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
高層 > 正文
最新播報:

人民日報文章:大格局 大手筆 大胸懷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實現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球覆蓋述評

2016年01月26日 02:39:25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月25日電  人民日報1月26日署名文章:大格局 大手筆 大胸懷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實現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球覆蓋述評

  記者 呂鴻 莽九晨 王慧

  一元復始,歲序更新,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又一次揚帆起航,滿載而歸。2016年1月19日至2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沙特、埃及、伊朗的國事訪問取得圓滿成功。此次中東之行是習近平2016年首次出訪,也標誌著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出訪足跡實現全球覆蓋。

  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加速演變的世界格局,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大手筆布局,全方位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一個承前啟後的外交新格局全面展開——中國的全球夥伴關係網絡日益成形,中國加快走向世界舞臺中心。

  “蹄疾而步穩”。3年多來,跟著習近平的出訪足跡,中國外交布局清晰可見。出訪20次,累計138天,行程近40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飛行近10圈,足跡遍布各大洲。同時,各國元首、政府首腦和國際組織代表紛紛來華訪問,握手中南海。

  大國是關鍵,推動構建新型大國關係;周邊是首要,推動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加強與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多邊是重要舞臺,積極參與多邊事務。中國外交延續著基本的布局框架,同時不斷開拓創新,在處理同外部世界關係中所展現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將傳承與超越、戰略與策略、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有機統一,開局、布局,呈現負責任的大智慧。

  有步驟,有章法;有高瞻遠矚的戰略布局,有以簡馭繁的策略運籌;捍衛利益正氣凜然,對待朋友情深義重;該擔責任堅決擔當,外交風雲舍我其誰。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一路走來,始終秉持。國際輿論借拿破侖“沉睡的獅子”斷言:中國已經醒了,而習近平正肩負著帶領全面蘇醒的中國走向偉大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

  合作共贏

  “世界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

  大國是關鍵。

  俄羅斯是大國,又是中國最大的鄰國。

  2013年3月,習近平主席展開他履新後的首次出訪,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十八大以來的中國外交布局從此拉開序幕。中國外交頂層設計層層鋪展,令世人耳目一新、刮目相看。

  抵達莫斯科首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全程陪同,歷時8小時。2014年2月,新春佳節之際,習近平不遠萬裏前往俄羅斯出席索契冬奧會開幕式。“鄰居家辦喜事,我當然要來道賀,同俄羅斯人民分享喜悅。”一語道出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高水準、特殊性。2015年5月,習近平再次來到莫斯科。紅場大閱兵,普京在慶典上講話,稱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巨大貢獻。

  3年多來,俄羅斯是習近平留下出訪足跡最多的國家。兩個攜手走向偉大復興的大國,迎來了兩國關係的歷史最好時期,走出了一條結伴而不結盟、共同繁榮的新路。

  美國是大國,中國如何與之相處?

  歷史曾經一再重復大國崛起的怪圈,古希臘學者斷言的“修昔底德陷阱”被視為國際關係的“鐵律”。德國學者沃爾夫岡·希恩甚至在專著中預言,隨著中國日益崛起,中美可能滑向一場“新冷戰”。

  然而,中國領導人就中美關係展開的高瞻遠矚的思考,中美在應對氣候變化、伊朗核問題等諸多重大領域合作的事實及其所彰顯的引領作用,有力地駁斥了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論調。

  “寬廣的太平洋有足夠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中美擁有廣泛而重要的共同利益,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世界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中國夢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與包括美國夢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通”。習近平關于中美關係的一係列重要論述,顯示了對構建新型大國關係這一歷史使命的擔當。

  2013年,莊園會晤。兩國元首以政治擔當和智慧,達成共同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共識。2014年,瀛臺夜話。習近平放眼長遠:“我們不能讓它停留在概念上,也不能滿足于早期收獲,還要繼續向前走。”2015年,白宮秋敘。雙方重申繼續構建基于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當然,這一進程不可能一帆風順。習近平以蘊含中國智慧的哲學思維看待分歧:“要看大局,正所謂‘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習近平主席提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這是一種富有智慧的政治遠見。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如是表示。著名國際關係學者、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認為,美中加強各層面交往,客觀理性看待對方,完全可以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度之往事,驗之來事,參之平素,可則決之。”構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既要堅持正確方向,也要一步一個腳印,積水成淵、積土成山。中美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為大國和平相處、人類共同發展探尋新路,這種努力既惠及當下,也必將澤被後世。

  大國集中的大洲,是創造西方文明的歐洲。

  中歐是當今世界兩大力量、兩大市場、兩大文明。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國際關係民主化的時代背景下,中歐合作更具全球性、戰略性、示范性,對推動國際力量平衡、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意義重大。

  習近平3次到訪歐洲,提出“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座橋梁,建設更具全球影響力的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2014年3月,習近平出席在荷蘭海牙舉行的第三屆核安全峰會,並對荷蘭、法國、德國、比利時進行國事訪問,此訪開創了中國外交史的諸多第一:中國國家元首首次到訪荷蘭,首次到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首次到訪歐盟總部,充分顯示出新形勢下中國對歐洲的高度重視。

  2015年10月,習近平專程飛赴倫敦,英國王室用皇家馬車將習近平主席夫婦請入白金漢宮。緊接著,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奧朗德先後來到中國。中歐國家元首與政府首腦外交亮點紛呈、目不暇接。

  中歐從未如此接近。中歐史新一頁,中歐夢大篇章,正徐徐展開。

  習近平推動中俄、中美、中歐關係取得新進展,良性互動、合作共贏,為當今國際關係體係增加了迫切需要的穩定性。3年多來的中國外交實踐形成了一套閃耀歷史唯物主義哲學之光的全方位大國外交戰略,既為中國自身進一步發展創造了重要條件,又為國際體係的發展和完善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帶一路”

  “親望親好,鄰望鄰好”

  周邊是首要。

  俯瞰中國版圖,東瀕太平洋,西抵歐亞大陸腹地,她是世界上周邊鄰國最多的國家。

  對于鄰國,習近平主席有一個生動比喻,鄰居是搬不走的,人可以擇鄰而居,但國家是搬不走的,所以只有一個選擇——和睦鄰邦。

  “親望親好,鄰望鄰好”“千金只為買鄉鄰”“兄弟同心,其利斷金”……馬不停蹄的行程中,習近平一次次引用中國古語,表達心意,以立體、多元、跨越時空的視角,為周邊國家帶去合作共贏的正能量,譜寫利益交融的新篇章。

  3次訪問東南亞、3次訪問中亞、兩次訪問南亞、兩次訪問東北亞——習近平的出訪行程,一半留給了周邊,將其視為中國的安身立命之所、發展繁榮之基。

  2013年10月,新中國首次召開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習近平提出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強調應當把中國夢同周邊各國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願望、同地區發展前景對接起來,讓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周邊國家落地生根。

  “一帶一路”正是從歷史深處走來的合作共贏之路,也是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最新的時代注腳。2100多年前,中國漢代張騫肩負和平友好使命,兩次出使中亞,開啟了中國同中亞國家友好交往大門。各國人民共同努力開辟出一條橫貫東西、連接歐亞的絲綢之路。2013年9月,習近平訪問中亞四國,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15世紀初,鄭和遠洋航海,曾數次到達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2013年10月,習近平訪問印尼和馬來西亞,提出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

  中國立足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著眼地區持久和平和共同繁榮,用“一帶一路”這一宏大構想將沿線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互連接在一起,同各方一道,共商發展大計,共促和平安寧,共圓振興之夢。

  “計利當計天下利。”“一帶一路”倡議,得到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響應並參與。

  新型國際關係的核心理念是合作共贏。投射到“一帶一路”中,習近平格外強調秉持共商、共建、共用原則,強調推動沿線國家實現發展戰略對接、優勢互補。

  發展戰略對接,“大周邊”清新撲面。

  “一帶一路”在歐亞地區率先取得顯著進展。中俄作為歐亞大陸的兩個大國進一步協調各自發展戰略,簽署並發表絲綢之路經濟帶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聯合聲明。

  在東北亞,中韓決定推進四項發展戰略對接,中蒙商定對接“絲綢之路”與“草原之路”,中俄蒙就建設三國經濟走廊達成重要共識,並簽署發展三方合作中期路線圖。

  在東南亞,中國與印尼同意對接兩國發展戰略,中越加緊磋商“一帶一路”和“兩廊一圈”合作,中新探討在“一帶一路”倡議下開拓第三方市場。中印尼雅萬高鐵以及中老、中泰鐵路陸續開工,各國期待已久的泛亞鐵路網建設邁開步伐。

  在南亞,中印加強“一帶一路”建設領域交流合作,中巴經濟走廊項目陸續開工,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四方聯合工作組工作初見成效,連接東亞與南亞的大通道呼之欲出。

  在南太,“一帶一路”倡議同澳“北部大開發計劃”對接。

  “一帶一路”也把中國與歐洲的發展更加緊密地連在一起。中國同歐盟決定對接“一帶一路”和歐洲“容克投資計劃”。中英探討“一帶一路”與英國基礎設施升級改造計劃和“英格蘭北部經濟中心”對接。中德建立“中國制造2025”同“德國工業4.0”對接協調機制。中國同中東歐7個國家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

  習近平以真誠的情感、質樸的話語、堅定的信念、實在的舉措,親自踐行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把中國夢同周邊各國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願望結合起來,增進了彼此互信和互利合作,體現了一個大國領導人的遠見卓識和責任擔當。

  “一帶一路”,如大鵬展開的雙翼,將助力中華民族騰飛,帶動各國比翼齊飛。

  攜手並進

  “永遠做可靠朋友和真誠夥伴”

  發展中國家是基礎。

  患難見真情。回想當年,中國汶川地震、玉樹地震發生後,非洲國家踴躍捐款,有的國家自己也不富裕、人口不到200萬,但向地震災區慷慨捐出200萬歐元,相當于每人平均1歐元。而2015年非洲埃博拉疫情來襲的生死關頭,中國率先行動,引領國際社會援非抗疫。

  中非從來都是命運共同體。共同的歷史遭遇、共同的奮鬥歷程,讓中非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當中國來到非洲與我們合作時,我腦海裏第一次開始憧憬非洲的未來,這是以前西方國家殖民非洲時我從來不敢想像的。”南非總統祖馬在2015年12月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成功閉幕之際接受中國媒體聯合採訪時激動地説。

  此次峰會是在非洲召開的首次中非峰會,是中非關係史上一座新的裏程碑,開創了中非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新時代。中非“十大合作計劃”傳遍非洲大地,也將“一帶一路”同非洲更緊密聯通。

  中國的對非政策一以貫之。2013年3月,就任國家主席後首訪非洲,習近平在坦桑尼亞尼雷爾國際會議中心發表題為《永遠做可靠朋友和真誠夥伴》的演講時説:對待非洲朋友,我們講一個“真”字。開展對非合作,我們講一個“實”字。加強中非友好,我們講一個“親”字。解決合作中的問題,我們講一個“誠”字。無論中國發展到哪一步,中國永遠都把非洲國家當作自己的患難之交。

  在亞非領導人會議上,習近平發表了《弘揚萬隆精神 推進合作共贏》的講話,提出要拓展南南合作。廣大發展中國家都面臨著加快發展、改善民生的共同使命,應該抱團取暖、扶攜前行。亞非國家要深化合作,同時要加強同拉美、南太及其他地區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

  3年多來,習近平兩次到訪拉美國家,開啟“中拉時間”。2013年6月,習近平在墨西哥參議院發表演講,呼吁推動中拉關係實現新的更大發展。2014年7月,首次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領導人會晤成功舉行,習近平全面闡述中國對拉美政策主張,宣布建立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中拉全面合作夥伴關係,成立中國-拉共體論壇。中拉合作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2015年初,中國-拉共體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成功召開,為中拉整體合作搭建了新平臺。拉共體輪值主席國哥斯達黎加總統索利斯表示,中拉合作為實現共同發展、造福雙方人民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果,中拉論壇為雙方擴大合作開辟了新空間,為增進雙方人民友誼架設了新橋梁,為雙方建立長期友好關係奠定了基石。

  2016年首次出訪,習近平選擇了中東。當前,中東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大變動、大調整,阿拉伯國家正在自主探索變革道路。2014年6月,習近平在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強調指出,“履不必同,期于適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

  實現民族振興的共同使命和挑戰,需要中阿弘揚絲路精神、不斷深化合作。阿拉伯諺語説“獨行快,眾行遠”,中國人常講“朋友多了路好走”。這用來形容中阿雙方結伴前行、風雨同行再恰當不過了。沙特《半島報》的評論文章稱,沙特把中國視為新的政治和經濟戰略夥伴。

  “古代埃及人這樣讚美尼羅河:‘你從大地涌出,奔流不息。’我相信,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埃友誼、中阿友好也一定會像尼羅河水般奔涌向前,助推我們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習近平2016年1月19日在埃及《金字塔報》的署名文章中如是寫到。

  2015年7月,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達成,中伊關係面臨重要發展契機。習近平訪伊成為中伊關係的裏程碑,開創了中伊關係全面、長期、穩定發展的新局面。

  言必信、行必果。中國永做發展中國家的可靠朋友。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友好情誼,也將在實現各自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歷久彌堅。

  大國擔當

  “不是別人要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要做”

  多邊是重要舞臺。

  2014年,雁棲湖畔亞太經合組織北京會議,通過了多份裏程碑式文件,在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中留下了深刻的歷史印記。習近平主席表示,當我們回顧雁棲湖會議這段歷史時,可以自豪地説,“我們做了應該做的事情”。

  在諸多場合,習近平強調,中國是國際發展體係的積極參與者和受益者,也是建設者和貢獻者。

  從2013年巴厘島鬱鬱蔥蔥,到2014年雁棲湖畔層林盡染,再到2015年馬尼拉海風習習,習近平連續3年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每一次,都向世界傳遞中國經濟前景光明的堅定信念,為亞太區域合作發出中國聲音,做出中國貢獻。

  二十國集團,全球經濟治理的主要平臺。習近平3次出席領導人峰會,特別是在去年安塔利亞峰會上,針對世界經濟低迷現狀,把脈開方,強調二十國集團要加強宏觀經濟政策溝通和協調,形成政策和行動合力;推動改革創新,增強世界經濟中長期增長潛力;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激發國際貿易和投資活力;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為公平包容發展注入強勁動力。2016年二十國集團峰會將在杭州西湖之畔舉行,習近平介紹了中國的辦會思路,並向各位領導人發出誠摯邀請。現場掌聲響起包含了對中國辦會的高度期待。

  6年多來,金磚國家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中國是金磚國家合作的堅定支援者和積極參與者。2013年3月,習近平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五次會晤中指出,加強同金磚國家合作,始終是中國外交政策的優先方向之一。2015年7月,習近平強調,當前,金磚國家各國發展面臨一些挑戰,但發展潛力巨大,上升趨勢不會改變。我們對金磚合作機制的未來充滿信心。

  2015年7月,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五次會議在俄羅斯烏法舉行,習近平發表《團結互助 共迎挑戰 推動上海合作組織實現新跨越》的講話,提出5點主張:堅持“上海精神”,打造本地區命運共同體;加強行動能力,築牢地區安全屏障;深挖合作潛力,充實務實合作內容;推動民心相通,鞏固世代睦鄰友好;保持開放互鑒,推動組織發展。

  在聯合國成立70周年係列峰會上,習近平宣布設立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和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加入聯合國維和能力待命機制並組建8000人維和待命部隊、免除對最不發達國家債務等一係列重大舉措。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的評價代表了國際社會的普遍看法——“中國所展現的領導力是至關重要的,中國是聯合國必不可少的夥伴”。

  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習主席多次表示,“不是別人要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要做”。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上,習近平就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綠色發展、改進全球治理闡述中國主張,提出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新舉措,宣介中國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心和成就。

  在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上,習近平強調,中國是亞洲安全觀的積極倡導者,也是堅定實踐者。

  在第三屆核安全峰會上,習近平首次闡述中國核安全觀,呼吁國際社會攜手合作,實現核能持久安全和發展。

  在主場,博鰲亞洲論壇日益成為具有全球影響的重要論壇。

  倡議成立亞投行,也是中國承擔更多國際責任、推動完善現有國際經濟體係、提供國際公共産品的建設性舉動,有利于促進各方實現互利共贏。中國作為亞投行倡議方,將堅定不移支援其運營和發展。除按期繳納股本金之外,還將向銀行即將設立的項目準備特別基金出資5000萬美元,用于支援欠發達成員國開展基礎設施項目準備。

  一係列舉措,體現了中國全球治理進程中日益提升的影響力、引領力。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在國際多邊舞臺上,在應對地區和全球性挑戰和熱點問題上,中國的理想與信念、使命與擔當,詮釋了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真諦。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世界繁榮穩定是中國的機遇,中國發展也是世界的機遇。和平發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們能不能把世界的機遇轉變為中國的機遇,把中國的機遇轉變為世界的機遇,在中國與世界各國良性互動、互利共贏中開拓前進。

  歷史已經並不斷證明,中國外交有著自己鮮明的特色,不搞國強必霸,而是堅持和平發展;不搞零和博弈,而是奉行合作共贏;不搞強權政治,而是倡導國際關係民主化;不搞唯利是圖,而是踐行正確義利觀。

  “君子義以為上”;“義,利也”。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經濟上,全面互利、合作共贏。安全上,互信包容、共擔責任。文化上,交流借鑒、相互促進。意識形態上,求同存異、和平共處。

  雨果説,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對待不同文明,中國有著比天空更寬闊的胸懷。

  中國正在以一種特殊方式推動世界發展。中國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同世界各國結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世界,與巨龍共舞。巨龍,與世界攜手同行。

[責任編輯: 丁峰 ]

Copyright © 2000 - 2014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單位:新華網

版權所有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