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阿卜杜拉和他的“阿達西”
2017-07-08 15:56:42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南昌7月8日電 題:阿卜杜拉和他的“阿達西”

  新華社記者 高皓亮、于濤

  “親愛的媽媽:

  您已是80歲高齡的老人,我本該在家照顧您老人家安享晚年,但兒子在江西省南昌市也有一個‘家’要打理。現在,我的餐廳成為家鄉人在南昌市的聯繫點,餐廳名字叫‘新疆阿布拉江燒烤王’,當地人都稱我為阿布拉江……”

  今年5月8日,阿卜杜拉一改打電話給母親報平安的習慣,提起了筆,給遠在幾千公里外的母親寫了一封長信。

  “我經常在忙完店裏的事後一個人靜靜地思考,想了很多問題,也把我來南昌的15年經歷好好地理了一遍,覺得應該寫一寫,把我的想法告訴您老人家,如果您老人家覺得我講的在理,就請您老在家中把我信中的內容給親朋好友講一講……”

  漢族“阿達西”:亞克西!

  阿布拉江本名叫阿卜杜拉·吾拉西木,因為名字太長的緣故吧,被漢族朋友叫成了“阿布拉江”。他開的那家新疆阿布拉江燒烤王餐廳由此得名,餐廳在繁華的南昌市廣場東路。

  早上6點,廣場東路還沒有完全蘇醒,阿卜杜拉的餐廳門口,第一批馕已經出爐,馕餅的奶香傳出半條街,趕早上班的人忍不住停下腳步,向店裏年輕的新疆烤馕小夥伸出一個手指頭,買走一個馕。

  平日,熟悉的客人們來到餐廳買馕或是吃大盤雞,都會笑著對阿卜杜拉打招呼——“阿達西”。

  “阿達西,就是朋友的意思。”阿卜杜拉一邊用流利的漢語解釋,一邊拍著胸脯,長期在兩種語言環境中切換,他的肢體語言變得特別豐富。

  “親愛的媽媽,兒子出來這麼多年,沒有這些漢族阿達西的幫助,我什麼都幹不成,更不要説開餐廳當老板了……”阿卜杜拉在信中説。對于漢族“阿達西”,他心裏充滿感激。

  阿卜杜拉的家在新疆和田墨玉縣扎瓦鄉,位于昆侖山北麓、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1997年,他告別家鄉和親人,跟著親戚來到內地闖蕩,做起了新疆人在內地最常見的買賣——賣葡萄幹。

  當時的葡萄幹兩塊錢一兩,“兩塊錢一兩”就成了阿卜杜拉學會的第一句漢語,很長一段時間,他只會説這一句漢語。

  “葡萄幹咋賣?”“兩塊錢一兩。”“兄弟,你是新疆哪的?”“兩塊錢一兩。”……這是他當年在江蘇南京的大街上出過的“洋相”。但是,在這座大城市,他並沒有感到恐慌,也沒有感到無著落,被他逗笑的買葡萄幹的市民,熱情地領著他,走了大半個小時,幫他找到了落腳的地方。

  等到能用漢語説出自己的家鄉,能順利找回住處後,阿卜杜拉開始了單飛。2002年國慶節前夕,他帶著妻子茹則妮莎罕·扎克爾來到江西省南昌市。由于沒搞清客運和貨運的時間差,夫妻倆在南昌火車站等了3天,才接到姍姍來遲的葡萄幹。

  “全身上下只剩下40塊錢,火車站遇到的那些漢族兄弟都是初次相見,這個送盒炒粉,那個遞瓶水,愣是扛過了那3天。”

  當時,南昌火車站開計程車的、擺攤的朋友問他:“兄弟,你叫什麼名字?”“阿卜杜拉·吾拉西木”“哦,阿布拉江啊。”阿卜杜拉的名字,就這樣成了“阿布拉江”。

  “兩塊錢一兩”的笑話自然不會再有了,但用普通話交流對阿卜杜拉來説並不容易。他十分感念困境時熱情相幫的漢族“阿達西”,見面時,他會熱情地張開雙臂擁抱他們,卻總是叫不準對方的名字,只能根據對方的長相,用“大肚子兄弟”“眼鏡兄弟”“長頭髮哥”這樣的代號錄入手機通訊錄。

  當時在南昌火車站南站派出所工作的徐勇是個例外,他是阿卜杜拉唯一能準確叫出名字的漢族朋友,也是少有的能把阿卜杜拉的名字叫準確的一個。倆人在南昌火車站開始了這段友誼。

  當時,火車站開展綜合整治,流動攤點被取締,阿卜杜拉一時難以理解,徐勇耐心地向他解釋,並為他擔保租下一間店面。後來,分店開的多了,徐勇又提醒他最好注冊一個公司,以便規范管理……來到南昌這些年,每個關鍵節點,幾乎都有徐勇的熱心幫忙。讓阿卜杜拉遺憾的是,這個兄弟不喜歡吃羊肉。徐勇在工作中遇到尋求幫助的新疆人,會找到阿卜杜拉做翻譯;能以這種方式“回報”徐勇,阿卜杜拉感到開心。

  2006年夏天,幹果生意不好做,阿卜杜拉把妻子留在南昌,自己到周邊省份尋找機會。在浙江蕭山汽車站,他遇到了一位賣煎餅的河南大嫂,這位大嫂主動提出教他做煎餅。

  大嫂耐心地教,阿卜杜拉認真地學,很快學會了。“大嫂一再説大家一起做,有錢一起賺,但我覺得不能影響大嫂的生意。”10多天後,學會了做煎餅的阿卜杜拉主動離開了蕭山。當時漢語説得還不夠熟練,離開時,他不知道那位大嫂姓啥。

  正是靠著那位大嫂傳授的手藝,阿卜杜拉在南昌慢慢站穩了腳跟。幾年後,他專程去蕭山尋找那位河南大嫂,憑著記憶找到了當年的汽車站,發現那裏已經變成了一棟大樓……無數次,阿卜杜拉給妻兒們講起這位熱情、善良的大嫂,説那是他們全家的恩人;無法找到這位大嫂並致謝,一直是阿卜杜拉心中的憾事。

  “跟好人交朋友,你的花兒會盛綻。”阿卜杜拉説,在內地闖蕩、創業20年,他深深體會到了維吾爾族的這句諺語。

  特制煙囪:清新與共 相親相融

  “來南昌這些年,困難的時候也多。我一直記得媽媽您教我的,不管多困難,一定得守住自己的底線……”信中,阿卜杜拉向母親傾訴。

  阿卜杜拉為人講情義,做事守“底線”,與他有過交集的南昌人,都喜歡、尊重這位維吾爾族“阿達西”。

  無論是推著手推車賣葡萄幹、煎餅,還是在繁華的街道上開店,有一個做事標準阿卜杜拉卻從沒變過:絕不以次充好、亂要價,絕不缺斤少兩。

  一年冬天,阿卜杜拉從老家給徐勇帶了一塊切糕,奶油的濃香,果幹的甜膩,讓徐勇差點咬了舌頭。

  “為什麼你不賣切糕?”

  “這邊的材料不全,做的不正宗,就不能賣。”

  ……

  2011年,阿卜杜拉在鐵路西村正兒八經地開起了第一家店面,一家烤羊肉店。當時,南昌市的烤羊肉店不在少數,但大多生意不好。阿卜杜拉一家家到府品嘗,找原因,才發現問題出在肉上——羊肉不新鮮。他決定,一定要讓南昌人吃到新鮮、正宗的新疆烤羊肉。

  從此,阿卜杜拉每天都要穿越大半個城市,來到南昌郊區的牛羊肉定點屠宰場。從山東拉來的羊養在這裏,經過衛生檢疫,宰殺後再運到店裏。屠宰場員工劉光華感慨:“定點宰殺一頭羊要20塊錢,好多人都不願意花這個錢,阿卜杜拉從來不省這個錢。”

  “我們的習俗一定要現宰現殺,那樣肉才新鮮,但當街宰殺不衛生。” 阿卜杜拉説,“牛羊肉定點屠宰場處在郊區,有樹有村莊,養著羊,很像我的家鄉。”

  “都説沒到過天安門,不算去過北京。沒來過八一廣場,也不算到過南昌。”現在的阿卜杜拉把南昌當作第二故鄉。在店裏,他經常搜腸刮肚地拼湊出完整的句子,向那些慕名而來的外地客人介紹八一廣場的來歷。

  細心的遊客會發現,阿卜杜拉的烤肉爐子上有個不同一般、特別高的煙囪。烤羊肉容易冒煙,污染空氣,阿卜杜拉為此特意定做了一個高過住戶樓層的煙囪,把烤肉的煙送上了高空。

  “大家上班辛苦一天,回家開窗通風,聞到的是煙味、烤肉味,雖然嘴裏不説,但心裏肯定會不高興。”這個粗中有細的新疆漢子説。

  在一旁開食雜店的朱小花説,阿卜杜拉不僅羊肉烤得好,更難得的是總為他人著想。

  阿卜杜拉的生意越來越好,事業“花兒”美麗綻放,目前光員工有32名,都是阿卜杜拉的老鄉。阿卜杜拉手把手地教跟著自己出來的每一個年輕人,教他們學會做馕、烤肉;每天店面開門第一件事,他都要給員工講誠信做人、遵紀守法的道理,還教他們學説“歡迎光臨”“好好吃”“下次再來”等禮貌用語,並培養他們講究衛生的好習慣,比如揉面後不能直接抓錢……通過考核流程後,阿卜杜拉鼓勵他們“單飛”,幫助他們找店面、開分店,在當地落地生根。

  紅領巾:“圍”係美好 紅火未來

  在給媽媽的信中,阿卜杜拉特別提到了老人家日思夜想的孫女。

  “媽媽,您的孫女阿依謝姆現在是家中的‘大人才’了,能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有時還給我當老師。現在大家都講交往、交流、交融,她們這一代要生活好,就要多學習文化。只有這樣,才能在祖國大家庭中生活得快樂幸福……”

  放學鈴聲響起,金盤路小學大門口熱鬧了起來。在附近派出所剛剛辦好居住證的阿卜杜拉,一眼看見走出校門的女兒阿依謝姆,躡手躡腳靠近,拍了女兒肩膀一下,阿依謝姆驚嚇著回過頭,轉而一把摟住爸爸的脖子。

  12歲的阿依謝姆從小就在南昌長大,是他們一家以及全店漢語説得最好、漢字認得最多的一個。

  “老板,我的馕包肉好了沒有?”一句毫無磕巴的“馬上”應聲而來,説話的是阿卜杜拉的大兒子、20歲的買買提,他現在是阿卜杜拉的得力幫手。客人點菜時寫的字,難免會有認不出的,這時就只能求助放學回來的阿依謝姆了。

  買買提還學會了使用拼音輸入法打字,在翻譯軟件的幫助下,能在通訊錄上記下朋友的姓名。阿依謝姆能準確叫出所有好朋友的名字,自如地進行表達,“徐子儀給我教過跳繩,但因為跳皮筋,把腳給跳大了……”

  只讀了小學的阿卜杜拉認為,這就是學習文化的好處。兩年前,阿卜杜拉帶著阿依謝姆回老家探親,村小學的老師聽説後專程找到府,勸説阿卜杜拉不能再帶著阿依謝姆到處走了,孩子一定要讀書。阿卜杜拉再三告訴老師,阿依謝姆正在內地讀書呢,但老師就是不信。後來,阿依謝姆拿出了書包裏的紅領巾,老師這才相信。

  徐勇記憶最深的是,曾經阿卜杜拉的手推車上,一邊放著幹果、煎餅,一邊坐著洋娃娃般的阿依謝姆。10多年來,阿卜杜拉在南昌搬了十多個地方,但始終堅持把阿依謝姆帶在身邊。在南昌市民族宗教部門和教育部門的幫助下,可愛的阿依謝姆一次次被安排就近入學,沒有耽誤一天學業。

  “上課了,不同民族的小學生,在同一間教室裏學習。大家一起讀課文,那聲音真好聽……”2016年9月,阿依謝姆從新建區望城新區中心小學轉到金盤路小學,讓阿依謝姆開心的是,開學的第一課恰恰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

  “不學習文化,就像聽不懂媽媽説的話,眼睛看不到路一樣。”阿卜杜拉這樣形容。

  阿卜杜拉開的餐廳墻壁上,挂著民族大團結宣傳畫,暖意融融。餐桌上,擺放著《民族知識小讀本》。“我的餐廳就是民族團結的宣傳窗口。沒有漢族兄弟的幫助,我什麼都幹不成,更不要説開餐廳當老板了。”

  在給媽媽的信中,阿卜杜拉説了自己做的一件感到自豪的事情。

  “媽媽,我在今年春節前,到南昌市青山湖區慰問了5戶漢族困難群眾。春節後,又去了南昌市安義縣看望慰問了10戶困難群眾、孤寡老人和殘障人士,給他們送了羊肉和慰問金。民族團結一家親,媽媽,您知道了肯定會高興的……”

  離家20年,阿卜杜拉以書信方式,對母親、對鄉親訴説心聲。

  “我相信,在內地,我們的朋友會越來越多,生活也會越來越好。”阿卜杜拉笑著對記者説。

+1
【糾錯】 責任編輯: 潘子荻
相關新聞
  • 新疆烏蘭牧騎隊:扎根草原見證變遷
    初夏時節,中國西北邊陲的新疆溫泉縣仍有些許涼意,在大山深處的草場,已有53年歷史的文藝隊烏蘭牧騎隊26日在扎勒木特鄉一處春牧場,以雪山為幕布、草原為舞臺,上演了一場草原嘉年華,為夏日草原帶來芳草清香和濃濃暖意。
    2017-05-27 16:22:56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中國青海省可可西裏正式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中國青海省可可西裏正式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90後大學生回鄉創業引種“拇指西瓜”
    90後大學生回鄉創業引種“拇指西瓜”
    海軍航母編隊抵達香港
    海軍航母編隊抵達香港
    湘江長沙段退出警戒水位
    湘江長沙段退出警戒水位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24031121286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