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千年運河獲新生--京津冀共同打造運河文化旅遊帶
2017-07-27 18:09:30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7月27日電 題:千年運河獲新生——京津冀共同打造運河文化旅遊帶

  新華社記者魯暢、高博、李鯤

  “舊街上曾演繹了古運河畔的繁華,記錄了幾世的盛衰枯榮。這裏飽蘊民俗魅力的年畫,聞名于四方九域。一處處老宅、舊址,有多少説不完的故事……”一篇關于天津西青區楊柳青鎮的遊記重現出這座古鎮運河歷史文化的朦朧之美。

  清波蕩漾北運河,一河美景一河歌。北運河是京杭大運河的北段,主要流經北京通州、河北香河、天津武清等地,全長140多公里。記者採訪了解到,目前京津冀三地都在積極圍繞運河的保護傳承,探索有關運河文化旅遊的景觀打造和産品設計,讓遊人在休閒度假之余體味大運河所蘊含的中華文化的廣博、厚重和包容。

  “我出生在大運河邊,從小喝大運河的水長大,對大運河有特殊的感情。”河北省香河縣安平鎮高莊村70歲的高永義説。在高永義的記憶中,在上個世紀60年代之後的20多年裏,由于上游排放大量的工業和生活廢水,大運河變成了排污河。

  河裏魚蝦絕跡,下遊居民生活用水受到污染。後來經過多年治理,才逐步使大運河的水變清了。“生活在大運河邊上的人,都對大運河有感情,大運河養育了一方人。”高永義表示,大運河沿線不適合發展高能耗和有污染的産業,要多發展生態旅遊産業。他希望,伴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春風,對大運河的治理也要同步。

  高永義的願望正在逐漸變為現實。今年年初,北京市通州區、天津市武清區、河北省廊坊市成立“通武廊旅遊合作聯盟”,協力推進“通武廊運河旅遊帶”建設,並共同推出以運河文化為主題的旅遊線路,其中包括通過堤岸整修、河道治理、水體改善探索北運河京津冀段旅遊性通航。

  按照規劃,“十三五”期間,北京通州、河北香河、天津武清都將繼續加大北運河段綜合改造。記者了解到,目前京杭大運河香河段正在採用生態綜合整治PPP項目,全面實施防洪建設、生態濕地、岸線修復、綠化廊道、生態公園、生態帶聯絡線和環境物聯網係統等七大工程,建設期4年,總投資38.84億元。整個工程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工程已于2016年2月獲得香河縣發改局批復,並于同年9月開工實施。

  天津武清區大力實施的北運河綜合改造工程,給三地通航提供了樣板,部分河段實現了通航,旅遊經濟、生態保護成效顯著。沿線已經建成北運河休閒旅遊驛站、河畔花谷、濱水休閒綠道、潞水櫻花園、濕地百草園和津北森林公園等6個精品節點,規劃建設鄭樓灣旅遊專業村、運河小鎮、體育公園3個項目。

  “2012年下半年起,依托北運河歷史文化和環境優勢,通過科學規劃、分期建設,一條以北運河為脈絡,以‘生態觀光、郊野體驗、休閒度假’為特色的北運河旅遊帶初具形象,已成為京津冀市民郊野生態休閒遊的重要目的地。”天津市武清區旅遊管理服務中心主任陶景艷説。

  在挖掘以大運河為核心的旅遊資源同時,對于運河歷史文化遺産的科學有效保護也被提升到新的高度。

  通州是大運河的北起點,大運河文化帶被列入北京三大文化帶之一。北京通州區文化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通州區將重點打造東部運河文化帶,該區將深入挖掘運河沿岸文物古跡、歷史故事,以大運河為軸線,串起通州、張家灣、漷縣三座古城,建成運河歷史文化展覽館、甕城博物館等一批歷史文化展覽場所,全面梳理運河沿岸文化遺産分布,逐點修繕保護。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南昌軍事裝備展示中心即將向公眾開放
    南昌軍事裝備展示中心即將向公眾開放
    黃河壺口瀑布迎來伏汛
    黃河壺口瀑布迎來伏汛
    龍灘水電站開閘泄洪
    龍灘水電站開閘泄洪
    “科學”號探秘南海
    “科學”號探秘南海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1391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