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打造“最美”標桿,催生脫貧內生動力
2017-05-28 10:09:53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國貧縣湖北鶴峰“最美”評選激發貧困群眾脫貧鬥志、增強發展信心

  本報記者葉俊東、朱華穎、譚元斌

  “我家裏現在有3臺挖掘機,生意非常好。”鶴峰縣中營鎮八字山村52歲的村民田桃英説,除了挖掘機,家中還有皮卡、拖車、越野車、小貨車各一輛,“在這個地方也算是殷實之家。”

  最近,這個殷實之家錦上添花。因為當選2016年度鶴峰縣“最美家庭”,田桃英家不僅獲1萬元獎勵,還獲得政府提供的30萬元貸款的擔保和貼息。

  這是國貧縣、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鶴峰縣開展“最美鶴峰人”“最美家庭”“最美鄉村(社區)”評選4年來的“最美”之一。是一個在“被疾病摧毀的廢墟”上,依靠樂觀、自強和不離不棄,一點點重建起來的“最美家庭”。

  “廢墟”上站起來的“殷實之家”

  田桃英1988年嫁給丈夫陸名耀時,公公重度殘疾,小叔子年紀小且患有哮喘病。夫妻倆一起跑運輸生意,奮鬥十幾年終于蓋起二層小樓,公公安度晚年,弟弟也成了家。

  就在幸福生活觸手可及之時,厄運再次降臨,弟媳患上罕見的係統性紅斑狼瘡。在厄運面前,夫妻倆毫不猶豫賣掉房子四處求醫,保住了弟媳的命,但家中又一貧如洗,再次回到貧困的起點。

  “一家人,要團結,在困難面前不低頭。”田桃英説,“只要努力奮鬥去克服困難,就有幸福之日,這就是我們家的價值觀。”

  她和丈夫從頭開始,做挖掘機生意,現在終于徹底脫貧。兒子已經成家立業,正在上高中的女兒成績優異。他們還包攬了照顧公婆、叔叔、弟弟、弟媳的責任。

  談到現在的幸福生活,田桃英很有底氣也很感慨,她説,“我們能夠從家徒四壁到現在的小康之家,靠的就是團結和勤奮,只要大家相扶相幫,明天的日子還會更好。”

  鶴峰縣縣長胡平江介紹,2016年度“最美”評選當選的10戶“最美家庭”中,有7戶和田桃英家一樣,是苦難的戰勝者,也是脫貧示范戶。

  鶴峰山高人稀、交通閉塞、環境惡劣,是“八七”扶貧攻堅特困縣、新階段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武陵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全縣以土家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佔大多數,因災因病致貧、返貧現象及貧困代際傳遞問題嚴重。歷史延續的貧困導致了懶散短視、不思進取等思想陋習長期存在。

  “最美”評選活動就是為了根治這一現象採取的重要措施之一。

  2013年起,鶴峰縣每年選出10名“最美鶴峰人”、10戶“最美家庭”、3個“最美鄉村(社區)”。記者梳理這4年獲評的“最美鶴峰人”“最美家庭”發現,遭遇過生活重擊,但憑借堅強和勤勞戰勝苦難過上幸福生活的典型,佔了最大比例。

  通過“最美”評選的榜樣效應,激發貧困群眾的“脫貧之志”,挺起戰勝困難的“精神之脊”。記者在多次採訪中感覺到,曾經在這裏非常普遍的“等靠要”思想,逐漸被自強、勤勞的風氣所取代。

  這個湖北唯一還沒通高速公路的縣,計劃2018年整縣跨過貧困線,有望成為全省首批“摘帽”縣之一。

  “我又憑什麼做不到?”

  鶴峰縣中營鎮白鹿村的一個“最美家庭”,47歲的男主人洪家專是一名肢體和聾啞殘疾人,女主人冉春菊身體長期不好,大女兒和女婿也是聾啞人。就是這樣一個在他人眼中很不幸、很需要幫扶的家庭,卻憑借自強不息成為“最美”的典范。

  借助精準扶貧的機遇,他們辦起農家樂,養了幾百只土雞,加上茶葉,一年收入近十萬元。他們不僅成為當地自力更生、率先脫貧的典型,還積極幫助鄰里鄉親。

  這樣的“最美家庭”,給深陷貧困的群眾點亮了希望的火炬。

  2014年,鶴峰縣開展“最美”評選第二年,早已對生活不抱希望的中營鎮大路坪村村民趙遠成,被“最美”事跡深深激勵。當時他家因病致貧,7口人生活在貧困線下,對脫貧不抱指望。但他人戰勝苦難的堅強,給了趙遠成信心。他自籌資金建魚塘、發展有機茶,僅此兩項,2016年就收入4萬多元,不僅成為村裏的脫貧致富標兵,還被選為村民小組長。

  “我離‘最美’還有很大差距呢。”話雖這樣説,但趙遠成還是準備參加今年的“最美家庭”競逐。

  在太平鎮蘆坪村三組,已種下10畝馬鈴薯的貧困戶鄒清華説,今年的目標是馬鈴薯單項收入2.5萬元,爭取年底脫貧。談起評選,他説,看到本鄉本土的人能夠自主脫貧,“我又憑什麼做不到?”

  鶴峰縣鄔陽鄉斑竹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成為説,“最美典型都是老百姓身邊的真人真事,他們勤勞致富、自立自強的事跡,比報紙上、電視上看到的更有説服力。”身邊的典型與大家長期生活在一起,他們的事跡直接或間接地告訴身邊的貧困戶:天上不會掉餡餅、不勤勞無以致富等真理。

  為最大限度調動群眾的參與熱情,鶴峰縣“最美”評選活動,通過村民小組海選、行政村推選、鄉鎮評選、縣級競選,把每一個家庭、每一位村民都納入評選過程中,讓評選具有吸引力、公信力和影響力。同時,充分利用網絡、電視等所有本土媒介資源,確保“最美”入腦入心。鶴峰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劉支皇説,2016年,這個人口只有20多萬的縣,“最美”評選官方微信公眾平臺點擊量達680萬人次,投票總數317萬人次,“很好地發揮了教育引導作用”。

  如今在鶴峰城鄉,脫貧的鬥志感染到每一個人。燕子鎮董家村貧困戶林鑫種天麻、養山羊、建網店,2016年家庭年收入突破3萬元;太平鎮官屋村謝于雲養殖中蜂、種植貝母,家庭年收入近7萬元;下坪鄉上村村譚木林養殖生豬和中蜂、種植中藥材,家庭每人平均收入超過5000元……

  鶴峰縣委書記王小平説,精準脫貧首先要拔掉意識中的貧困之根,樹立不甘貧困、不怕貧困、戰勝貧困的正確態度,通過評選對戰勝重重苦難、收獲幸福生活的凡人典型予以表彰和獎勵,能起到感召和帶動作用,讓群眾産生“人家這麼困難都行,我憑什麼不行”的直觀感受,激發脫貧內生動力,助力扶貧攻堅戰。

  弘揚“戰勝苦難”的“最美”價值觀

  “最美”評選能否成為精準脫貧的著力點和助推器,關鍵在于評選標準和導向。王小平説,鶴峰縣的“最美”評選,就是教育、引導群眾樹立勤勞致富、自立自強、不甘貧困的思想,學會“戰勝苦難”,樹立“我脫貧我光榮”的意識。

  為了讓正能量更加“誘人”,鶴峰縣推出精神與物質“雙獎勵”。被評為“最美鶴峰人”“最美家庭”“最美鄉村(社區)”的,頒發榮譽證書並一次性分別獎勵1萬元、1萬元、10萬元,“最美家庭”成員和“最美鶴峰人”每年可在縣內免費體檢、免費治療,子女考入大學的一次性獎勵5000元,政府提供30萬元貸款的擔保和貼息;“最美鄉村(社區)”安排100萬元項目資金。

  王小平説,這些政策紅利“吹糠見米”,很實在,激勵貧困群眾重返勤勞本質、重樹自強意識、重拾發展信心。

  以精神扶貧為靶向的“最美”評選,激活鶴峰縣脫貧內生動力的“一池春水”。一人帶一戶,一戶帶一方,連續4年的層層評選掃除了思想上的沉疴積弊,當地風氣為之一新,脫貧攻堅加速推進。2016年脫貧攻堅的階段任務超額完成,計劃2018年整縣跨過貧困線。同時,在2016年度“兩感一度”測評中,鶴峰縣公眾安全感排名全省第一,治安滿意度全州第一。

  “今年,堅決完成最後14457人的脫貧任務。”胡平江説,“最美”評選激發出的精氣神,讓鶴峰脫貧“摘帽”更有底氣、更有信心。

  記者發現,鶴峰“最美”評選在推動精神扶貧的同時,還大幅改善了農村的社會風氣。如今,農村扯皮拉筋的少了,有事無事陳情的少了,違規建房的少了,不少累積已久的社會矛盾得到了有效化解,農村各項工作都比過去更為順利地開展。

  中營鄉兩兄弟結怨十幾載,發誓老死不相往來,受評選活動影響和諸多好人好事的感觸,親情撼動仇恨,自覺握手言和;燕子鎮曾連續8年陳情的一位村民真心感嘆:“8年陳情真是不如3年發展。”

  部分受訪基層幹部、專家學者認為,鶴峰縣的“最美”評選,對于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與精準脫貧有機結合具有重要啟示意義。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鼓勵“戰勝苦難”的意志,弘揚艱苦奮鬥的精神。

  鶴峰縣扶貧開發辦公室主任向繁榮説,通過“最美”評選,倡導了一種面對苦難、面對貧窮毫不畏懼、毫不退縮的精神,樹立起以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為榮的價值觀,逐漸拔除貧困群眾思想上的“窮根”。

  記者了解到,鶴峰的“最美”評選不搞平衡、不搞救濟,旗幟鮮明獎勵自強自立,並給已經走上富裕之路的脫貧典型提供進一步的物質和精神支援,起到了明確的導向作用,讓群眾深切感到戰勝苦難、脫貧致富才“最美”。

  “在精準扶貧過程中,盡可能為貧困戶創造發展的精神條件和物質條件,要遠比送錢送物重要。”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賀雪峰等專家認為,精準扶貧的主體是群眾,只有調動群眾的積極性,讓他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才能真正斬斷窮根,幸福生活才能夠長久。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杭州“夜十景”出爐,這些地方你都去過嗎?
    杭州“夜十景”出爐,這些地方你都去過嗎?
    美國西點軍校舉行畢業典禮
    美國西點軍校舉行畢業典禮
    柯潔哭了 機器贏了
    柯潔哭了 機器贏了
    龍舟競渡迎端午
    龍舟競渡迎端午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1052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