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廁所刷臉出紙:“黑科技”可以拯救自律缺失?
2017-03-21 15:26:49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網 汪亞

  進站乘車可以刷臉,移動支付可以刷臉,而今,北京天壇公園的廁所也跟著潮流“洋氣”了一把,用廁紙也可以刷臉。

  同樣都是生物識別技術的應用,後者似乎引發了“科技改變生活”之外的一些討論,有對園區行為“作秀”、“添亂”的質疑,也有對遊客素質和自律缺失的反思。

  據介紹,遊客在使用“人臉識別廁紙機”時,需站立在特定的識別區,並摘掉帽子和眼鏡,通過螢幕識別人臉,隨後機器下部會自動出紙60釐米。

  由于操作不熟練,平均每位遊客取紙用時約半分鐘,相比普通的抽紙設備更耗費時間。也有工作人員坦言,機器安裝後,數位市民站在機器前幾分鐘,也無法識別出紙。

  從實際使用效果來看,在人流較多的天壇北門公廁裏放置的兩臺新機器也果不其然被棄用。

  所謂人有三急,這樣看來,“黑科技”的投入不僅沒有為遊客提供便利,反而還有點“添堵”之感。被浪費的紙張成本與這些高科技盒子相比不值一提。從節約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的角度看,園區大可不必費此周章。

  多花錢又不能提供便利,園區為何要出此“怪招”?

  事實上,早在2013年就有媒體報道,天壇公廁大量衛生紙被遊客拿走私用,“最快的時候,3分鐘一卷衛生紙就沒了!”更有甚者一天內“多顧茅廬”專門為紙而來,將紙塞滿衣兜後捎帶回家。

  天壇公園管理處相關負責人曾表示,園區一直在嘗試新的技術手段來約束部分遊客過度使用廁紙的行為。

  “不拿白不拿”、“不吃白不吃”、“不用白不用”,這些隨處可聽的話恰恰折射出個人自律的缺失。無獨有偶,近來興起的共用單車以及屢見不鮮的“花式虐車”報道再度將個人素質和自律這個話題推上了浪尖。

  據了解,城市共用單車的雛形早在1965年就出現在荷蘭。曾經就有組織自發將涂成白色、沒有上鎖的自行車放在公共區域供大家免費使用。結果幾天之內,所有的自行車都丟失或破壞殆盡,這項“白色自行車計劃”也宣告失敗。

  不管是廁紙還是自行車,服務的對象都不是特定的某一個人,而是一個群體。當“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現階段還只是美好願望時,提高國民素質顯得任重而道遠。

  共用單車興起之初,某品牌第一代單車就因耗費體力、騎行困難被頻頻吐槽,更有不少嘗鮮的用戶在使用幾次後因體驗太差而卸載應用程式。其實,正因為車上搭載了諸多“黑科技”才使它的騎行體驗次于其他單車。

  衛星定位、遠端開鎖、無鏈條,這些聽起來高大上的“黑科技”都需要耗費騎行者自身的能量來運作。據了解,這種單車造價高昂,GPS、車鎖、車座、太陽能板等成本不菲。

  為何要在一輛自行車上投入如此巨大的成本?

  無鏈條雖然會耗費使用者更多的體力,但可以讓那些惡意損壞鏈條的人無從下手;GPS方便用戶找車的同時,也能讓盜車者無處藏匿;遠端開鎖可能會受到用戶手機網絡是否穩定的影響,但卻能讓撬鎖人無可奈何……

  當自律缺失成為無法逃避的現實時,當教育、道德呼吁的作用無法立竿見影時,“黑科技”的應用或許能規避自律缺失帶來的損失,為消減那些“非”的念頭提供一種不錯的選擇。

  正如天壇公園相關負責人表示,安裝這些人臉識別廁紙機的初衷是為了倡導大家節約用紙,避免浪費,養成一個好習慣。

  培養社會公德意識是一個大課題,由此看來,科技作為一種輔助手段今後將大有作為。

  相關閱讀:

  天壇試用“人臉識別廁紙機”引熱議

+1
【糾錯】 責任編輯: 汪亞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亞投行迎來香港、加拿大等13個新成員
    亞投行迎來香港、加拿大等13個新成員
    直擊空軍學員夜間飛行訓練
    直擊空軍學員夜間飛行訓練
    北京:春雪或伴春雨至
    北京:春雪或伴春雨至
    英國議會大廈附近發生襲擊事件
    英國議會大廈附近發生襲擊事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41295146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