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疏通“神經末梢”如何對症下藥--求解基層防災減災三大難點
2017-05-11 22:36:43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5月11日電  題:疏通“神經末梢”如何對症下藥--求解基層防災減災三大難點

  新華社記者江毅、白國龍、陳地

  11日5時58分,新疆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發生5.5級地震,已造成8人遇難。我國多部門及新疆當地啟動應急響應,調撥物資並派出工作組參與救災。

  作為全球自然災害種類多、災情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如何疏通基層防災減災的“神經末梢”,構建立體式的防災減災體係,在5月12日全國第九個防災減災日到來之際,引起更多思考。

  重心前移“預警”為先 自救能力是關鍵

  “汶川8級地震發生了!成都龍泉驛東山社區有27秒預警時間。”按照社區地震預警應急方案,當聽到警報響起後,低樓層的民眾迅速遠離建築,高樓層的民眾無論預警時間有多長,都迅速躲到衛生間或床下,待警報結束後,再迅速撤到安全地帶……

  這是第九個防災減災日來臨之際,5月11日在四川舉行的一場防震減災綜合應急演練中出現的一幕。中小城鎮和基層地區是我國災害防范的薄弱之地。今年全國防災減災日的主題是“減輕社區災害風險,提升基層減災能力”。

  今年2月,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了我國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的可研性報告,“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建設全球規模最大的實時地震臺網,未來將在重點區域實現地震“秒級預警”,在全國實現分鐘級地震烈度速報能力。

  此項工程建成後,將全面疏通災情研判、救援指揮的“神經末梢”,極大地完善我國防災減災體係。

  “災害預警技術現在日趨成熟,但民眾的避險自救能力同樣不容忽視。”中科院成都山地研究所研究員喬建平強調,“客觀地説經過了大災洗禮,我國現在應急避險宣傳和演練比過去做得要好多了。但要警惕麻痹思維,否則一旦災害真的到來,平時疏于練習是沒法迅速做出正確反應的。”

  經歷過“5·12”汶川大地震的四川省,這種防災避險意識正在轉化為政府的公共服務産品。在綿陽、雅安等地防震減災門戶網站上,公眾點擊地圖上任何一個點,都可清楚看到該點有關震害資訊、危險程度、應急避險場所線路等具體情況。

  雅安市防震減災局副局長陳勇説:“我們通過網絡技術,將地震監測和預報、應急救援、抗震設防三大防災減災體係整合起來,為政府、科研單位、社會公眾提供22種服務。這在以前是根本無法想像的。”

  劃出城鄉發展“安全線” 主動避讓是前提

  我國三分之二國土面積為山地,是世界第一山地大國,城鄉發展面臨地震、泥石流等重大地質災害考驗。截至目前,中央和地方已累計投入約10億元,大力開展城市活動斷層探測,為城鄉規劃布局提供決策支撐。

  “全市范圍內的活動斷層做到了準確把握,為災後重建中城區、重點城鎮和農村社區的選點提供了精確定位,確保避讓地震斷裂帶、泄洪通道和地質災害隱患點,城鄉主動避險能力大為提高。”四川省綿陽市防震減災局局長周時光説。

  隨著城鎮化的不斷推進,活動斷層探測成果的作用正日益顯現。西氣東輸、南水北調、青藏鐵路建設、核電選址……一係列大型重點工程的布局背後,都有活動斷層探測成果的默默支撐。

  在全國一些省區市,活動斷層探測更是為城鄉發展劃出了“安全線”:銀川、烏魯木齊、海口等城市以地方立法等形式,劃定了城市建設中的“活動斷層避讓帶”;太原市政府根據探測成果對城市規劃進行了調整;蘭州市以科學翔實的探測結果否定了前人認為存在的兩條活動斷層,為城市發展新增建設用地10.8平方公里。

  更為重要的是,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關鍵技術的創新和應用,我國第五代地震區劃圖于2016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在全國徹底消除了“不設防區”,為新時期全面提高我國的抗震設防能力提供了法律保障和科學依據。

  “第五代區劃圖比過去更為翔實、精確,我們把和本地有關的圖件、説明書挂在政務網上,免費供大家查詢。大到工程建設選址,小到農戶自己建房,只要點擊滑鼠,抗震設防要求等級就能精確到自己所在的鄉鎮,基層防災減災的主動性比過去大為增強。”周時光説。

  推動農村民居安全工程 補足短板是基礎

  在我國歷年巨災特別是地震災害中,自建農房抗震能力弱是造成巨大人員傷亡、財産損失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國社區防災減災最大的短板。

  自2006年開始,我國推動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試點,十多年來取得了顯著的減災效益。四川省汶川、蘆山,甘肅省岷縣、漳縣等地震中,農村抗震安居房無一倒塌,大大減少了人員傷亡。2014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要求在我國地震高風險區實施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

  按照去年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地震局聯合印發的《防震減災規劃(2016-2020年)》目標要求,我國將對1800多萬戶農居進行抗震加固或新建。這將有力扭轉我國農村民居設防薄弱的狀況,改變“小震致災、中震大災、大震巨災”的局面。

  在四川蘆山地震災區重建過程中,全部232個新村聚居點都成立了農房自建委員會,住建部門派出專門技術人員巡村指導,免費發放抗震戶型設計圖紙,並在災區大規模培訓農村工匠。

  蘆山縣思延鄉僑愛新村村民晉照祥的房子被地震搖倒,重建中老晉天天戴著安全帽轉工地:“我們的房子每平方米鋼筋含量基本達到39公斤,一般的只有20多公斤,這一對比我們咋可能不放心嘛。”

  正是在總結大災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四川從今年3月起在全省推廣實施農村住房建設管理辦法,從選址、施工、驗收等多個方面確保品質安全,提升自建農房抵禦災害能力。此舉在全國范圍內首次將農村自建房安全納入監管,對全面提升我國農村社區防災減災能力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1
【糾錯】 責任編輯: 潘子荻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摩蘇爾收復戰進入決勝階段
    摩蘇爾收復戰進入決勝階段
    張呼客專雙列重聯試驗正式起跑
    張呼客專雙列重聯試驗正式起跑
    長春:鬱金花開
    長春:鬱金花開
    ICU裏的男護士
    ICU裏的男護士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24031120958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