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1+N”垃圾處理模式提升瀾滄江源生態環境
2017-04-29 09:25:36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西寧4月29日電 題:“1+N”垃圾處理模式提升瀾滄江源生態環境

  新華社記者 李琳海

  四月底的玉樹春寒料峭,13歲的本措依舊穿著厚實的衣服,在街邊撿飲料瓶和塑膠袋時,她幹得熱火朝天,因為她可以拿著這些廢品在學校換到筆和其他文具。但她也發現,隨著周邊牧民、外地旅行者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她在學校周邊撿到的垃圾越來越少。

  本措是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第二民族中學初二年級的學生。她的這一積極行動來源于雜多縣的一個新舉措,當地走出了一條政府主導,社區、學校、企業、牧民共同參與的“1+N”牧區垃圾處理新模式。

  雜多縣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是瀾滄江的源頭,良好的自然環境讓雜多縣成為冬蟲夏草的重要産地。然而,上世紀90年代末,隨著蟲草等商品經濟的發展,雜多面臨垃圾處理的難題。

  雜多縣第二民族中學校長蒙瑪才仁是土生土長的雜多人,他深知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蒙瑪才仁説,從去年3月起,學校就設置了校園垃圾兌換點,學校每年花費1萬多元購置學習用品,學生們可以拿著撿到的垃圾前來兌換。目前,雜多縣統一設置了學校環保課程,第二民族中學和其他學校一樣,每周安排了2個環保課時。

  “我們希望生長在江源的孩子們從小就樹立保護家園的理念,更重要的是掌握保護家園的具體方法和本領。”蒙瑪才仁説。

  雜多縣昂賽鄉位于該縣東南部,去年6月,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園區昂賽鄉管護站正式挂牌成立。該鄉黨委書記扎西東周介紹,根據《雜多縣瀾滄江清潔工程實施意見》,該鄉按照“戶分類、村收集、鄉運轉、縣處理”的新型牧區垃圾處理機制,凈化和改善環境,該鄉境內的雪豹、白唇鹿和岩羊等野生動物得到有效保護。

  53歲的永塔是昂賽鄉年都村的村民,他憨笑著告訴記者,去年他被聘為昂賽鄉的生態管護員,按照“山水林草湖”一體化保護的標準,每天騎著摩托車巡護的過程中,他都沿途撿拾垃圾,分類後交到村裏,再繼續進行分類處理。

  記者在採訪中看到,每天早晨,垃圾轉運車穿梭在雜多縣各鄉村、社區和巷道中。目前,縣裏新進的多套環衛清掃設備全部配發給各鄉村、社區。

  雜多縣環保衛生有限公司負責人才東周説,雜多縣每天産生的垃圾最多時達到50噸,少時也有25噸,以前垃圾處理主要靠填埋,現在經過前端的分類,只有部分垃圾煤渣、餐廚垃圾等需要填埋,他們在後端的處理也非常便利,工作人員只需要將諸如紙盒類、易拉罐類等進行壓制,然後送到垃圾處理設備更好的省會西寧統一處理。

  雜多縣副縣長公達哇説,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源園區的成立,為當地生態保護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們正在重新對垃圾分類、收集、儲運以及末端的綜合處置開展科學整體規劃,增進資源利用率和提升綜合處理效率,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1
【糾錯】 責任編輯: 唐斕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雲臺春色美
    雲臺春色美
    杜鵑花開
    杜鵑花開
    飛“閱”雄安新區
    飛“閱”雄安新區
    【圖片故事】“飛刀俠侶”
    【圖片故事】“飛刀俠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6112089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