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部分農村老人“有飯吃沒錢花”:生病也不跟兒女説
2017-06-30 17:27:38 來源: 半月談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原標題:親情邊緣、社會邊緣:農村老人的幸福在哪裏

  “閒坐門前搖椅憩,笑看兒孫院中嬉。”兒孫繞膝、樂享天年,曾是鄉土中國一代代人夢想中的晚年圖景。如今,部分農村老人卻為了子女“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當他們日漸年老,他們在家庭中的地位愈發邊緣,生活則維持在“有飯吃,沒錢花”的狀態。

  “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李永萍去年在河南、陜西、山東等地進行關于轉型期農村養老現狀的田野調查發現,當前我國農村,代際關係呈現出部分失衡的特徵,父母對子女的代際支援和付出越來越多,責任鏈條不斷延長,直至自己不能勞動為止。

  李永萍在河南調查時了解到,今年63歲的李群芳(化名),出資14萬元給孩子在焦作買房子,其中10萬元是向親朋好友借的。談起此事,老人是“心甘情願”:“現在兒子買房正需要錢,你不幫他,以後你老了兒子也不幫你。兒子的負擔不輕,有兩個小孩要上學。老人活著,不是為了自己,都是為了孩子……”

  半月談記者在山西太谷採訪時看到,盡管頭髮已經白了大半,體力也大不如前,74歲的胡培全仍像年輕時一樣,每日早早起床,趁著天氣涼快做會兒農活,等中午最毒的日頭過了,又揣上餅子下地,一直幹到天黑。“咱就是種地的,能動彈就得幹,掙多少是多少,至少自己養活了自己,不給兒女們添負擔。”胡培全説。

  除了要自養、要資助子代,更多的農村老人還擔負起了撫育孫代的職責。山西長子縣農民劉愛萍抱著兩歲的小孫子告訴半月談記者,兒子和媳婦都在外打工掙錢,白天只能自己一個人帶娃,還要做飯、拾掇家,經常一天下來累得腰酸背疼。“那也沒辦法。現在人家用你你不管,落下埋怨,等以後你老了人家也不管你,就算管心裏也不舒服。”

  半月談記者在多地調研發現,當前農村老人中“管了自己管兒子”“養了兒子養孫子”的現象較為普遍,一些老人勞累一生,甚至在兒女成家後,仍然在為兒女持續付出,直到自己不能勞動為止。豫北一位農民甚至用“生命不息、奮鬥不止”來調侃自己的處境。

  一旦他們不能勞動,不能依靠“自養”為生時,大部分老年人都會陷入一種極端內疚的狀態。

  有飯吃,沒錢花,有苦無人訴

  近年來,國家通過新農合、新農保等一係列政策,為農村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不少老人反映,養老金每月發到手上,可以維持基本吃喝,心裏踏實不少。盡管如此,在一些地方部分老人依然過的是“有飯吃、沒錢花”的生活。

  半月談記者採訪了解到,目前農村老年人的收入來源主要包括個人勞動收入、子女贍養費和政府基本養老金三部分,其中子女贍養費具有不固定性,因此當老年人失去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時,政府養老金就成為他們最為重要的收入來源。

  “比如一對老年夫妻,每月能領160元的養老金,老兩口一個月差不多吃60元的面,油、蔬菜、副食花差不多100元,基本的吃喝還是可以維持,但想吃肉或者更好的副食就不太可能,要是有疾病、人情往來、煙酒等開支就更加不夠。”山西太谷小王堡村村民成萬香給半月談記者算了一筆賬。

  山西省農科院一項針對晉中一個典型農業村的調研顯示,該村普通老人年均消費支出是4482元,僅相當于該村平均消費水準的40%;其中每年每人平均飲食支出為1335元,日每人平均飲食支出僅為3.66元。

  用錢的地方多、收入又少,“省著過”成為半月談記者採訪調查的農村老年人的普遍心理。在很多老人看來,只要兒女能給口飯吃就不能説是不孝。

  為了不給子女增加負擔,一些老人寧願找鄰居朋友借錢過日子,一些老人即使生病也不會跟兒女説。河南一位70歲的農婦不慎摔傷腿後,當地醫生建議她去大醫院治療,她一聽要花費幾萬元,便死活也不肯去了。“70歲的人了,咱還能活幾天?咱把錢花了,讓孩子受累。兒子問我我就説已經好了,不讓他知道,知道了他心裏也不好受。”

  李永萍調查發現,與傳統社會中老年人在家庭中地位高,受人尊敬不同的是,現在一些地方農村老年人在家庭中處于邊緣地位,少有話語權,精神孤獨。

  在陜西關中調查時,一位75歲的老人對李永萍説:“我跟兒媳婦天天在一個院子,一天説不上一句話。我現在心裏很難受,整天都不愉快。”

  建立協會組織,完善養老制度

  針對當前部分農村老年人面臨“底線生存”的現狀,專家認為,不能僅僅從“孝道衰落”或“倫理危機”的角度來看待,而應放在我國農村轉型的大背景下來審視。

  李永萍指出,隨著農村現代化轉型加快,農民家庭也在發生重大轉型,主要體現為家庭再生産目標由過去單純的傳宗接代轉變為發展主義目標,即實現社會流動、實現城市化,而這一目標單靠子代家庭不可能實現,必須動員家庭內所有資源。在此壓力下,農村老人的人生任務鏈條不斷延長,同時這種壓力型的家庭結構也使部分老人作為家庭中的弱者被排斥,使其只能獲得“底線生存”的狀態。

  李永萍認為,化解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建立老年人協會等組織,將老年人組織起來。“老年人協會可以提供一個閒暇空間,讓老年人之間相互交流,彌補精神空虛,同時讓老年人成為主人,在社區活動中找回價值感、意義感,重塑自我認同。此外,依托老年人協會也能實現村莊風氣的重構,形成有利于老年人的家庭關係和村莊風氣。”李永萍説。

  山西省農科院農業資源與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建軍表示,要根本解決農村養老問題,實現有品質、有保障的養老,還要加快建立現代化的農村養老制度。

  “新農保政策的實施,已經跨出了一大步,但保障水準還比較低,可以步子再大一些。”李建軍建議,可同步加大公共財政的投入,通過激勵政策和強制手段提高農民繳費額度。(半月談記者 馬曉媛)

+1
【糾錯】 責任編輯: 陳俊松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中國共用單車進軍英國曼徹斯特
    中國共用單車進軍英國曼徹斯特
    南京靈谷寺螢火蟲夏夜飛舞 好似點點繁星
    南京靈谷寺螢火蟲夏夜飛舞 好似點點繁星
    駐港部隊接受檢閱
    駐港部隊接受檢閱
    夢幻彩燈秀 歡樂消夏夜
    夢幻彩燈秀 歡樂消夏夜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31121243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