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九成快遞小哥沒勞動合同 人民日報:讓他們有尊嚴
2017-02-28 07:46:59 來源: 人民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從行業層面規范制式勞動合同,從管理層面健全生産責任制,從協會層面創造職業歸屬氛圍,才能讓快遞小哥不再只是車輪上松散的“流動大軍”

  100多萬快遞從業者中,90%的人沒有勞動合同;有快遞員每天只睡4小時,月工資只有兩三千元……最近一段時間,關于快遞行業的消息不斷出現。所謂“線上流量動,線下車輪轉”,互聯網經濟高歌猛進的今天,線下的資源和管理能不能到位,特別是人力資源能否保持穩定,再次成為觀察相關行業的風向標。

  “有這麼一群人,一接到他們電話便心情愉悅,幾日沒消息,就牽腸挂肚,遇到刮風下雨,也焦慮擔憂。”生活在互聯網無所不“加”的時代,人們幾乎每天都要跟連通著線上線下的快遞小哥接觸。據統計,2016年我國快遞業務量突破300億件,穩居世界第一;預計到2020年,快遞業務量將達700億件、收入8000億元。值得關注的是,經濟社會上演“速度與激情”的背後,“城市騎士”的勞動權利、快遞行業的扶持規范,卻似乎還在慢車道上。

  站在發展的角度,電商的繁榮以及快遞業的健康不可能永遠依靠資本的補貼,也不能總是建立在廉價人力的基礎上。有位快遞小哥平均每天送兩次以上麥當勞,自己卻幹了大半年才舍得吃一次漢堡;有人送件途中遇到車禍,卻因為沒有醫療保險而不去治療。管理者、平臺、用戶都需要穿過精美的網購界面,多去關心線下那些風裏雨裏的人。人海戰術、薄利多銷、賺快搶快的思路,佔得了一時先機,卻難為可持續發展之計。

  關心人,首要的就是讓快遞小哥們“有保險,有休息,有面子”。每一位快遞員的背影,映照的都是對生活的擔當。高付出、低收入肯定難以持久,更弗論少數公司無合同、無社保的潛規則,以及來自政策、實操、規范等多方面的風險。“苦”不一定能夠阻礙他們的“快”,但作為勞動者缺少權益保護和收入預期,則可能會導致“100人等待入職,而150人在隔壁辦離職”的局面。從行業層面規范制式勞動合同,從管理層面健全生産責任制,從協會層面創造職業歸屬氛圍,才能讓快遞小哥在人生之路、職業之路上一路暢通,而不再只是車輪上松散的“流動大軍”。

  更重要的還是職業榮譽感和尊嚴感。快遞業歸根結底是與人交往的行業,從螢幕一端到現實買家、從一個城市的倉庫到另一城市的客戶,傳遞的不僅是産品貨物,更是情緒和人情味。換言之,不管是用戶還是從業者,任何一方的不滿或權益不彰,都會傷及商業環境和社會生態。“快遞員”在2015年已經被正式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包括快遞公司、快遞業和用戶在內的個人和社會,都應該多一分理解和關懷,一絲微笑、輕聲關門、説句辛苦,就是用溫情回饋服務、以善意換取善意。

  前些天全國大范圍降雪,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的一位小哥為了不耽誤送貨,騎上了自己的蒙古馬,引起網上一片喊“帥”;“客戶不能等太久,騎著摩的趕緊走,讓我感到為難的,是時間總不夠”,歌曲《成都》的快遞小哥版也引來不少共情。沒有一個穩定、專業、高素養的快遞員隊伍,很難確保送達品質;沒有一個科學、健全、有激勵的制度規范,也難讓從業者安心舒心。正如《快遞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所指,“教育體係不健全、人才供給不足、結構不合理、素質不高等問題”亟待解決。無論經濟形勢如何變化,人都是支撐其發展的根本,補齊行業保障的短板,從低人力成本的“紅海”駛向高人力素養的“藍海”,我們才能更長久更踏實地擁抱撲面而來的新服務。(李洪興

+1
【糾錯】 責任編輯: 陳俊松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孤島·夫妻·三十年
    孤島·夫妻·三十年
    “燒火龍”迎“二月二”
    “燒火龍”迎“二月二”
    貴州梵凈山現霧凇美景 宛如仙境
    貴州梵凈山現霧凇美景 宛如仙境
    曼聯奪得聯賽杯冠軍
    曼聯奪得聯賽杯冠軍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31120539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