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設計師為C919大飛機攻關8年 博士多讀了一年半
2017-05-10 13:49:20 來源: 華西都市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原標題:為C919大飛機攻關8年 宜賓籍設計師張宇飛博士多讀了一年半

  工作中的張宇飛

  5月5日下午,我國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噴氣式大型客機C919成功首飛,這是我國航空産業發展史上重要的裏程碑,是歷經幾代航空人的不懈追求、艱辛探索取得的重大突破。C919成功首飛,也意味著中國正式躋身美國、英國等少數能夠自主制造大型客機的國家行列中。

  在首飛的前一天,央視《財經評論》演播室邀請了清華大學航太航空學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宇飛等專家解讀了C919國産大飛機背後隱藏的秘密。可很少有人知道,作為參與到C919核心設計的年輕專家,張宇飛卻是一名土生土長的宜賓長寧人。

  5月8日,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來到張宇飛出生的長寧縣老翁鎮,試圖了解更多這位航太航空專家成長的軌跡及背後的故事。

  張宇飛的老家。

  出生農家

  醫生曾言“上不了大學”

  幼年卻對數字十分敏感

  老翁鎮位于長寧縣城東部,距縣城12公里。從老翁鎮大灣街道出發,穿過彎彎曲曲的鄉間小道,來到正衝村二組14號,張宇飛的老家就在一片稻田旁。

  一間老屋已顯得十分破舊,在這裏,張宇飛度過了童年時光。

  “我只知道他在上海參加一個國家項目。”張宇飛的父親張中全對兒子的工作不是很了解,但對張宇飛能取得今天的成績,卻感到驕傲與自豪。

  “我這個兒子出生之後愛哭,而且聲音特別大,每天晚上都要抱著到院壩走。”張中全介紹説,1983年,張宇飛出生後,因為比同齡孩子的頭要大一些,且鹵門一直沒有完全閉合,當年,他還和愛人把兒子帶到醫院檢查。“醫生檢查了腦門,告訴我們,這孩子以後讀書成績不好,上大學幾乎是不可能的。”

  張中全也不是沒有擔心過,雖然心裏默認這個説法,可自己總覺得,兒子看起來要比其他同齡孩子聰明得多。“他一歲多的時候,我就用毛筆寫一些‘日月水火山田土’在紙上,然後貼在我們家的墻壁上。不管我教他什麼字,只教一遍,他就記得了。”讓張中全更為驚訝的是,兒子對數字十分敏感,“那時候,我用錢幣教他數字,從1分到10元,每張紙幣只教一次,然後把這些錢幣混合在一起,不管我抽哪張,他都能準確地回答出來。”

  張宇飛的童年是快樂而又溫馨的。雖然父母都在務農,可對于他和妹妹的學習生活,父母從來都是盡其所能地滿足。而張宇飛給予父母的回報,就是一次次漂亮的成績單。

  2011年張宇飛遠赴荷蘭參加風洞試驗

  考上清華

  邊讀書邊到圖書館打工

  畢業後進入“國家項目”

  其實,張中全對兒子最大的期望就是開開心心地長大,健健康康地生活。可進入高中後,張宇飛一次又一次給了夫妻二人莫大的驚喜。

  “高中時候,張宇飛開始考到年級前幾名。”1998年,張宇飛考到了全市第三名。那時,張宇飛的老師曾對張中全説,他的孩子是上清華北大的料。可對張中全來説,清華北大只是個陌生的詞語,他只明白兒子學習成績不錯。2000年,張宇飛以全市第八名的成績考取了清華大學,張中全一家激動不已。

  自從張宇飛外出學習後,張中全和兒子見面的時間就少了。一方面,張宇飛學業繁重,北京宜賓相隔甚遠。另一方面,為補貼父母、供自己和妹妹讀書,張宇飛參加了清華大學的勤工儉學,在圖書館搬書,假期的時間,也被他利用了起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張宇飛還把勤工儉學的補助寄了一些回來,帶給家裏的父母,這讓張中全現在想起來也很感動:“兒子真的很孝順。”

  大學以後的學習和工作,遠在宜賓的父母更是知之甚少。張中全只知道,兒子進入了一個國家項目,每天忙得不可開交。2016年,張中全高血壓復發住進了長寧縣人民醫院,張宇飛也無法陪伴,只能在電話那頭落淚,告訴張中全,“項目研發進入了關鍵時期,確實回來不了。”面對兒子的內疚,這位樸實而大氣的農民,只是安慰兒子:“一切以工作為重,以國家項目為重。別讓家裏事拖了項目的後腿。”

  研發C919

  兩項研究成果獲得應用

  曾度過一段難熬的日子

  張中全的考慮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在整個C919研發期間,張宇飛曾經度過了一段非常難熬的日子。

  在我國的航空事業發展中,一直沒有自己的大型民用客機。據統計,2014年我國在冊的大中型飛機數量有2218架,卻幾乎完全被波音和空客壟斷。

  2008年,為研制我國自己的大型客機,中國商用飛機公司(簡稱“商飛”)組建成立,並積極探討航空科研體制新的思路和做法,希望能夠打破傳統觀念和格局,以“舉全國之力,集全國之智”的方式來進行我國自己的大型客機設計和制造。為此,中國商飛召集了來自全國25家航空科研院所、7家航空制造企業、13所高校的300多名專家,組建了“大型客機聯合工程隊”。當時的清華大學也收到邀請,但由于清華大學航太航空學院剛剛成立不久,從事相關研究的人也比較少,清華大學就組成了一支由老師和學生共同組成的小分隊,作為項目論證的專家去中國商飛進行聯合論證。

  張宇飛是清華小分隊中唯一的博士生成員,為了攻關C919,新婚期間的張宇飛不得不忍受聚少離多的兩地分居生活。在此期間,也是張宇飛攻讀博士學位的時間,由于參與了C919的設計項目,讀博士的時間也變得很長,“正常情況本科畢業之後五年能夠博士畢業,實際上我博士讀了6年半,為了這個項目,多讀了一年半。”他説。

  張宇飛研發了適用于運輸類飛機的氣動優化方法,成功應用于大型客機C919設計,獲得了性能卓越的超臨界機翼設計方案,研究方法取得教育部成果認證;開發的增升裝置設計軟件在C919設計中取得應用。

  張宇飛(中)與妻子和父親的合影。

  鄰居印象

  每次回來都幫父母幹活

  弄得滿身都是泥

  參與C919項目這8年,張宇飛一邊是工作的壓力,一邊是對家庭的愧疚。“參與C919項目,博士畢不了業,收入很低,長期往返于北京上海,在北京的開支全部都是妻子在支付。甚至在她做手術時,我也不能陪伴在她身旁。覺得對妻子很內疚。而對于遠在家鄉的父母、岳父母,更是沒能盡到做子女的責任。”

  就是在這種情感交織下,張宇飛出色地完成了國家交給他的任務。當看到C919成功首飛後,回望這8年,張宇飛還是覺得很值。

  “我看著這個孩子從小長大,知道他讀書很勤奮,對家裏也有擔當,很負責。”在記者深入老翁鎮採訪的當天,張宇飛的鄰居何春林告訴記者,“他父母都是農村人,每次回來,他都去幫父母幹活,弄得滿身都是泥。”

  長寧縣逸夫中學原校長朱旦林還記得,張宇飛是逸夫中學初97級六班的學生,“有時候我到教室檢查同學課桌時,發現他的課桌非常整齊,再翻他的作業本,發現他的作業也非常規范整潔。而這樣的嚴謹也體現在他的生活上。”

  當長寧人民知道張宇飛是C919核心設計人後,都紛紛豎起了大拇指,“我們長寧人的驕傲”“為長寧加油,最棒”等等。

  C919首飛成功後,張宇飛的心情也很激動,他説:“家鄉長寧人傑地靈,我這點微小的成績都是在家鄉親朋好友的關心和幫助下獲得的,很感謝家鄉人民的關照,希望以後能有更多人了解長寧、認識長寧、走進長寧,祝願家鄉長寧發展得越來越好。”(宋成均 王悠璐 記者 伍雪梅)(圖由長寧縣委宣傳部提供)

+1
【糾錯】 責任編輯: 聶晨靜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廈門晚霞美
    廈門晚霞美
    航拍雁棲湖
    航拍雁棲湖
    “絲路金橋”引遊人
    “絲路金橋”引遊人
    “蛟龍”號眼中的深海生物世界
    “蛟龍”號眼中的深海生物世界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76501120949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