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野外科考人的“織綠還綠夢”
2017-06-04 16:21:39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蘭州6月4日電(記者張文靜)巍巍青山上,潺潺流水間,兩三間刷著淡黃色漆的磚瓦房在森林裏“孤零零”地矗立著。房子不遠處的綜合觀測場內,一臺臺儀器設備正監測著森林裏的“一舉一動”。這裏是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設立在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大野口森林生態水文觀測點。

  一年四季,周而復始。來自中科院西北研究院的科研人員常年蹲守、行走在海拔3000米或更高的祁連山上。他們通過地面調查和多尺度實驗觀測相結合的方法,監測不同植被和土壤的地表徑流等資訊,由此分析和揭示森林生態係統變化的驅動機制,預測森林植被對氣候變化的響應,為祁連山區森林植被恢復重建提供科技支撐,並通過人工措施的輔助,提高祁連山的水源涵養能力。

  6月的祁連山仍寒意襲人。走進大野口森林生態水文觀測點,堅守于此的科研人員還穿著抓絨衣服,忙碌地採樣、做實驗。

  老家在湖北省武漢市的陳龍飛是西北研究院的助理研究員。1988年出生的陳龍飛性格有些靦腆,但提起祁連山生態保護,話匣子一下就打開了:

  “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科研工作,能夠更好地恢復植被,提高祁連山的水源涵養能力,使山裏的綠色越來越多,這樣再辛苦也值得。”陳龍飛説。

  在野外工作就意味著要有承受艱苦的勇氣和耐力。遠離城市,通訊不暢,生活不便,食宿條件差,寂寞、孤獨如影隨形。

  “2008年剛建觀測點時,條件非常艱苦,就是幾間小房子,每天生火自己做飯,一年四季生爐子。現在有了暖氣,有人做飯,雖然兩張床還得擠3個人,但已經好多了。”因為對科研工作的熱愛,陳龍飛覺得野外沒那麼苦。

  和陳龍飛一樣,每年西北研究院都有一批科研人員,他們長期生活在野外科考點,投入“織綠還綠”的科研事業中。

  在大野口森林生態水文觀測點往北約80公里處,是西北研究院另一個野外臺站:地處中國幹旱區第二大內陸河流域即黑河流域中遊的黑河遙感試驗研究站。

  即使是中國傳統佳節端午節,站長車濤也一直沒有休息。

  在車濤看來,“監測和實驗不分節假日,不等人。大面積的山水林田湖要通過地面監測不現實,但通過遙感就能看到全貌,甚至葉子是否缺水,是否有病蟲害。”

  車濤介紹,該研究站的觀測可為寒旱區關鍵生物物理參數和其他陸面參數遙感反演、水文和生態建模以及陸面數據同化係統發展提供地面真實性檢驗的數據支撐。

  車濤認為,野外工作雖然艱苦,但也飽含著樂趣,比如可以欣賞別人看不到的風景。“與大自然的交往更加純粹,令人更加坦然。”

  西北研究院院長王濤介紹,該院現有20余個野外臺站,多分布在全國人跡罕至、自然條件惡劣的地區。長期堅守野外的科研人員為此克服了重重困難,但他們“只幹不説”,不顧艱難險阻,聚沙成塔,傳承接力,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科研壯舉。

  如今,這些科研人員正為著自己心中既定的“織綠還綠夢”而忘我追尋。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旅日大熊貓三兄妹將返鄉
    旅日大熊貓三兄妹將返鄉
    高效、便利、快捷——香港公共交通體驗
    高效、便利、快捷——香港公共交通體驗
    巴特梅根特海姆野生動物園
    巴特梅根特海姆野生動物園
    萊比錫哥特節
    萊比錫哥特節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1083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