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走出隧道裏的“地鐵夜行俠”
2017-04-29 20:43:39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網杭州4月29日新媒體專電(記者魏一駿)墻上的時鐘已接近28日淩晨零時,杭州地鐵一號線東端的下沙江濱站在結束末班車的運營後,逐漸變得冷清,行人寥寥。

  “把工具再檢查一下,別落下什麼。”強鵬向同事叮囑。車站控制室旁一間約10平米的值班室內,4個年輕人分別開始整理裝備,做著正式上崗前的準備工作。

  5年前從蘭州交通大學鐵道信號專業畢業後,強鵬從西北家鄉遠赴杭城江南。27歲的他歷經段場班組、跟車調試等工作崗位,如今已是杭港地鐵基建維修部信號通信維修軌旁工班工長。

  “我們的工作簡單説來,就是維護和檢修地鐵的信號係統。它好比‘神經中樞’,對列車運作的安全和高效有著最直接的影響。”強鵬介紹,信號係統中包含了機械設備、電路設備、通訊設備等,“這是個既要體力,又要有很高技術含量的工作。”

  完成了工作前安全會議等流程,零時39分,當晚排班的3名維修技術員梅滿、金波、李國椿,在強鵬的帶領下進入隧道——今晚的工作內容是對2802號道岔進行檢修。

  “道岔決定了列車的走向,軌道旁的轉轍機正是決定道岔轉換的關鍵設備。”強鵬説,除此之外,每個小細節也不能忽視。

  來到距站臺百余米之遙的2802號道岔,李國椿將一件件工具從包中取出,規整地排列在地上,重約30斤的工具包裏,光是扳手就有四種。

  對道岔關鍵部位的螺絲進行緊固後,4人開始集中協同檢修。強鵬介紹,判斷道岔運作正常與否,主要通過密貼度和轉轍機的轉換力參數。如果這些參數超出正常范圍,將會影響行車安全,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列車脫軌。

  距離地面十幾米的地下,只有照明燈的白光和信號燈的藍光照亮這方幽閉的空間。偶有一兩個其他工組的檢修員路過,但彼此只是專注于各自的工作,甚至沒有會面便擦肩而過。

  當晚測試儀器顯示的轉轍機推力參數雖然一直在正常范圍內,但離設備最佳狀態還差了幾百牛。四人時而各司其職,共同配合完成道岔轉換的操作,時而聚在一起討論參數的變化,提出各自的想法,再一次進行調整,如此往復。

  “咔噠”“咔噠”……重復的一次次道岔鎖定聲回蕩在空曠的隧道中。

  “這看著是個機械的活,實際更需要的是經驗。”強鵬説,要熟悉設備的原理,才能理解它的表現。

  經過十幾次的調試,轉轍機的推力參數終于被調校到標準值,當晚的檢修工作結束。收拾設備走回值班室的路上,4人還在討論著參數的變化。剛進隧道時的白手套早已沾滿油污,“有時緊固完60顆螺絲,可能一雙手套一個班就磨破了。”李國椿説。

  回到值班室已是2時27分,4個平均年齡26歲左右的年輕人,卸下了工作時的緊張和嚴肅,與隧道中的不茍言笑判若兩人。“我常常和朋友開玩笑,我的工作基本見不到陽光,在這樣的環境裏必須自己調解心情。我們幾個同事也像兄弟一樣。”金波説。

  在這個重要的折返站,全年24小時都需要有人值班,當晚留在值班室的是李國椿和金波。與同事告別後,梅滿搭強鵬的車回住處,而強鵬到家則還需要半個小時。

  “我們早就習慣了這樣的作息時間。工作對我們的意義,更多的是一種責任感。”強鵬説,看著每天清晨早班車準時開出,夜晚末班車順利結束運營,便是他和同事最大的心願。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倩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中國“天空之鏡”青海茶卡鹽湖開園納客
    中國“天空之鏡”青海茶卡鹽湖開園納客
    80後白領趣繪成都 每天一幅
    80後白領趣繪成都 每天一幅
    15位川菜大師集體炫技“川字號” 美食驚艷不輸“米其林”
    15位川菜大師集體炫技“川字號” 美食驚艷不輸“米其林”
    西班牙鬥牛士英姿
    西班牙鬥牛士英姿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19112089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