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安徽金寨:山水小城成為愛國衛生示范之城
2017-05-24 15:08:25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合肥5月24日電 題:安徽金寨:山水小城成為愛國衛生示范之城

  新華社記者 鮑曉菁

  國道206龍潭村段是進入安徽金寨縣城的“東大門”,龍潭灣公園在此依山而建。初夏時節,樹木蔥蔥郁鬱,野生的花朵點綴在草地和林間。循著林間小徑,記者看到三三兩兩的村民正在採金銀花。

  地處大別山腹地的金寨,一直以來有著華東地區“綠肺”的美譽,然而長久以來由于經濟發展滯後、基礎設施不完善,城鄉衛生狀況不佳。2012年起,金寨縣委、縣政府決定開展衛生、文明、園林“三城同創”,在短短數年內,全縣衛生面貌為之一新,不僅老百姓的人居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而且成為當地休閒旅遊經濟發展的新“名片”。

  創衛不留死角 兼顧“面子”“裏子”

  美麗的龍潭灣公園,以前卻是縣城的生活垃圾堆放地,終日惡臭遠播、蚊蠅泛濫。2005年11月,借由國道取直的機會,金寨縣決定徹底改造龍潭灣:將垃圾消毒處理後深埋至地下6米,再用土回填。2012年又投入數千萬元,在回填土上進行綠化改造。現在的龍潭灣公園,已經成為附近居民休閒、散步的好去處。

  創衛行動,基建先行。從龍潭灣的“大變身”,到投資2.5億元日焚燒垃圾270噸的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建成,再到投資總額約86億元的市政園林等基礎設施建設等,處處是金寨縣創衛投入的“大手筆”。除了這些“門面”工程,金寨還拿出巨資對城區228條背街小巷的立面、道路及水渠淤積等臟亂差現象進行全面治理。環境衛生不留死角,背街小巷這樣的“裏子”也同樣整潔衛生,城區居民生活環境明顯改善。

  建設美好鄉村 擦亮旅遊“名片”

  與金寨縣城的環境不同,金寨縣的農村地區一直處于“原生態”的人居環境中。農村居民一般以農耕和外出務工為生,祖祖輩輩生活清苦,家裏的條件也很差,基本都是旱廁,生活垃圾也隨意丟棄在房前屋後。

  2012年,借由建設美好鄉村和整治三線三邊等活動,金寨提出全面推進村組道路和農戶環境整治,農村生活垃圾實現“村收集、鄉集中、縣處理(焚燒發電)”,鄉鎮集鎮污水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並逐步延伸到中心村莊。

  由于離梅山水庫距離很近,51歲的李學芝大姐和丈夫汪朝勇所在的梅山鎮文衝村是水源地保護區。幾年前,他們順利地拿到了農家樂補貼資金,開起了自家的農家樂,收入比打工時翻了好幾倍。

  鄉村面貌煥然一新,帶動了不少村民發展農家樂、鄉村遊等經濟項目,有的村莊成了風景區裏的景點、還有村莊成了度假基地。鄉村風情和優美風景完美融合的新型人居環境,成為金寨旅遊吸引都市遊客的新“名片”。

  以人為本 春風化雨

  愛國衛生運動,雖然是以整治環境、改善健康為主要任務,但是其根本還是要培養居民愛健康、愛衛生的習慣——這是金寨縣衛生縣城創建工作的理念。

  “一開始以為他們只是做做樣子、走走形式,給上面領導看的花架式,沒想到真的堅持了好幾年。”金寨老百姓的這一議論是指金寨縣直工委開展了4年的黨員幹部為群眾清掃環境的工作。

  三牌樓社區85歲的汪倫爺爺告訴記者,2013年進行基礎設施改造後,家門口的巷子大變樣,垃圾溝變成了清水溝、垃圾堆變成了綠化地,但是附近居民依然有隨地吐痰、隨手扔垃圾的習慣。金寨縣直工委就安排縣檢察院的機關幹部每周集中一天進行大清掃,身體力行地做示范。時間一長,很多居民也從原先的風言風語、七嘴八舌、“只抱著手看”,變成了主動維護自家門前的路段衛生,亂扔垃圾等現象再也沒有了。

  “改造環境容易,但改變人的習慣很難。”金寨縣梅山鎮黨委副書記陳家國説。金寨縣從創衛行動一開始,就重視培養居民的衛生習慣和素養,積極引導群眾參與愛國衛生運動,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在機關幹部職工帶頭示范、群眾積極參與的理念下,通過強化城區環衛保潔網格化管理,劃定商戶、居民衛生責任區,全面落實“門前三包”;推進環境衛生整治村民自治,納入村規民約,壓實環境衛生管護職責,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環境衛生治理網絡,同時建立“紅黑榜”,每月評選先進後進,形成愛國衛生、人人有責的積極氛圍。目前居民基本健康知識知曉率達87.3%,健康生活方式和行為形成率為75%,基本技能掌握率為75%。

+1
【糾錯】 責任編輯: 聶晨靜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特朗普政府公布首份完整預算報告
    特朗普政府公布首份完整預算報告
    廣州暴雨來襲 市區多處積水
    廣州暴雨來襲 市區多處積水
    英國將恐怖威脅級別上調至“危急”
    英國將恐怖威脅級別上調至“危急”
    醫護人員12小時手掰8000支救命藥
    醫護人員12小時手掰8000支救命藥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76501121028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