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武漢推重大改革 全面停止"九橋一隧一路"ETC收費
2017-12-11 19:41:00 來源: 經濟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原標題:武漢:讓重大改革生根開花

  11月28日,武漢市發布第282 號政府令,廢止之前的2件市政府規章。這些規章是過去武漢“九橋一隧一路”徵收ETC車輛通行費的政策依據。武漢全面停止“九橋一隧一路”ETC收費,有效降低群眾出行成本和企業物流成本,武漢三鎮暢通無阻。

  不只是停止ETC收費,整治“新衙門作風”,實施四大資智聚漢工程,發展新民營經濟,開展“馬上辦、網上辦、一次辦”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今年以來,武漢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和湖北省委重大改革部署,全力推進40項國家級改革試點、5項省級改革試點、90項市級重點改革任務……一批重大改革成果亮點紛呈,群眾對改革的獲得感持續增強。

  “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必須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自覺將其充分貫徹到各項工作中去。”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説:“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價值取向,從群眾‘最怨、最恨、最急、最盼’的事改起,武漢要爭當全國全面深化改革的‘排頭兵’。”

  聚力,營造發展大氣場

  改革,首先要聚力。

  服務不到位、進取不積極、工作不落實、擔當不主動,是謂“新衙門作風”。今年春節後上班第一天,武漢召開大會,劍指“新衙門作風”,決定以打出作風建設“組合拳”推動幹事創業、拼搏趕超,出臺容錯免責9項具體制度,為改革創新者撐腰鼓勁。

  2月份,武漢派出15個基層作風巡查組赴各區,化解信訪積案,嚴查“微腐敗”現象。9月份,第二批基層作風巡查組再次出發。截至目前,化解信訪積案1872件,實現結案率100%。查處“新衙門作風”和“微腐敗”問題1877個,處理2519人(次),其中涉及處級幹部277人(次),解決了一批幹部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有破必有立。深化改革需要闖將。識別重用闖將,本身就是一場改革。

  截至11月中旬,全市共有122名幹部已被提拔任用到新崗位。“把那些想改革、謀改革、善改革的幹部用起來”。同時,邀請上級單位129名優秀幹部到武漢挂職,激發幹部隊伍活力。

  作風整治的同時,武漢不斷優化行政審批制度,探索推進“馬上辦、網上辦、一次辦”,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也給“沒了好處也沒了動力”的“潛規則”淩厲一擊。目前已經公布全市第一批“三辦”清單9653項,平均每個事項辦理時限壓縮10.6天,周六、周日普遍開展延時服務。

  縮減的不僅是時間,還有慣常存在的“綠色通道”。東湖高新區政務服務局局長李世濤説:“設定‘綠色通道’,就證明正常辦事流程還有不方便之處。不設‘綠色通道’,也自我杜絕了各種‘走後門’的可能。”

  成立“網上群眾工作部”,118個單位24小時線上駐守,工作情況每月排名。“十一”長假期間,入駐單位仍然線上堅守,330余件網民留言反映的問題被及時辦理,不少問題當天反映當天解決。如今在武漢,網上信訪約佔信訪總量的3/4,成為群眾建言獻策、反映訴求的主渠道。

  改革成效由群眾來評判、讓群眾滿意。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二十大新聞事件”評選活動,列出今年以來對武漢改革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在全社會産生重大影響的40多件重大事項,讓市民通過網絡進行投票評選,以此來檢驗市委、市政府今年工作的主要成效。

  作風轉變帶來了各項工作大提速。

  在東湖高新區,總投資350億元的武漢華星光電第6代柔性LTPS-AMOLED生産線(t4項目)開工。3月31日簽約,6月13日開工,如此大型項目從落地到開工僅用了74天,不到50個工作日。

  爭先,轉換增長新動能

  發展不夠是武漢面臨的最大難題,改革創新正是解決這一難題的“金鑰匙”。

  兩年前,直播分享網站鬥魚的CEO張文明將“戶口”遷回武漢。這位畢業于武漢理工大學的年輕人説,在武漢創業,心裏更踏實。如今,鬥魚以超過100億元的估值,成為武漢首家“獨角獸”企業。在“獨角獸”企業引領下,武漢異軍突起,成為比肩北京、杭州、深圳的互聯網創新“第四城”。

  “國有經濟這條腿長,民營經濟這條腿短。”陳一新這樣形象地描繪武漢經濟結構現狀。如何拉長民營經濟這條短腿?武漢開出的“藥方”是發展以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為特徵的新民營經濟,力爭將武漢打造成全國新民營經濟集聚地。

  隨即,金融扶持、市場空間、經營成本、營商環境、人才培養等16項支援措施出臺,拉動全市前三季度新增市場主體同比增長30%以上,新民營經濟已成為創業創新創富的“發動機”。

  為城市發展全面注入“創新基因”,武漢打出一套“招才引智”“招商引資”的組合拳。認準的第一要務,就是打造人才核心競爭力。武漢推進“大學+”發展新模式,實施“四大資智聚漢工程”,以改革創新精神打造招才引智“武漢樣本”,再贏人口紅利,真正走出“人才引領創新、創新驅動發展”的新路子。

  在全國率先成立科技成果轉化局,首批12位院士擔任顧問團,推動院士“才”富變成武漢財富,院士科研成果變武漢發展成果;深化科技金融改革,累計為5000家(次)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貸款超過800億元;組建14家工業技術研究院,涵蓋光電子、智能裝備、導航與位置服務等多個前沿領域,累計開展成果轉化334項,孵化企業293家。

  人是最寶貴的生産力。憑畢業證即可落戶、購房租房“打八折”、出臺最低年薪指導標準……10月份,武漢發布留漢大學生新政“升級版”。今年1月份至10月份,已吸納大學畢業生留漢就業創業20.5萬人,是去年同期的2.1倍;大學畢業生在漢新落戶7.9萬人,是去年同期的5.4倍。

  大力發展“菁英經濟、校友經濟、院士經濟、海歸經濟”,特別是充分挖掘校友資源這個“金礦”,舉辦校友資智回漢專場簽約,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國地質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名校校友投資簽約13013.7億元,校友經濟激活武漢“新脈動”。

  在廣闊的農村,同樣回應著人才召喚。武漢實施“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三大工程,努力提高農民的資産性、經營性、工資性收入,“三鄉工程”今年預計增加農民收入18億元,探索出一條城鄉融合、以工促農的新機制。

  為民,提升人民幸福感

  坐擁兩江百湖,水優勢明顯,水特色鮮明,是武漢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

  為了讓每一位武漢人聽見這座城市幸福的回響,山水形勝的武漢,大力實施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致力于打造世界有影響力的亮點城市。

  建立“四水共治”的統籌協調機制,全面落實湖長制、河長制,係統做好防洪水、排澇水、治污水、保供水工作。創新城市規劃建設理念,以全球眼光、世界一流標準打造“長江主軸、長江新城、東湖生態綠心”的百年亮點區塊。

  東湖是全國最大的城中湖,中科院水生物研究所東湖湖泊生態係統實驗站高級工程師張霄林説:“目前東湖的水質達到40多年來的最好水準,湖水由不適宜魚類生存的劣V類轉變為可供游泳的III類、部分子湖達到可直接飲用的II類標準。”

  用改革創新的辦法打好長江生態文明建設攻堅戰,實現“護一城凈水、繪兩江畫廊、顯三鎮靈秀”,建設“安瀾長江、清潔長江、綠色長江、美麗長江、文明長江”,以世界大河治理的最新成就,托起偉大的城市夢想。

  改革的成果為民所享。武漢全面停止“九橋一隧一路”ETC收費,有效降低群眾出行成本和企業物流成本,三鎮變通途。

  同時,武漢積極探索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綜合醫改新模式,大醫院和小醫院組成“醫聯體”“健聯體”,居民在家門口就可享受到高水準醫療服務;把“幸福食堂”開辦到老人身邊,“互聯網+”、醫養結合等特色養老新模式,讓武漢成為全國唯一集聚近4年來所有國家級養老改革試點的城市;組織萬名警察進社區、入網格,武漢連續4屆評為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城市,第二次捧得全國綜治最高獎“長安杯”;蟬聯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文明正成為武漢的一種“常態”。

  武漢,每天都在變,變新、變亮、變強。(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鄭明橋)

+1
【糾錯】 責任編輯: 李志強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寒冬“熱”建
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寒冬“熱”建
新疆綠皮“小慢車”駛出“快”生活
新疆綠皮“小慢車”駛出“快”生活
安徽廬江:藍莓入冬時 紅葉滿山坡
安徽廬江:藍莓入冬時 紅葉滿山坡
雲南南澗:冬日櫻花醉遊人
雲南南澗:冬日櫻花醉遊人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191122093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