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高産稻田裏的老兵
2017-09-28 10:41:50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哈爾濱9月28日電 題:高産稻田裏的老兵

  徐生、劉建偉

  秋日的松嫩平原,稻海金黃,一望無邊。

  “今年水稻大豐收、大增産,真得感謝夏宏道老師!”連日來,忙著準備收割的黑龍江省方正縣松南、天門、德善等鄉的農民喜不自禁。

  在穗大葉壯、谷粒飽滿的萬畝水稻試驗田裏,看到夏宏道腳上沾滿泥土、身上落滿灰塵的樣子,人們很難把他和軍隊專業技術三級文職退休幹部、軍隊醫藥專家的身份聯繫起來。

  為了科技扶貧、農民增收,夏宏道和他的戰友、北京市優秀軍轉幹部葛剛,已經默默攻關了20多年。

  1975年,夏宏道走出山寨,入伍來到部隊。1978年,他考入解放軍農牧大學,立志通過農牧業科學研究讓人們遠離饑餓。

  25年前,夏宏道在一次參加中國農業大學植物生態工程研究所的科研活動時得知,我國科學家已成功提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如果把SOD技術用于大米生産,不僅産量可以增加8%至15%,而且大米的品質可以大大改善。

  稻谷是我國最主要的糧食品種。夏宏道意識到,這項成果對提高農民收入、消除貧困將是一個歷史性貢獻。然而,由于推廣使用方面的技術難度,這項先進成果研發成功多年一直知者甚少。

  那些天晚上,夏宏道翻來覆去睡不著。他決心自己來搞科學試驗,推廣應用SOD技術。

  抱著幫農民富起來、過上好日子的信念,他説服已轉業到地方工作的戰友葛剛,在北京郊區租了塊地搞起了試驗。

  每逢節假日,兩名老兵來到試驗田,小心翼翼地把住穗頭,剪穎、去雄、套袋、授粉、封口。為了搶時間,一套固定的程式每天得做上百次,直到眼冒金星……經過千百次失敗,他們終于攻克推廣使用中的技術難關。

  夏宏道退休後,幹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開家庭會議鄭重宣布:拿出全部積蓄,到東北松遼平原推廣高産水稻!

  消息傳出,身邊很多人都不理解:好不容易退休了,該在北京含飴弄孫、頤養天年,幹嘛非要折騰到偏遠艱苦的農村去?

  夏宏道很清楚其中的風險,可他還是毅然決然踏上了北上之路。

  為了掌握SOD水稻在寒地黑土的生長規律,夏宏道每天堅守在田間地頭。有段時間,為獲取接種數據,他天一亮就下地,天黑才回來,取得了3000多組數據。

  技術推廣,一路坎坷。當夏宏道和葛剛走村入戶,興高採烈跟村民講解用新技術種植水稻時,很多村民聽不懂,還有人直搖頭:噴灑菌種接種增加勞動力,你出工錢嗎?萬一減産你包賠嗎?種出來的大米市場不認可怎麼辦?

  為了打消農民的顧慮,夏宏道和葛剛作出一個大膽的決定:自己給農民發放補助,一旦減産賠付相應費用,種出的水稻以高于市價全部回收……

  農民們看到了兩位老兵的真心誠意,紛紛加入推廣應用之中。

  白天,夏宏道和葛剛在試驗田裏示范技術操作;晚上,他們在村裏開辟教室架起黑板,辦起種植技術速成班,把多年積累的知識奉獻給大家。

  “夏教授來東北這幾年,沒享過一天福,他總是説要讓所有貧困戶都端起‘金飯碗’。”在方正縣利農米業公司的黃明華眼裏,夏宏道身上總帶著三件寶——草帽、毛巾和水靴,白天和晚上都要到試驗田裏轉一轉。

  經過艱苦的技術改良和應用推廣,SOD水稻種植面積已從最初幾十畝擴大到幾十萬畝,産量和效益都大幅增加。

  在2015年中國—東北亞博覽會上,“老兵方正SOD有機香米”受到中外客商青睞,首批大米一售而空。成果得到認可,夏宏道和葛剛並沒有沾沾自喜,他們又開始了利用飛機噴灑菌種接種的試驗,取得許多寶貴的資料和數據。

  “先富帶後富,我們將通過合作社帶領更多貧困戶脫貧致富。”兩位老兵對未來充滿憧憬。

+1
【糾錯】 責任編輯: 薛濤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共用經濟”連接你我
“共用經濟”連接你我
“火力-2017·青銅峽” 站在怒吼的火炮背後有多震撼?
“火力-2017·青銅峽” 站在怒吼的火炮背後有多震撼?
故宮賞鹿
故宮賞鹿
蓬勃發展的交通“大動脈”
蓬勃發展的交通“大動脈”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301121737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