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從一臺拖拉機到200輛汽車——貴州道真仡鄉人翻身記
2017-03-20 11:12:38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貴陽3月20日電 題:從一臺拖拉機到200輛汽車——貴州道真仡鄉人翻身記

  新華社記者何天文、吳嘉林、汪軍

  春暖花開時節,貴州山區生機盎然。走進遵義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大磏鎮文家壩村,一棟棟漂亮小樓依山而建,鄉間公路上車來車往,山水田園風光中透出現代氣息,田間地頭處處是村民忙碌的身影。

  “進進出出都是車,節假日更多,以前大家都買摩托車,現在汽車也不稀罕。”文家壩村村委會副主任龐先林最近統計車輛時發現,目前全村已有農用車工程車75輛,麵包車小轎車120多輛,加起來竟有200輛左右。

  誰能想到,10年前文家壩村只有一臺拖拉機。

  地處大山深處的文家壩村是道真縣的一個一類貧困村,全村610戶共2227人,九成以上村民是仡佬族,到2014年有底建檔立卡貧困戶106戶共353人。由于山高坡陡,自然環境較差,加之交通落後,産業發展滯後,過去許多村民生活貧困,全村800多人外出務工。

  仡佬族村民雷坤建當年因打工而逐漸成為小包工頭,率先買了一臺拖拉機跑運輸。今年46歲的他,現在駕駛的是一輛價值30萬元的小轎車。“我是文家壩村第一個買車的人,幾乎所有車都開過,大大小小換了六七部。”雷坤建笑著説,這兩年,他看準當地政府通過招商引資在村裏建設儺文化旅遊項目的機會,憑借組織勞務、承包工程等,收入逐年增多,僅去年就至少掙了60萬元。

  文化旅遊項目的建設,除了讓當地村民獲得徵地拆遷補償外,還為更多山裏人提供了家門口就業的機會,之前外出務工的村民幾乎全數返鄉。大磏鎮副鎮長雷洪波介紹,項目工地每天有1000多人務工,僅文家壩村打零工的就有200多人,每人平均月收入2000多元。不少村民還通過開辦農家樂賺取收入,目前全村已有18家食宿一體的鄉村旅館,還有6家即將開業。

  去年7月,建檔立卡貧困戶龐興輝在當地政府幫助下,新建了兩層小樓房,經營起仡鄉風情農家樂。除為遊客提供餐飲外,還將二樓四個房間裝修成客房。“三間房單價80元,還有一間60元,幾乎每天都住滿客人。”龐興輝告訴記者,一個月下來能賺兩三千元。

  項目帶動,産業支撐。如今,文家壩村通過調整産業結構,發展中藥材、蔬菜等種植業和養牛、養羊等養殖業,進一步拓寬了村民的脫貧增收渠道。今年29歲的龐先林通過土地流轉發展中藥材。他説,“2013年種下的100畝黨參,已進入收獲期,以每畝收入3萬元計算,收益可觀。”他還在村裏開辦了一家農村電子商務體驗店,每個月又能夠增加4000多元收入。

  文家壩村駐村第一書記曾祥虎説,根據市場需要,今年村裏將以“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建20個大棚發展食用菌,花椰菜和辣椒也打算發展100畝。

  精準扶貧使文家壩村發生歷史性巨變。過去兩年間,全村貧困戶大幅減少,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從2014年的3860元提高到2016年的7981元。人居環境大為改善,山腳下、公路邊,一排排新式黔北民居錯落有致,坡屋頂、雕花窗,獨立小院,風格清新,亮麗奪目。

  從一臺拖拉機到200輛汽車,文家壩村的發展變化只是道真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一個縮影。道真縣委書記劉東明説,截止到2016年底,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已從2014年初的6.2萬人減少至2.29萬人,道真將依托生態、文化等優勢資源,通過産業扶貧、旅遊扶貧等措施,加快現有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奔小康步伐。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萌萌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亞投行迎來香港、加拿大等13個新成員
    亞投行迎來香港、加拿大等13個新成員
    直擊空軍學員夜間飛行訓練
    直擊空軍學員夜間飛行訓練
    北京:春雪或伴春雨至
    北京:春雪或伴春雨至
    英國議會大廈附近發生襲擊事件
    英國議會大廈附近發生襲擊事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271120658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