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螺螄殼裏做道場”--雷達裝配工人劉零軍的“匠人”之路
2017-05-08 17:28:29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南京5月8日電 題:“螺螄殼裏做道場”——雷達裝配工人劉零軍的“匠人”之路

  新華社記者 鄭生竹

  第一艘國産航母4月26日下水了。對劉零軍來説,有種孩子交了作業後的輕松感。

  劉零軍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一名裝配鉗工。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主要生産雷達。劉零軍的工作是將各種精密零件組裝整合為雷達整機,從1983年部隊退役入廠算起,這份“手藝活”他一幹就是30多年。

  “我們的工作是在螺螄殼裏做道場。”劉零軍説,雷達是一種高度整合的機電高科技産品,有時,要在一個幾十釐米大小的空間裏裝配數百個精密零部件,每一個零件都必須做到精細處理達標,相互間必須控制嚴格指定的尺寸、形狀和位置關係,精度最高可達頭髮絲的幾十分之一。

  為了讓記者聽懂,劉零軍通俗介紹自己從事的工作。

  車、鉗、銑、刨、磨是結構産品制造的常見工種,劉零軍説,如果説前端的零部件加工制作是“雕刻家”,裝配工作就類似“建築師”。

  “有的零件精度雖然只差了頭髮絲的幾分之一,但作用放大到100多公里距離後,誤差就呈指數級放大,被鎖定目標就不知道偏差到哪裏去了。”

  當年,劉零軍從部隊退役到十四所工作,親朋建議他去所裏的行政管理崗位工作,但父親的一句“荒年餓不死手藝人”的勸告,讓他堅定了發揮所長、靠技術吃飯的信念。

  在部隊期間和進入工廠之初,劉零軍幫戰友和工友們修理好了數以千計的機電産品。

  “畫畫、無線電、手工制作是我小時候的興趣愛好。”劉零軍説,從小他對機械結構有興趣,看到有“內涵”的機器都想拆開來看看,再嘗試恢復。

  小時候的興趣愛好對劉零軍後來的裝配工作有幫助,但裝配雷達這種高精密性的軍工産品,可不是小孩子過家家,也不能僅憑興趣支撐,需要自我加壓的艱苦錘鍊和方向突破,以及要將工作做到極致的理念。

  “軍工科研時常要頂著朝陽離家上班,下班時已是星星滿天,走出工廠腿也軟、頭也暈。”劉零軍説,很多時候雷達裝配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和時間節點難題,常常要兩三天待在廠裏連軸轉去攻克。

  軍品雷達的一些精密器件價值高達幾十萬元,裝配鉗工在裝配過程中,要“謀定而後動”,不是“摸著石頭過河”,不能搭積木式地盲目拼裝,因為稍有不慎,前期的價值疊加和時間成本就會消失。

  “到我們精密裝配這個環節,整合度和價值度都很高,層出不窮結構難題常常是首次出現,沒有成功的保障手段可以借鑒,這時必需要把‘方法’想在前面。”劉零軍説的“方法”就是日常的拓展學習、深度思考,也是多種知識融會貫通應用之後的對症創新。

  除了做好本職工作,劉零軍還在工作之余研發了幾種裝配“神器”。在雷達制造技術中,精密滾動軸承是關鍵外購件,但市場上的軸承品質很難鑒別,他研發的“軸承旋轉精度綜合檢測平臺”破解了這個難題,保證了出廠雷達的品質。

  “微波的工作環境裏一旦有潮氣,就會發生高壓打火,功率就上不去,雷達的作業距離就沒保障。”劉零軍説,自己發明的“氣密檢測多用組合技術平臺”適用于約千種檢測介面,大大提高了雷達裝配氣密工作的效率。

  “遇到復雜問題不要繞著走,很多東西需要有意識積累,面對挑戰要不服輸,不放過難題,不放過自己。”劉零軍和他的團隊以一絲不茍的作風,超十年沒有一次品質事故,詮釋了大國工匠的有為和貢獻。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廣西侗鄉三江梯田如彩虹鋪山間
    廣西侗鄉三江梯田如彩虹鋪山間
    遼寧公安成功偵破百萬持槍黃金劫案
    遼寧公安成功偵破百萬持槍黃金劫案
    “一帶一路”景觀布置亮相北京街頭
    “一帶一路”景觀布置亮相北京街頭
    一帶一路·好夥伴丨尼羅河上劃龍舟
    一帶一路·好夥伴丨尼羅河上劃龍舟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0937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