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株高達2.2米!中科院推出高産水稻新種質“巨型稻”
2017-10-16 20:57:59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圖為巨型稻不同生長時期田間表型注:A,苗期;B,分蘗期;C,抽穗期;D,成熟期;圖D中左邊高桿為巨型稻,右邊矮桿為普通雜交稻。

  新華網北京10月16日電(王瑩)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由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夏新界研究員領銜的水稻育種團隊16日宣布,歷經十余年研究,團隊日前培育出超高産優質“巨型稻”:株高可達2.2米、畝産可達800千克以上、具有高産、抗倒伏、抗病蟲害、耐淹澇等特點。經農業部植物新品種測試中心DNA指紋檢測,以及華智水稻生物技術有限公司56k水稻SNP基因晶片指紋圖譜檢測,確認“巨型稻”是一種水稻新種質材料。

  據夏新界介紹,這種“巨型稻”光合效率高,單位面積生物量比現有水稻品種高出50%,平均有效分蘗40個,單穂最高實粒數達500多粒,單季産量可超過800千克/畝。

  記者了解到,“巨型稻”是在現有優異種源的基礎上,運用突變體誘導、野生稻遠緣雜交、分子標記定向選育等一係列育種新技術,獲得的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水稻新種質材料。其具有突出的高産、強抗等顯著優勢。“巨型稻”莖稈粗壯,直徑可達18.5毫米,葉片蠟質和角質層厚,具有抗倒伏、抗病蟲害、耐淹澇等特點。

  在湖南長沙郊區的試驗田現場,著名水稻專家袁隆平院士認為:“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新種質材料,具有很高的生物量,未來還需要努力提高收獲指數。”

  當前,我國普遍面臨農村勞動力短缺、水稻種植“增産不增收”,早稻種植面積逐年下降的局面。“‘巨型稻’株形高大、稀植、生育期長、葉茂且冠層高、淹水深度大,可為蛙、魚和泥鰍等稻田養殖動物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具有適宜種-養結合的優勢。”夏新界告訴記者。

  為充分利用“巨型稻”這一特殊優勢,提升稻田生産經濟效益,2017年在“長沙站”建設了30畝“巨型稻”生態綜合種養模式試驗與示范區,採用化肥、農藥、抗生素零使用等有機農業生産方式。與現有常用的稻田綜合種養模式相比,稻谷産量至少提高一倍以上,青蛙、泥鰍、稻花魚等養殖動物的成活率亦提高一倍以上,生長周期縮短15-20天,個體重量提高20%以上,産量提高1.5倍以上,全部産品實現綠色、優質化,畝均純收入超過萬元。

圖為“巨型稻—青蛙—泥鰍”稻田生態綜合種養新模式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瑩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金秋北京11處園林景區宜賞紅
金秋北京11處園林景區宜賞紅
廣西欽州現火燒雲景觀
廣西欽州現火燒雲景觀
大美胡楊醉金秋
大美胡楊醉金秋
三峽工程175米試驗性蓄水進入最後1米衝刺
三峽工程175米試驗性蓄水進入最後1米衝刺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810129721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