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當高鐵邂逅世界遺産
2017-10-08 07:42:44 來源: 人民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這是中國高鐵快速增長的五年。截至2016年末,中國高速鐵路營業裏程逾2.2萬公里,比2012年底增長了1.4倍,穩居世界首位。

  這也是中國高鐵綠色發展的五年。穿越中國最大連片自然保護區,在古建築群、重要水源地架起空中走廊……當高鐵這張“國家名片”遭遇黃山、武夷山等“世界遺産”,以及大熊貓、朱鹮等重量級“國寶”,風馳電掣的大動脈又演繹出怎樣的故事。

  與大熊貓、金絲猴、朱鹮和羚牛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和諧共處

  高架橋梁,深埋隧道

  9月底,西安至成都的西成高鐵正式進入開通倒計時。然而,早在9年前,這條643公里的高鐵提交可行性報告時,就已經引發了全球矚目。

  除了施工難度堪稱一絕,更令人關注的是西成高鐵的生態保護。作為首條穿越秦嶺山脈的高鐵,西成高鐵沿途經過陜西天華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陜西觀音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漢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菜子坪大熊貓走廊帶等多個生態敏感區。

  “這條穿越了中國最大連片自然保護區的現代高鐵,如何與大熊貓、金絲猴、朱鹮和羚牛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和諧共處,是一道極具挑戰性的生態考題。我們只能通過深挖隧、高架橋等技術創新來最大程度地減少對保護區的擾動。”西成客專陜西公司西成指揮部指揮長王振波説。

  寧陜縣新場鎮菜子坪地區是兩個不同種群大熊貓的交流通道。為此,西成高鐵主要以橋隧相連的形式斷續穿越菜子坪大熊貓走廊帶,特別是西成秦嶺隧道群從秦嶺北麓清涼山隧道開始,到秦嶺南麓趙家嶺隧道,110公里幾乎綿延地下800米至1000米,避免了對保護區群的切割,最大限度保持了大熊貓、羚牛、金絲猴等秦嶺生物的“原生態”。

  “自2010年,隧道兩側和高架橋上的數十臺紅外相機就開始全天候監測。7年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周邊野生動物的活動頻率、數量並無明顯變化,高鐵建設對秦嶺的生物多樣性並無大的影響。”王振波説。

  深挖隧、高架橋,不僅可以保護珍稀動物,也有利于保護古建和文物。蘭新高鐵駛入吐魯番至哈密段時,以橋代路保護了著名的坎兒井。

  為了保護達坂城濕地,建起了5.6公里長的特大橋,橋墩下面還埋下了眾多管道,便于地下水暢流。

  保護世界文化遺産和重要水源地

  多花3億,選線避讓

  在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副總工程師彭京平的書櫃裏,收藏了一張珍貴的漢十高鐵線路方案圖。這張圖上,全長不足400公里的漢十高鐵,卻有著北線、中線、南線三種選擇方案。

  走北線,沿漢十高速公路布設,成本最低,但需從丹江口水庫正中穿越,擾動南水北調中線水源保護區,隨即被否;

  行中線,與襄渝鐵路線平行布設,線路最短最直,但緊鄰世界文化遺産——武當山古建築群玉虛宮,也遭舍棄;

  最終確定的南線,採取13公里隧道下穿武當山,繞避了武當山核心景區和古建築群,距離最近的遺産點回龍觀還有770米,同時也繞開丹江口水庫大部分區域,對漢江濕地採取全線高架,不在水中設墩,完整保護生態保育區。

  “南線方案最復雜,且幾乎100%為橋隧,橋隧比最高,還在濕地保護區全線設聲屏障,因此工程造價較北線方案增加3.2億元,較中線方案增加2.7億元,但它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影響最小,真正踐行了創新綠色的發展新理念。”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漢十高鐵總體項目負責人劉昌裕表示。

  不僅選線設計十分謹慎,涉及生態環保的各種設計細節都不敢馬虎。西成高鐵穿越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旦朱鹮撞上高鐵,不但朱鹮會死亡,對高鐵也造成極大安全隱患。為此,西成高鐵線路兩邊設置了近16公里的鳥類保護網。這種鳥類保護網由細密的藍色金屬網構成,方便朱鹮識別,也防止朱鹮受傷,即使誤撞也不至于被卡住,能輕松掙脫。西成高鐵聯調聯試以來,還沒有發生過一例朱鹮撞網的事件。

  融入山水,成為“看不見”的鋼鐵大道

  精細施工,泥漿零排放

  千島湖,國家一級水體,碧波之上的杭黃高鐵進賢溪大橋,于今年3月正式合龍。施工單位中鐵二局六公司的建設者們至今感慨,自兩年前大橋開工以來,對如何在建設中保護千島湖水質的關注,遠遠超越了高鐵建設難度本身。

  在國家一級水體的水域中直接施工,如何控制鑽孔泥漿排放污染,成為環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為此,建設者們創造出一套“清水成孔”工藝。先用經防銹漆處理過的鋼結構,搭建棧橋;再將打入河床的樁基鋼護筒頂部與棧橋連接、固定,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與千島湖大水域相對隔絕的樁基鑽孔施工平臺。

  項目部總工程師丁志文介紹,“清水成孔”工藝從源頭上杜絕泥漿排放,使進賢溪大橋4個橋墩、38個樁基施工順利完成的同時,也守護了千島湖的青山碧水。

  像杭黃高鐵這樣精細施工的例子不勝枚舉。

  在武夷山下,向莆鐵路施工隊不僅讓鐵路建設工地“風展紅旗如畫”,還保持了周邊山水草木風景如畫。鐵路竣工後,施工人員還重新平整施工場地,恢復地貌,播撒草籽,讓融入山水的向莆鐵路成了一條“看不見”的鋼鐵大道。(本報記者 陸婭楠)

+1
【糾錯】 責任編輯: 馮文雅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飛閱唐山灣月坨島
飛閱唐山灣月坨島
玩轉全球之遙遠的風景
玩轉全球之遙遠的風景
八月十八潮
八月十八潮
鐵路迎來假期返程客流高峰
鐵路迎來假期返程客流高峰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01112176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