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授權發布:美國全球監聽行動紀錄
2014-05-26 17:52:03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5月26日電

    美國全球監聽行動紀錄

    互聯網新聞研究中心

    2014年5月26日

    目錄

    導言

    一、美國在全球範圍廣泛從事秘密監聽

    二、美國把中國當成秘密監聽的主要目標

    三、美國秘密監聽不擇手段

    四、美國全球監聽受到廣泛批評

    導言

    2013年6月,英國、美國和中國香港媒體相繼根據美國國家安全局前僱員愛德華·斯諾登提供的文件,報道了美國國家安全局代號為“棱鏡”的秘密項目,內容觸目驚心。中國有關部門經過了幾個月的查證,發現針對中國的竊密行為的內容基本屬實。

    作為超級大國,美國利用自己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技術等領域的霸權,肆無忌憚地對包括盟友在內的其他國家進行監聽,這種行為的實質早已超出了“反恐”的需要,顯示出其為了利益完全不講道義的醜陋一面。這種行為悍然違反國際法,嚴重侵犯人權,危害全球網絡安全,應當受到全世界的共同抵制和譴責。

    美國對全球和中國進行秘密監聽的行徑包括:

    ——每天收集全球各地近50億條移動電話紀錄。

    ——窺探德國現任總理默克爾手機長達十多年。

    ——秘密侵入雅虎、谷歌在各國數據中心之間的主要通信網絡,竊取了數以億計的用戶信息。

    ——多年來一直監控手機應用程序,抓取個人數據。

    ——針對中國進行大規模網絡進攻,並把中國領導人和華為公司列為目標。

    美國的監聽行動,涉及到中國政府和領導人、中資企業、科研機構、普通網民、廣大手機用戶等等。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沒有任何理由成為美國打着“反恐”旗號進行的秘密監聽的目標。

    美國必須就其監聽行動作出解釋,必須停止這種嚴重侵犯人權的行為,停止在全球網絡空間製造緊張和敵意。

    一、美國在全球範圍廣泛從事秘密監聽

    1.美國監聽世界政要

    2013年底,英國《衛報》報道,包含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德國總理默克爾、巴西總統羅塞夫等多達35國領導人都出現在美國國家安全局的監聽名單上。

    德國《明鏡》周刊今年3月29日援引斯諾登提供的文件披露,美國國家安全局2009年針對122名外國領導人實施監控,並建有一個專門存放外國領導人信息的數據庫,其中關於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報告就有300份。名單從“A”開始,按每人名字的首字母順序排列,第一位是時任馬來西亞總理阿卜杜拉·巴達維,默克爾排在“A”區的第九位。122人名單的最後一位是尤利婭·季莫申科,時任烏克蘭總理。

    德國“明鏡在線”報道,聯合國總部、歐盟常駐聯合國代表團都在美國國家安全局的監聽範圍之內,監聽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商業等領域。

    美國國家安全局2012年夏季成功侵入了聯合國總部的內部視頻電話會議設備,並破解了加密系統。被曝光的秘密文件説,“數據傳輸給我們送來了聯合國內部視頻電話會議。”

    美國《紐約時報》報道,2010年5月,當聯合國安理會考慮是否要因為伊朗的核計劃而制裁該國的時候,數個理事國的投票意向懸而未決。當時的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蘇珊·賴斯請求美國國家安全局的協助,“以便她制定應對策略”。美國國家安全局很快起草出了監控四個理事國外交官所需的法律文件。

    根據斯諾登曝光的文件,美國國家安全局已經滲透的使館與使團名單包括巴西、保加利亞、哥倫比亞、歐盟、法國、格魯吉亞、希臘、印度、意大利、日本、墨西哥、斯洛文尼亞、南非、韓國、委內瑞拉和越南。

    除了聯合國總部,歐盟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IT基礎設施和服務器信息已被美國掌握。歐盟駐聯合國機構變換了辦公地點,搬進新的辦公室後,美國仍在繼續其竊聽行為。

    斯諾登提供給英國《衛報》的一份文件顯示,美方設於英國北約克郡一處情報分支機構在2009年的20國集團峰會上監聽俄羅斯時任總統梅德韋傑夫與國內的衛星通話。這次監聽的時間是梅德韋傑夫與美國總統奧巴馬舉行會談後數小時,兩人在會談中剛剛就建立互信達成共識。

    一份日期標注為2012年6月的機密文件顯示,當時還是墨西哥總統候選人的培尼亞的電子郵件曾被美國國家安全局秘密竊取,其內容包括了培尼亞準備提名的部分內閣成員等。美國國家安全局在竊取巴西總統羅塞夫的通訊資料時,使用了一種特殊的電腦程序,可以攔截電子郵件及網絡聊天的內容。

    在2007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澳大利亞情報機構國防情報局同美國國家安全局對印尼開展了大規模的監聽活動。

    2010年6月G20峰會在多倫多召開時,美國國家安全局進行了為期六天的間諜活動,美國駐加拿大使館當時則變身為安全指揮部。

    曝光文件還顯示,日本與巴西、伊拉克被共同列為美國“經濟穩定與影響”領域的重點監控國。此外,“最新戰略科學技術”領域的重點監控對象包括俄羅斯、印度、德國、法國、韓國、以色列、新加坡、瑞典及日本;“外交政策”領域包括中國、德國、法國、俄羅斯、伊朗、朝鮮及日本等17國及聯合國。

    《紐約時報》總結説,美國國家安全局之所以“敵友不分地進行日常監控”,是為達成“對法德等同盟國的外交優先地位”和“對日本及巴西的經濟優先地位”。

   1 2 3 4 5 下一頁  

+1
【糾錯】 責任編輯: 丁峰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濟南:大熊貓園內散步盡享美好春天
濟南:大熊貓園內散步盡享美好春天
長興花香浮動 正是踏青好時節
長興花香浮動 正是踏青好時節
雨後西湖晴歸來
雨後西湖晴歸來
新疆塔裏木:棉花播種忙
新疆塔裏木:棉花播種忙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6081110865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