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愛國愛笑愛數學,上海交大師生追憶吳文俊學長
2017-05-12 15:47:40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上海5月12日電 題:愛國愛笑愛數學,上海交大師生追憶吳文俊學長

  新華社記者仇逸、翟翔

  在上海交大閔行校區以吳文俊命名的文俊路旁,一束束師生們擺放的鮮花,靜靜地告別著這位中國數學界的巨擘。

  中國共産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吳文俊因病醫治無效,于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

  愛國,愛笑,愛數學,這位常常開懷大笑、有數學界“老頑童”之稱的大師以一顆赤子之心報效祖國,是我國最具國際影響的數學家之一,他的工作對數學與電腦科學研究影響深遠。

  吳文俊1919年出生于上海,1940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1951年放棄在法國的優越條件回國參加建設。“這種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年輕人。”上海交大數學科學學院博士生歐昌昱説,“他將自己的一生的激情和才華都貢獻給了祖國。我們緬懷他,就應該秉承發揚愛國情懷。”

  吳文俊對中國文化有著深刻的認識,並通過自己的科研工作對復興中國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上海交大數學科學學院武同鎖教授表示,他對于中國古代數學史的了解,就是從高中時看吳文俊的一篇文章開始。“除了要學習吳老的高尚品質,還要學習他的研究方法,要立足于中國傳統,從中國文化中汲取養分,才能做出獨立自主又創新的工作。”

  “2010年我拜訪他的時候,吳老已經91歲了,書桌上放了很多甲骨文的材料,他告訴我最近一直在研究甲骨文數學的內涵。”上海交大數學科學學院教授王亞光記憶猶新。

  吳文俊對數學的主要領域——拓撲學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引進的示性類和示嵌類被稱為“吳示性類”和“吳示嵌類”,他導出的示性類之間的關係式被稱為“吳公式”,他的工作是上世紀50年代拓撲學的重大突破之一,成為影響深遠的經典性成果。曾經擔任過吳文俊助教的李喬教授至今折服于吳文俊對數學的熱愛:“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中。”

  上世紀70年代後期,吳文俊開創了嶄新的數學機械化領域,提出了用電腦證明幾何定理的“吳方法”,被認為是自動推理領域的先驅性工作。

  “我敬佩吳老的創新精神。”上海交大數學科學學院數學系主任章璞告訴記者,“先生70歲的時候經常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90歲的時候還工作很長時間,比年輕人都勤奮。”

  應用與計算數學系黨支部書記王增琦在成長中聽過許多吳文俊的故事,“當年,吳老每天都是排隊練習上機最早的人,也是離開機房最晚的人,就是這樣一步步積累、驗證,開創了數學機械化這個新領域、新方向。”

  吳文俊淡泊名利、生活簡樸、為人師表。“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曹其心教授説:“吳老獲獎無數,自己卻過得非常簡樸,把積蓄和獎金都用來設立了多個基金。”

  “他是一個純粹的數學家。”上海交大數學科學學院王維克教授曾和同事在北京探望過吳文俊。“吳先生的房子很小,但很幹凈,跟一般的城市居民家庭環境一模一樣。”王維克回憶説,“他就像一個平常的老人,而不是一個大數學家,告別時一直把我們送到大門口。”

  在數學界,有許多關于吳文俊先生的趣事、軼事。吳文俊像孩子一樣天真的笑容給上海交大校長林忠欽院士留下深刻印象:“從他的笑容中可以體會到他精神世界的富裕、特別滿足。”王亞光教授説:“吳先生曾説,生活本來這麼多樂趣,不光是生活中還是學術上都有很多有意義的事情,為什麼我們不去笑呢?”

+1
【糾錯】 責任編輯: 陳俊松
相關新聞
  • 吳文俊走了,這裏是他出發的起點
      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著名數學家吳文俊院士因病醫治無效,于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
    2017-05-07 23:26:36
  • 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吳文俊逝世
    5月7日,中國科學界痛失巨擘。清晨7時許,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吳文俊先生逝世,享年98歲。本報今日5版特別推出紀念緬懷吳文俊先生的專版,通過先生後輩、學人同事和本報記者的筆觸,追憶吳文俊先生求知、為學、做事、待人的難忘故事,揭示他為中國數學復興、中華民族復興而奮鬥一生的心路歷程,探討他學術自信與謙遜為人的品格帶給當下中國學界的反思與啟示。
    2017-05-08 05:06:18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貴陽現日暈景觀
    貴陽現日暈景觀
    佳士得將拍賣鑽石項鍊
    佳士得將拍賣鑽石項鍊
    海豚表演
    海豚表演
    摩蘇爾收復戰進入決勝階段
    摩蘇爾收復戰進入決勝階段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3112096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