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人民日報:有關部門別用"正在處理"作緩兵之計
2017-05-24 07:26:45 來源: 人民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原標題:別讓“正在處理”終結了處理(論政)

  □社會公眾評價一個部門,不僅“聽其言”更會“觀其行”,政府部門長期的“正在處理”,只會不斷地消耗公眾預期,最終讓政府公信力受到損害

  近日,一位朋友通過某官方網站反映了一件事,希望政府有關部門盡快幫忙解決。孰料過了一段時間查詢,得到的回復是“正在處理”,又過了一段時間再去詢問,回復還是“正在處理”。

  近年來,各地各部門越來越注重加強與廣大群眾的溝通聯繫,通過搭建政務網站、領導信箱、熱線電話、官方微博等各類平臺,不斷拓展和暢通群眾反映訴求的渠道。客觀地説,大部分問題在規定時間內得到了回復和解決,也有一些問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解決起來確實有些棘手,需要花些時日進行認真調查研究。但讓人遺憾的是,在有些時候,“正在處理”的回復更像是一種模式化的説辭,強調的是“正在”,而非“處理”,其結果就是讓群眾陷入遙遙無期的等待。

  進一步説,“正在處理”常被個別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當作“緩兵之計”,其本意是念起了“拖”字訣。比如對于一些突發事件、熱點問題,地方表態多,後續跟進少;道歉多,問責整改少;調查多,真相公布少。再如,對于一些群眾訴求,部門在表示“正在處理”“盡快解決”後,便做起了“啞巴”,不再有下文……在這些人看來, 只要時間久了,這些事件和問題被重新提及、被擺上風口浪尖的幾率就越小,“正在處理”遲遲不出結果,最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對這些人來説是“最好的結果”。

  表面上看,這種“緩兵之計”可以將一些事件和問題由“熱”拖“冷”,換來一時的風平浪靜,但是不應忘記這些事件和問題往往涉及群眾切身利益,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可以“掩耳盜鈴”,廣大群眾可不會“拋之腦後”。與此同時,社會公眾評價一個部門,不僅“聽其言”更會“觀其行”,一些政府部門長期的“正在處理”,只會不斷地消耗公眾預期,最終讓政府公信力受到損害。

  因此,別讓“正在處理”終結了處理,應是一些地方和部門改進作風、真抓實幹、密切幹群關係的迫切任務。眾所周知,政府部門的工作職責就是為民服務,對待群眾的訴求要及時予以幫忙解決,一時難以解決的,也要及時向群眾作一個説明、一個承諾。如今很多地方都制定了政務服務的規章制度,明確了群眾辦證辦事等方面的時限,讓“正在辦理”有了盼頭,受到了群眾的廣泛好評。我們希望,下一步加強監督,從嚴執行,真正把“正在處理”變為“已經辦理”,如此,我們官方的各種民情服務平臺才能更好成為廣大群眾的“貼心平臺”。

+1
【糾錯】 責任編輯: 陳俊松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北京:小橋流水“現”前門
    北京:小橋流水“現”前門
    英國首相譴責曼徹斯特恐襲案
    英國首相譴責曼徹斯特恐襲案
    大地上的天空——空軍某試驗訓練基地無人機飛行員李浩投身改革強軍記事
    大地上的天空——空軍某試驗訓練基地無人機飛行員李浩投身改革強軍記事
    戛納全景
    戛納全景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31121023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