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歐美銀行業職員人數已減少73萬人,銀行裁員已是大勢所趨。
當傳統零售銀行轉向移動化運營時,像高盛集團這樣的投資銀行也在開拓網上地盤,並在消費者零售業務上下功夫。今年4月,高盛集團推出一種數字儲蓄賬戶,向客戶提供1.05%的存款利率,而且客戶最低只需存入1美元即可開戶。本月初,高盛集團又推出消費者貸款平台Marcus。消費者可在Marcus.com網站上找到這種在線貸款工具,該平台將提供2年到6年期的固定利率且無額外費用的個人貸款,最大額度為3萬美元。Marcus平台不收服務費,並允許客戶選擇月度還款日期。
分析人士認為,推出Marcus平台意味着高盛集團繼續朝消費者零售銀行業務的領域邁進。
實體網點將消亡?
高盛數字金融主管哈瑞特·塔瓦爾稱,數字技術讓銀行線下網點存在的必要性面臨挑戰。“如果能在手機上操作為什麼還要在網點排隊等待辦理呢?過去,傳統銀行的營業網點分佈加強了一些大銀行的優勢,但是這種優勢現在已經轉變為一種成本不小的負資産。”
花旗發布的報告也預測,銀行的“優步”(Uber)時刻即將到來——線下營業網點將被逐漸淘汰,手機等移動設備將取代實體網點成為客戶和銀行之間的主要溝通“中介”。
不過,《商業內幕》認為,雖然銀行營業網點在逐步減少,但並不&&實體網點就此走向消亡,其功能和定位也在逐漸轉變。相比網上交易的靈活便捷,實體營業網點將側重向客戶提供更多增值服務。比如增加更多關於抵押貸款和投資方面的專業諮詢人士,提供一些只能面對面辦理的業務。 (廖勤 編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