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鑽探高級技工向巴扎西:我為祖國探礦藏
2017-10-11 18:16:36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十九大代表風採·圖文互動)(1)鑽探高級技工向巴扎西:我為祖國探礦藏

  西藏地勘局第六地質大隊工勘部副經理、鑽探高級技工向巴扎西在食堂用餐(9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東君 攝

  新華社拉薩10月11日電 題:鑽探高級技工向巴扎西:我為祖國探礦藏

  新華社記者劉洪明

  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冰天雪地,一名藏族鑽探工人帶領同事常年扎根野外:鑽山溝、爬雪山、趟冰河;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舍小家、顧大家、探礦藏……

  向巴扎西,黨的十九大代表、西藏地勘局第六地質大隊工勘部副經理、鑽探高級技工。一米八的身高,烏黑的頭髮,古銅色的皮膚,瘦高的他看上去略顯靦腆。或許在冰天雪地的工區生活久了,45歲的他言辭不多,一言一行中透露著坦蕩率真。

  從一名普通的鑽工到機臺上的“老專家”,在扎根野外地質勘探戰線的26年時間裏,他創造了在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高地累計鑽探進尺5萬多米的記錄。他帶領工勘部一班人,艱苦奮鬥,開拓創新,連續多年實現經濟和社會效益雙豐收,為地質事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勘探機臺上的“老專家”

  20多年來,向巴扎西先後參與昌都玉龍銅礦大會戰、墨竹工卡縣甲瑪銅礦、藏北能源資源地質調查大會戰等鑽探項目20余項。他長期堅守5000余米的高海拔礦區,以實際行動踐行著新時期地質“鐵人”精神。

  地質人的苦只有自己最清楚,卻很少向外人訴説。向巴扎西自1991年參加工作以來,每年只有三分之一的日子在拉薩。“春夏秋三個季節都在野外。”當記者問到最艱苦的經歷時,他眼神移向窗外,歷經滄桑的面龐略顯微笑,“礦區現場的苦,用語言和文字表達不出來。”

  長期在冰天雪地勘探,向巴扎西經歷著出生入死和荒野孤寂。“2000年前後,我們4個人一起在18米高的鑽塔上施工,我突然在8米左右的位置掉下來了,幸虧運氣好,掉在最底層的塔基裏,刮傷了但無大礙。”他説。

  26年的堅守,為祖國勘探礦藏,向巴扎西用鐵骨柔情書寫了人生的大愛春秋。“共産黨員,就應當甘于吃苦、樂于奉獻,才能對得起共産黨員這個光榮稱號。有機會為國家做貢獻,我感到很自豪。”向巴扎西説。

  同事眼中的“好導師”

  作為大隊鑽探領軍人,向巴扎西關心年輕同志的培養和成長,多年來為大隊培養了一個又一個鑽探技術能手。在帶徒過程中,他將長期積累的機械操作要訣、竅門手記整理成冊,無私地傳授給他人,先後帶出20多名技術能手和業務骨幹。

  經他培養的這些鑽探操作能手,現在依然奮戰在各個礦區,已成為六隊鑽探施工中的一支生力軍。

  35歲的其美仁增曾跟隨向巴扎西在機臺作業。他説:“我當了8年多農民工,跟著地質隊幹活,認識師傅後,他手把手教我,2008年我就可以帶班幹活了。我是初中畢業,現在是同學中收入最高的。”

  “只要願意學,我肯定教。”向巴扎西説,“我歲數大了,需要培養新人,平常在礦區我就專門留意能吃苦、愛鑽研的人。”

  西藏地勘局副局長張煥彬説:“近年來,他們‘師徒’一班人,出色完成了項目部下達的各項任務。特別是在藏北能源資源地質調查大會戰中,6個月一舉拿下6000米的進尺施工紀錄,單口井深創造了西藏地區高海拔鑽探施工破2000米的歷史新紀錄,為西藏地勘單位在藏北能源資源鑽探施工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家人心裏的“擔當者”

  在向巴扎西的心中,機臺就是他的家。由于他長年堅守野外,與親人聚少離多,家裏的一切都交給了妻子,特別是對孩子,有著難以彌補的愧疚之情。

  1996年父親去世,向巴扎西在工區走不了,沒能送父親最後一程。女兒生病,他很少能守在身邊照顧。剛開始,妻子龍宗忍不住“怨恨”。歲月如梭,丈夫身上這種向上向善和對工作的執著,逐漸感染了龍宗。

  “孩子小的時候,我跟丈夫經常吵架,老是埋怨他不顧家。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懂事,我也逐漸理解他工作的辛苦和無奈。他的敬業精神慢慢打動了我,也促使我工作更加用心。”身為一名中學教師的龍宗説。

  向巴扎西的女兒強珍皮膚白凈,活潑開朗,目前正在天津大學讀大二。“剛開始對爸爸確實不是很理解,甚至有點怨恨,後來就越來越敬佩爸爸了。現在有啥事,都會隨時跟爸爸溝通。”她説。

  “女兒3歲多的時候,我從礦區回家,頭髮長,臉又黑,女兒看到我進門就躲起來。經過妻子一番解釋,晚上女兒才肯讓我抱。”回憶起這些,向巴扎西的眼睛濕潤了。

點擊查看專題

點擊查看專題

+1
【糾錯】 責任編輯: 尹世傑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燕山腳下秋色美
燕山腳下秋色美
豐收時節 悅在金秋
豐收時節 悅在金秋
秋雪如畫
秋雪如畫
故宮不再現場售票
故宮不再現場售票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661121788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