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羅田二郎廟村蛻變:從“重點貧困村”到全縣首批“脫貧村”
2017-06-13 15:16:22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武漢6月13日電(記者徐海波)初夏時節,走進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二郎廟村,白墻黛瓦的磚房,蜿蜒曲折的水泥路,寬敞潔凈的文化廣場,山野中的茶葉和藥材基地……構成一幅養眼的新農村畫卷。

  然而幾年前,這裏還是大別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重點貧困村。2015年初,根據黃岡市政府統一安排,市審計局牽頭,市農機局、國家統計局黃岡調查隊、市人壽保險公司等單位聯合組成扶貧工作隊,進駐二郎廟村。如今,二郎廟村已成為全縣首批“脫貧村”。

  位于鄂皖交界的二郎廟村,全村147戶551人常年居住在平均海拔650米的深山中。由于閉塞和貧困,年輕人都外出打工,留下來的多是老弱病殘,靠一點貧瘠的山地維持生計。

  巍峨的大山不僅阻斷了山裏人通向外界的致富道路,甚至阻斷了他們的生命之路。二郎廟村支部書記李向榮告訴記者,村裏曾先後有3位孕婦在深夜臨産,趕不及送到山下的醫院,導致了孕婦和嬰兒死亡。

  工作隊第一次進村,從縣城驅車到村部,足足走了兩個小時。他們認識到“要致富,先修路”。黃岡市審計局政工科科長、扶貧工作隊隊長王駿説,新路規劃修建4.2公里,更加方便村民到縣城,但預算需要178萬元,資金是個大問題。為此,工作隊多次到市、縣、鎮爭取支援,終于在1年多時間裏建成竣工。

  兩年多來,工作隊共籌措資金1000多萬元,幫助二郎廟村實施“三大工程”:3000多米管網到組到戶,讓村民喝上放心水;擴寬5.9公里老路,新修4.2公里新路;集中推進改水源、改爐灶、改廁所、改畜圈、改環境。

  基礎設施得到改觀,但真正脫貧仍需産業支撐。剛到二郎廟不久,工作隊就發現,村裏山上有5000多畝自然生長的野茶,年産鮮茶近6萬斤,但大部分都是村民們自採自留,很少外銷。

  “這不就是最好的扶貧資源嗎?”工作隊幾名同志不約而同地想到了茶葉産業扶貧。

  于是,在工作隊的幫助下,村裏成立了野生茶葉合作社,吸納社員50多戶,鼓勵農戶採茶賣給合作社。同時,四家駐村單位自籌資金幫助合作社建起300平方米的標準廠房,實現年産茶葉10萬斤。

  兩年多來,工作隊還幫助村民建立了中藥材種植合作社、養殖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帶動農戶種植天麻、茯苓、蒼術和白芨。去年底,還成功爭取撥款40萬元建立光伏發電機組,為村集體增加了近5萬元收入。

  “通過種植天麻,我從貧困戶變成了萬元戶。”47歲的楊發宏指著自家新蓋的樓房説,以前總為兒子結婚的婚房擔心,怕兒子娶不到媳婦,如今組織他種植天麻,每年增加了好幾萬元的收入,不僅新房蓋起來了,還可以添置家具和電器了。

  與楊發宏一樣,二郎廟村的貧困戶都有量身訂制的“脫貧方案”。駐村後,工作隊精準識別出貧困戶69戶196人,再根據各戶實際,生産發展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教育發展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脫貧一批。同時,黃岡市審計局還安排局機關幹部與貧困戶結對,實行“一對一”幫扶、綜合施策。

+1
【糾錯】 責任編輯: 李志強
相關新聞
  • 調研手記:讓不朽的精神撐起脫貧的脊梁
    除了自家的沙地,她又從其他村民家租來10多畝地來種,打下的玉米用來喂豬。每天都是起早貪黑,在地裏忙碌,照顧兩個孫子,餵養6只小豬,她沒有時間唉聲嘆氣。
    2017-06-13 09:51:36
  • 生態産業化 産業生態化 赤水繪就"綠色脫貧"畫卷
    赤水河,英雄河。地處黔北邊陲的赤水,位于烏蒙山集中連片特困區內,2014年還有建檔立卡貧困戶9100戶26417人,貧困發生率高達14.8%。
    2017-06-09 09:16:42
  • 青海一戶殘疾人家庭脫貧記
    長久以來,當地村民希望能從土地或牲棚裏尋求溫飽,謝桂清家裏也是如此,直到10余年前,村裏的第一批青年離開家鄉外出務工。
    2017-06-08 11:05:30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旅日大熊貓“仙女”産下幼仔
    旅日大熊貓“仙女”産下幼仔
    天山深處,“山地鐵軍”奪路探寶
    天山深處,“山地鐵軍”奪路探寶
    雨後“魔鬼城”
    雨後“魔鬼城”
    “槍王”對決
    “槍王”對決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191121135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