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韓應謹防被美戰略綁架

2016年02月06日 07:16:22 來源: 中國青年報

  最近,韓國顯得忙碌和焦慮。朝鮮第四次核試後,韓國政府對華施壓,要求中國管束朝鮮並對朝實施全面制裁。韓國總統樸槿惠還表示,韓國考慮部署美國“薩德”(THAAD)係統。近期韓國主動引進美國戰略武器,甚至揚言正與美國商討在半島部署美航空母艦。韓國似有通過與美國戰略靠近來向中國施壓之嫌。

  中國政府多次向韓方明確表示反對在韓國部署“薩德”係統。13日,外交部發言人洪磊主持例行記者會表示,中方在反導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一國在謀求其自身安全時,必須考慮別國安全利益以及地區的和平穩定。

  韓國貿易協會1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第四季度韓國對華貿易額達到756億美元,首次趕超日本(717億美元),成為繼美國之後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韓國銀行行長李柱烈27日表示,中國目前不僅是韓國最大的出口對象國,過去10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35%,遠超美國(6%),需高度關注中國經濟走向。事實上,韓中貿易額已遠超韓美、韓日與韓歐貿易額的總和。

  韓國從中國收獲經濟紅利,在安全戰略上卻無視中國的立場與美國一心,凸顯韓國在發展戰略特別是對外戰略上的彷徨和無措。作為冷戰産物的韓美同盟已經超過了半個多世紀,世界形勢和東北亞國際關係已發生了深刻變化,為了韓國和半島現實與長遠利益,韓國應該重新思考戰略方向問題。

  首先,朝鮮半島不具有爆發戰爭的土壤,韓不應過度擔心來自北方的入侵。

  任何戰爭的爆發都是內因與外因合力作用的結果,目前,朝鮮半島不具有爆發戰爭的土壤。誠然,半島應該堅持無核化方向,但從朝鮮的發展戰略來看是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發展經濟,增強國力,改善民生。《民主朝鮮》1月14日發表評論説:“朝鮮排除萬難擁有氫彈,是為了與試圖侵害朝鮮的侵略者、挑釁者進行總決算,而不是為了禍害同族。”目前無任何跡象表明朝鮮還寄希望于使用武力統一南方,而是主張實現自主和平統一。

  從外因來看,也不具備發生戰爭的條件。現在的東北亞國際關係與20世紀50年代前後相比大不一樣了,半島分裂與朝鮮戰爭爆發本質上都是美蘇冷戰的産物,半島南北的軍事行動分別與美蘇有直接的關聯,當年的外部推力現在已不復存在。

  韓國應該明白,過度渲染來自朝鮮的威脅,過分誇大子虛烏有的戰爭危險,會使韓國社會陷入一種恐懼心理狀態,從而影響對半島形勢的正確判斷,繼而會選擇錯誤的戰略方向。無論是對韓國還是對半島來説,都是遺害無窮的。

  其次,韓國過分依賴美國的“保護”而被美國戰略綁架。

  韓國應該深刻地反思半島和東北亞的歷史。大量的歷史事實證明,中國一直是希望並維護半島穩定和繁榮的。反之,海洋勢力一直希望半島動亂並不時挑起事端,制造動亂,以尋求染指半島和窺視大陸的機會。在21世紀,這一歷史規律並沒有改變,只是變換了某些形式和手腕而已。韓國若不能認清這一點,必然會發生戰略誤判。

  1月27日克裏正在華訪問,日本《産經新聞》曝出“猛料”:美軍可能于2月底對朝鮮軍事設施發動突襲。它還繪聲繪色地描述對朝“殲滅戰”的幾種方式,包括打擊朝鮮地下軍事設施和領導人的具體住處等。又是一場煽風點火的鬧劇,且不管是真是假,都再一次驗證了筆者上述的分析判斷。

  更為危險的是,韓國長期接受美國“保護”,卻全然不知脫離了冷戰時特定環境和條件的“保護”,實質上就是一種戰略綁架。美國的半島政策從來不是為韓國利益設計的,而是其全球戰略的一環,當前則服務于“亞太再平衡”戰略。包括韓國人在內有很多人認為美國不希望朝韓徹底和解。如果韓國繼續甘願接受這種戰略綁架,既不利于韓國的騰飛,更不利于高麗民族的復興。

  朝第四次核試後,韓國積極配合美日商討對朝進行最嚴厲的制裁,讓朝鮮“痛入骨髓”,其制裁方案並不局限于核武軍工,而是覆蓋民用和民生行業,並敦促中國加入。同時,韓美向朝大肆炫耀武力。

  中國外長王毅27日會見記者時表示,“實現無核化只能走談判協商道路,制裁不是目的,解決問題才是關鍵”“新的決議不是為了刺激局勢緊張,更不是要把半島搞亂,而是旨在把半島核問題重新拉回到談判的軌道”。

  “掐死”朝鮮的行為,只會搞亂半島,或許這正是某些海洋勢力所希望看到的。但肯定不符合韓國的利益。如果真把朝鮮逼到墻角,再來個“魚死網破”,會使韓國陷入災難的深淵。

  或許韓國已經習慣了被“保護”,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不由自主地會做出一些對自己對半島無益的事情來。其實,韓國早已進入世界發達經濟體之列,有足夠自立的經濟實力。韓國總人口是朝鮮的兩倍,有足夠抗風險的人力資源。歷史上的中韓關係本來就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只是近代以來被強行介入的海洋勢力所摧毀。中韓經濟現已幾乎融為一體,重新建立中韓命運共同體的時機已經成熟。“中國始終是朝鮮半島和平穩定的營造者”。韓國即使掙脫“保護”,獨立行走,也不會有危險。希望韓國能夠審時度勢,作出正確的抉擇。

  (作者為本欄目特約評論員、浙江大學韓國研究所客座研究員李敦球)

【糾錯】 [責任編輯: 余申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99431287076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