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達康書記”為什麼受年輕人追捧?(青年觀)
2017-04-18 04:01:54 來源: 人民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青少年群體的關注點往往依時而動、因勢而異,但他們的精神風貌卻不會被輕易風化

在人們的固有印象中,老學究往往戴著副老花鏡埋頭古籍,老革命經常舍不得盤子裏泛著的油星,老幹部通常喜歡泡壺茶水瀏覽報紙……歲月的留痕印刻在他們的面龐,人生的厚重在他們的舉手投足間得到彰顯。

然而,對于一個不曾歷經風雨、飽受風霜的毛頭小夥,又該是怎樣的一副時代風貌?

描摹當下青少年的群體畫像,顯然有著契合現實的特殊含義。拿最近的“爆款”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來説,官場規則的解密、政治角力的博弈,讓包括青少年在內的觀眾大呼過癮。然而令人尷尬的是,劇中特意設置的為拉近與青少年觀眾之間距離的“感情線”,卻出乎意料地引起了目標受眾的厭倦,更是在社交媒體上遭到口誅筆伐。貧嘴、水軍、愛財、啃老、“結婚恐懼症”等一係列標簽,顯示出不少人對當代青少年的一些誤解。

但同“底層小人物”“感情線”等劇情的境遇大相徑庭的是,原本以為曲高和寡、沉悶冷僻的反腐主旋律,意外地受到青少年的推崇。劇中配角“達康書記”的一顰一蹙,更是激發了年輕網友的創作熱情。“darkcom”“達康書記的GDP”等熱詞乃至表情包,也在微信朋友圈成刷屏之勢。

達康書記的走紅,源于其鮮明的性格色彩。一身正氣卻又帶點狡黠,雷厲風行而不乏責任擔當,嚴肅內斂的同時又略顯萌態,這與年輕人的氣質不謀而合,無形中擘畫出了綽約風姿。這群誕生于互聯網的年輕原住民,在度過了早期沉迷于0和1的“嬰孩期”之後,如夢方醒,漸漸向現實回歸。喜歡“二次元”萌物,並不意味著同三次元的脫節;追求個性表達,也並不等同于脫離原生環境。不能單憑社群亞文化的勃興,就一概否定年輕人接受主流價值觀、融入主流社會的客觀事實。

如果説,一定要給當代年輕人一個妥帖的形容,“純粹”二字可能再合適不過。相比拖沓的劇情演繹,直擊真相的率真才最受年輕人的喜愛。愛憎分明、嫉惡如仇、關注現實、直截了當……正是與這些特質的遙相呼應,才讓現實主義題材的影視作品,真正俘獲年輕人挑剔的目光。

也由此,不能因為“無腦”綜藝影視的流行,就輕易斷言年輕人的膚淺;也不要單純依靠感覺,就揣度青少年的喜好。青少年群體的關注點往往依時而動、因勢而異,但他們的精神風貌卻不會被輕易風化。實際上,只要導演懂得青少年追求真實、渴望真情、探尋自我的需求,就不難把握作品創作的方向、增刪合適的劇情線。

每個時代都有屬于自己的亮麗青春,相比于70後的軍綠、80後的卡其,網絡新時代們可謂五顏六色。但再多的色彩,也無法覆蓋成長的輪廓。只有細心觀察年輕人的時代風貌,時刻留意風向的變化,才能實現作品的心靈相通、現實的促膝長談。

+1
【糾錯】 責任編輯: 華政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寧夏局地遭遇沙塵暴
    寧夏局地遭遇沙塵暴
    “酸雨之都”何以變身“花海城市”?
    “酸雨之都”何以變身“花海城市”?
    一淀蘆葦一淀金——雄安新區踏訪記
    一淀蘆葦一淀金——雄安新區踏訪記
    青島機場口岸在入境快件中查獲倣真槍支
    青島機場口岸在入境快件中查獲倣真槍支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2191295445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