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論員:為世界經濟把好脈開好方

2016年09月05日 19:57:31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9月5日電  人民日報9月6日評論員文章:

為世界經濟把好脈開好方——三論習近平主席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主旨演講

  兩岸東西浙,千帆來去風。金秋時節,二十國集團領導人齊聚杭州,找尋振興世界經濟的道路。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提出的“四個建設”,為推動二十國集團平臺從危機應對轉向長效治理,打開了新的思路;為推動世界經濟走上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之路,提供了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的新藥方。

  中國古人講“對症下藥”。開好方先要把好脈,把好脈先要找準病灶。當前,世界經濟雖然總體保持復蘇態勢,但依然面臨多重風險和挑戰。只有綜合施策,才能治病去根;只有更新理念,才能推動發展。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四個建設”,針對的是世界經濟深層次病灶,生發于中國改革開放探索前行、真抓實幹的經驗,立足于中國走向世界、世界擁抱中國的共同夢想。

  創新是從根本上打開增長之鎖的鑰匙。建設創新型世界經濟,才能開辟增長源泉。“要向創新要動力,向改革要活力,把握創新、新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數字經濟的歷史性機遇”“要把各國實施創新政策的力量匯集一處,做到理念上有共識、行動上有計劃、機制上有保障”。習近平主席的提議,緊緊把握促進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為利用二十國集團平臺放大創新正面效應繪就了藍圖。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導致落後,這已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證明。保護主義政策如飲鴆止渴,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才能拓展發展空間。當前,作為世界經濟的重要引擎,貿易和投資正面臨“拉起吊橋”和“關閉大門”的風險。如習近平主席指出的,如果重回以鄰為壑的老路,不僅無法擺脫自身危機和衰退,而且會收窄世界經濟共同空間。杭州峰會將在鞏固多邊體制、反對保護主義等方面留下“中國印記”,保障世界經濟朝著“輕關易道,通商寬農”的願景前進。

  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協調合作是必然選擇。建設聯動型世界經濟,才能凝聚互動合力。這種聯動,是政策規則的聯動,是基礎設施的聯動,是利益共贏的聯動。協調宏觀經濟政策,加速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進程,打造全球增長共贏鏈,習近平主席倡議的這“三個聯動”,切中“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時代現狀,貢獻的是“通則不痛”的中國智慧。

  共建才能共用,惠人才能惠己。建設包容型世界經濟,才能夯實共贏基礎。在世界基尼係數已達0.7左右的當下,在全球産業結構調整給不同産業和群體帶來衝擊的今天,推動包容和可持續發展,不僅是國際社會的道義責任,更能釋放不可估量的有效需求。正因如此,首次把發展問題置于全球宏觀政策框架核心位置,首次就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制定行動計劃,首次就支援非洲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開展合作,杭州峰會的眾多“首次”,開創性地延伸了二十國集團平臺的治理半徑,傳遞出“讓增長和發展惠及所有國家和人民”的信號。

  正如觀察家所言,二十國集團仍是全球經濟政策主要的協調平臺,但現在需要補充新的思想和引導力。以團結戰勝分歧,以共贏取代私利,融入中國方案的全球治理,必將引領世界經濟的航船,從錢塘江畔再次揚帆啟航,駛向更加遼闊的大海。

點擊查看專題
點擊查看專題

 

[責任編輯: 王佳寧 ]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99211119514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