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
高層 > 正文
最新播報:

“克強節奏”:總理外交為啥這麼忙

2015年11月29日 21:02:14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媒體賦予總理外交一個專有名詞:“克強節奏”。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忙忙忙。且看上周一周之內,兩大重要外事機制“碰頭”,從馬來西亞東亞合作係列峰會,到蘇州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實打實地“無縫銜接”。前一機制囊括18個國家,而後一機制則為16+1,都是外交“大招”。

  別忘了,僅僅半個月前,李克強總理剛剛在安徽老家歡迎“老友”德國總理默克爾後,便直飛韓國完成又一次重大外交之行——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中斷3年後重啟。

  四大重要外事活動相繼展開,中國無疑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中國總理忙碌的身影穿梭于各方之間,馬不停蹄的“克強節奏”令普通人難以想像。有人不免會問,外事安排得這麼密,總理究竟在忙些啥?

  一謀和平。

  李克強在多個重要外交場合闡述過對于和平的理解:歷史昭示,戰爭是人類智慧的失敗,和平是反思災難痛苦的結晶,是人間正道。只有正視歷史,才能面向未來。二戰後形成的國際秩序和普遍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必須維護而不能打破,否則繁榮和發展也就無從談起。在重啟的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上,他強調要提升政治互信水準,而互信的前提是就包括歷史問題在內的重大問題形成共識。三國應本著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精神,妥善處理歷史相關問題,推動政治安全與經濟發展“兩個輪子一起轉”。而在東亞峰會上,李克強將東亞合作形容為世界和平穩定之錨、發展活力之源,希望各方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好局面,築牢經濟、安全、人文三大支柱。

  與謀求和平相輔相成的是宣誓主權。在此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上,李克強明確指出:近年來,本應通過直接當事國談判協商解決的南海爭議問題,被炒作成南海和平穩定和航行自由問題,甚至有域外國家高調介入。這對各方都是不利的。隨後的東亞峰會上,他又就各國共同維護南海和平穩定提出五點倡議。

  對于和平的主張、對于主權的宣誓,必須在各個場合發聲、借各種機制運籌、與各國各方充分溝通——“克強節奏”的繁忙外交穿梭,自然也就不難理解了。

  在國際舞臺上倡導和平,既需要堅定的立場,也需要靈活的智慧。李克強在這方面多有妙論,此次馬來西亞之行成功激活鄭和這一象徵和平的歷史符號,堪稱經典外交手筆。

  當地主流媒體上的署名文章,以文字寫鄭和;10+1領導人會議和東亞峰會上,以演講論鄭和;百忙之中安排半天馬六甲之訪,以行動承鄭和。李克強舉重若輕,以娓娓道來的歷史掌故和雄辯的史實,為當下南海問題勾畫出感同身受的背景,也指示出和平磋商的前景。去年訪問英國時,他曾引述丘吉爾的名言“歷史蘊藏著一切智慧,不學習歷史注定要重蹈覆轍”。同樣,重溫600年前的歷史佳話,也將為今天帶來道義與智慧的啟發。

  二謀國利。

  在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當代,一國發展的利益訴求必然要具備全球視野。只有尋找到本國與他國利益的最大契合點,才能在合作中共謀發展。這當然要求廣泛務實的外交耕耘——“克強節奏”的繁忙外交穿梭,自然也就不難理解了。

  縱觀李克強就任總理以來的出訪行程,可以概括為:深耕歐亞,拓展非洲,遠交拉美。北美和大洋洲雖還未踏足,但僅僅此次馬來西亞之行,就與美國總統有了交集,與澳大利亞總理舉行年度定期會晤,並會見了新西蘭總理。所有這些外交奔波,可謂忙而有序,體現了一個主題——為國謀利,貫穿著一條主線——推動國際産能合作。

  遠的不説,僅以本月而論,月初的中日韓三國領導人會議上,李克強就倡議三國在國際市場加強制造業和服務業産能合作,尤其是共同開發東盟等鄰近市場。下旬的10+1、10+3領導人會議上,他連續倡議開展國際産能合作,以中國優勢産能對接東盟國家需求,推動其工業化進程。緊接著的中國-中東歐16+1會晤中,李克強表示中方願同16國一道,結合各自比較優勢和産業特點,打造雙向多元的國際産能合作。

  在各個多邊、雙邊外交場合,中國總理向世界傳遞了這樣的理念:中國願將自身發展融入全球格局,找到利益契合,實現合作共贏。李克強的這種誠意也得到其他國家領導人的熱切回應。在蘇州,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就説,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合作機制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成立時,有人覺得這只是中國的“權宜之計”,還有人擔心中東歐國家被迫“屈服”于中國的影響力,“但現在我們知道,這些想法都是錯的,我們和中國的合作建立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基礎上,中國是我們長期的朋友”。

  要實現“義利外交”,不僅需要理念,更需要實務中的精準把握。李克強在訪問哈薩克斯坦時,以臨場急智提出産能合作與哈方經濟規劃相對接,被哈總統盛讚為“李計劃”。此次在與馬來西亞總理的會談中,他把握對方關切,提出將中方技術與成本優勢同馬方基礎設施建設需求相對接,積極探討開展馬來西亞-新加坡高鐵建設、馬來西亞南部鐵路建設等合作。在與愛沙尼亞總理會談時,他精準地切入波羅的海高鐵項目,會談後當即布置國家發改委迅速與對方對接,加快推進相關合作。正是基于這樣的“超級推銷”,李克強帶動中國裝備尤其是高鐵等,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使中國經濟和國內企業實實在在獲益。

  三謀民利。

  外交不僅為國謀利,更為百姓謀福祉。李克強總理所信奉的“行大道、民為本”,當然少不了外交這一環節。從安全到便利,民生民利投射到外交領域的方方面面都要關照到——“克強節奏”的繁忙外交穿梭,自然也就不難理解了。

  去年4月三亞驕陽高溫下的一幕,可視為李克強“民利外交”的一個經典注腳。當時,李克強為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訪華舉行歡迎儀式剛剛結束,他便打破外交常規,站在紅毯上現場向阿博特了解馬航MH370航班的搜尋情況,因為機上載有154名中國公民。此次在馬來西亞,李克強會見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時宣布,中方將出資2000萬澳元,推動有關國家繼續對馬航MH370航班搜救工作。他説,中方這樣做主要本著對“人”的最大尊重。

  簽證便利化這一涉及中國公民切實利益和感情的事,一直是李克強忙碌外交中“盯住不放”的議題。在各個外交場合,他不僅每每“超級推銷”為國家爭利,也在出入境等諸多事務上竭盡全力為中國公民爭取方便,為國民謀利。此外,李克強也多次向各國傳遞中國人出境旅遊的意願,並指出中國遊客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總理的話,有效地在國際上塑造了中國遊客的正面形象。

  李克強總理施政重點之一,是推動中國更高水準的對外開放。這不僅體現在金融、産業等“高大上”的領域,也體現在對老百姓日用消費品的關切上。李克強不止一次説過,老百姓兜裏有錢了,想要過上更好的生活,不能限制大家出國買東西,更不能把國門關起來,還是要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自由。事實上,他本人就通過出訪和各種外交合作機制,把越來越多的“全球福利”帶給國內老百姓——巴西烤肉、哥倫比亞咖啡、中東歐的葡萄酒和乳制品,當然還有韓國的泡菜和參雞湯。

  高規格、高密度的總理外交“克強節奏”,究竟忙些什麼,現在你清楚了吧!(常憶同)

[責任編輯: 余申芳 ]

Copyright © 2000 - 2014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單位:新華網

版權所有 新華網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9943128480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