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新華時評:校外培訓決不能市場熱監管冷
2017-06-14 11:17:08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廣州6月14日電 題:校外培訓決不能市場熱監管冷

  新華社記者鄭天虹、毛一竹

  中小學招生季如火如荼。記者調查發現,充斥于義務教育階段的一些學科類培訓機構在其中異常活躍,有的竟成為“小升初”秘密招考的“白手套”,而這只是校外培訓機構亂象的一個縮影。針對類似行為,監管部門不應視而不見,監管力度應跟上校外培訓機構的發展速度。

  近十年來,校外培訓以迅猛之勢發展壯大,受到不少家長學生追捧。中國教育學會發布的調查顯示,2016年全國中小學輔導機構的市場規模超過8000億元,上課外輔導的學生達1.37億人,輔導機構教師規模達700萬至800萬人,培訓機構達20多萬家。

  校外培訓機構看似轟轟烈烈,實則亂象叢生。部分培訓機構甚至包括一些全國連鎖知名企業和新三板上市公司,由于盲目擴張、運營不善,圈錢跑路的事件時有發生,其火熱背後的超前教育、掐尖秘考等現象,更是助推應試焦慮,有違義務教育本義。

  為何這些亂象不斷?這既與不少校外培訓機構利用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以高分成績吸引家長讓孩子接受超前教育有關,更與監管缺失密不可分。相當一部分培訓機構以教育咨詢的名義在工商注冊登記,做的卻是超出經營范圍的學科類校外輔導。對于這種鑽空子的行為,教育部門本該與工商部門聯合打擊。但由于部門交叉,缺乏資訊共用機制,部分教育部門也存在主觀上不願為、不敢為的情況,導致監管並未落實到位。

  由此可見,要治理校外培訓機構亂象,既需要家長調整好心態,不要因為一時的急功近利而擠壓了孩子的成長空間,更為重要的是,監管部門要建立資訊共用機制,真正切斷培訓機構聯合公辦或民辦學校組織秘密考試招生的利益鏈條。同時,從法律層面建章立制,凈化教育培訓市場。

+1
【糾錯】 責任編輯: 陳俊松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全國低碳日:垃圾回收遇上“互聯網+”
    全國低碳日:垃圾回收遇上“互聯網+”
    香港:時尚之都的風採
    香港:時尚之都的風採
    葡萄牙首都上演城市節狂歡
    葡萄牙首都上演城市節狂歡
    旅日大熊貓“仙女”産下幼仔
    旅日大熊貓“仙女”産下幼仔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311211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