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他的朋友圈裏有近三千位患者 生命在答復患者中停止
2017-11-06 07:44:38 來源: 中國新聞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他的朋友圈裏有近三千位患者生命在答復患者中停止

  汪健紅生前工作的102辦公室。 張黎升 攝

  這幾天,浙江省寧波市婦兒醫院中醫診療中心102診室大門緊閉,往日排隊就診的繁忙景象被門外一位位患者的唏噓取代。11月2日淩晨,屋子裏那個年輕的醫生和他那張面對病人時刻溫暖的笑臉,永遠定格在了還未滿34周歲的生命線上。

  他叫汪健紅,一名普普通通的醫生,一個喝山泉水長大的農家孩子。11月4日清晨,近百名家住市區的患者自發趕幾十公里山路去他的家鄉——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橫街鎮的大山中為他送行。

  生命在答復患者中停止

  16年前,這個從小在鄉村醫生母親影響下立志從醫的農村孩子,終于帶著夢想走出山村,大學期間就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産黨。畢業後,在海曙區集士港中心衛生院參加工作,去年3月被寧波市婦兒醫院人才引進,任中醫全科醫生。

  同在寧波市婦兒醫院做中醫婦科醫生的鄧永麗眼中,丈夫的履歷簡單到不能再簡單。可是就是這樣一份簡單履歷,卻讓上進心極強的汪健紅勵志在每一個腳印上傾注心血、有所作為。

  微信朋友圈裏有2603位患者聯繫人,每位都有互動,大家咨詢的病情總能得到詳細回復;24小時開機接診,晚上11時還在家中給患者看病,淩晨5時就有電話打來預約……鄧永麗説,丈夫熱愛這個職業,病人的疑難雜症能讓他好幾天吃不好飯、睡不好覺。哪怕是帶著女兒出去遊玩,汪健紅還一刻不停地拿著手機和患者互動,好像家人並未與他同行。每當這個時候,鄧永麗都會很難受,因為她覺得兩個人真得不在“一個頻道”。但是,當一次次從同事、患者、乃至導師口中聽到對丈夫的稱讚,她的內心又全都是滿滿的自豪。

  “他去世前幾個小時,我們下飛機後,微信裏一下子跳出2500多條未讀資訊,哪怕就是等著拿行李的幾分鐘時間裏,他都不忘給患者回復……”鄧永麗説。這次出國旅遊,是汪健紅難得陪家人外出度的長假,但誰能想到也是最後一次長假。11月2日淩晨,從上海回寧波的汽車上,大家旅途勞頓都在路上睡著了,坐在副駕駛座上的汪健紅卻不停地點著手機……“下車的時候,我們才發現他已經停止了呼吸。”

  2日淩晨2時24分,鄧永麗強忍悲痛在丈夫的朋友圈發出最後一條消息——汪醫生因病去世,所有醫療活動取消。淚水滴灑在手機螢幕上的那一刻,她的想法很簡單,“白天一上班他就要坐診,一周休假肯定有很多病人來,希望大家別白跑。”這包含標點符號的17個字,成為一位妻子對丈夫事業最無私的支援。

  “這些年來,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治好更多的病人。”母親汪愛妃説。從大學時代,汪健紅就對中醫研究投入了極大的熱情,“不管是和我、和永麗、還是和他的同事閒聊,沒多久他就會不自覺地把話題扯到工作上,轉到病人的病情探討上。”前段時間,汪健紅給母親買了新手機,發來的第一條資訊就是兩張嬰兒手掌出疹子的照片,詢問是不是手足口病的症狀。沒幾天,汪健紅就利用業余時間寫了一篇如何預防兒童手足口病的文章,推送到了公眾號上。

  醫術在高尚醫德中升華

  中醫越老越吃香,這是絕大多數人眼中的“鐵律”。但在幾年前,寧波不少的中醫就診患者卻開始樂意問診這30歲不到的小夥子。那時,追隨汪健紅的患者,更看重的是他對工作極度負責、對大家極度耐心的態度。

  同事和患者們都知道卻又都不清楚,具體是從哪一年開始,汪健紅就自費為就診的小孩子在配藥時準備一包甜菊葉。患者Lansy説:“第一次帶兒子看病,汪醫生特意給了我一包甜菊葉,説加在中藥裏面,孩子喝起來就不會太苦,家長喂藥可以省心很多!”這個細節,讓Lansy非常感動,此後一家人都成了汪健紅的鐵桿粉絲。

  醫生的名氣靠的是患者的口碑,就是這樣一件件微不足道卻暖人至心的小事,讓汪健紅“民星醫生”的招牌越擦越亮。就診的患者越來越多,讓汪健紅有機會接觸各類疑難雜症,業務水準突飛猛進。

  “當時他還在我們鄉下工作,可慕名而來的甚至還有杭州和上海的患者。”在海曙區集士港中心衛生院工作的老同事、老同學蘇柯江眼裏,汪健紅對中醫的癡迷已經有些“瘋狂”,兩人甚至在飯桌上還能就學術問題爭個不可開交,臉紅脖子粗也不是一次兩次。“有一回實在讓我下不了臺,我就説以後吃飯再談工作,你約不到人。現在想想,估計永遠沒有人會半夜打我電話談工作了,多麼想再和這個好兄弟爭一次、辯一次,輸贏再也沒有關係。”翻看朋友圈裏汪健紅這次旅遊貼上的照片,回憶讓他恍如隔世,卻又歷歷在目。

  “我不把醫生這個職業當養家糊口的工作,而是把它當事業在拼搏。我多學點、做點,患者就可以少受些苦。”這是汪健紅生前和一位患者的對話。

  付出和回報,總是對等的。大學同學“葉子”説,汪健紅從醫後始終堅持傳統中醫診療手段,並試圖挖掘常規中藥的藥效最大化。從初出茅廬的小夥子,到擅長通過中醫舌診、脈診判斷人體基本生理病理狀態,擅用“經方”辨治內科、婦兒科疑難雜病,成為主持開展“四縫穴”挑刺治療小兒疳積症技術、“穴位貼“”促進兒童增高技術、“三菱針放血療法”治療小兒高熱技術、“冬病夏治”穴位貼敷治療慢性呼吸係統疾病技術的“名醫”,汪健紅僅僅用了7年多一點的時間。

  高尚的醫德哺育出精湛的醫術,汪健紅真的“紅”了起來。可是他一直都控制挂號的患者人數,並堅持開一些最常見的中藥減輕患者的經濟壓力。“中醫診療時間長,汪醫生説接診太多,答復就詳細不了,對不住那些大老遠跑來排隊的人們。”市婦兒醫院院辦主任章曉軍説起這個來院才一年多的新同事,滿是深情。

  “他渴望服務更多的患者。”“葉子”告訴記者,前段時間汪健紅聯繫多個好友一起整理出大量案例資料,準備開發一款軟件來提高醫生診療效率,結果在約好敲定最終方案的前三天,他竟永遠缺席了。

  “不敢想像,那些不知道汪醫生離世的患者再來醫院聽到這個噩耗後,會是怎樣的心情。”這句話,成為同事們對汪健紅醫德、醫術最中肯的評價。

  11月4日清晨6時不到,大雷村的空氣早已彌漫了悲傷的因子。這是汪健紅出殯的日子。

  生前共事過的領導、同事們趕來了;幾載寒窗的同學們從杭州、上海、湖北、廣州趕來了;生前一直記挂著的患者、朋友們趕來了……成百上千名微信門診群裏甚至素未謀面的“網友”們也紛紛留言,在真實的大雷村和虛擬的網絡中,那麼多人一起緬懷這位令人尊敬的好醫生,相互回憶著與他的溫暖故事。

  橫街鎮黨委負責人説:“作為家鄉人,我們為汪醫生驕傲。他愛崗敬業的精神,服務群眾的熱情,值得我們學習。”

  醫生看慣了生死,但他們比誰都懂得生命的偉大。汪健紅時刻珍愛著自己的患者,卻太早地讓自己成為別人的追思。(徐小勇 續大治 張黎升)

+1
【糾錯】 責任編輯: 成嵐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北京雁棲湖秋日美景
北京雁棲湖秋日美景
江西廬山進入紅楓最佳觀賞期 吸引遊客紛至遝來
江西廬山進入紅楓最佳觀賞期 吸引遊客紛至遝來
松巴藏寨之秋
松巴藏寨之秋
層林盡染秋意濃
層林盡染秋意濃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511121908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