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玉米村”裏的“結構調整”議事會

2017年02月17日 16:15:26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哈爾濱2月17日電(記者楊喆)正月還沒出,黑龍江省蘭西縣康榮鄉副鄉長趙士興就坐不住了,他準備到榮生村開個現場會。

  “今年的玉米生産形勢不樂觀,要跟大夥兒商量下結構調整怎麼整,你掌握資訊多,也給咱出出主意!”在去往村裏的路上,趙士興拽著記者的袖子要“點子”。

  榮生村是遠近聞名的“玉米村”,去年1.7萬畝耕地中有近1.4萬畝種玉米。隨著玉米市場化改革的進行,種植業結構調整成為一些玉米主産區的“頭等大事”,榮生村也不例外。

  現場會讓榮生村農民劉志波的家裏熱鬧起來,到場的村民、村幹部一共有50多人。

  “來這就是跟大家聊聊,今年春耕生産有啥思路,看看大夥兒有啥困難。”趙士興開門見山拋出話題,“大家有沒有啥想法?”

  屋裏的村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沒吱聲。

  “現在看種‘大苞米’是肯定不行了。”趙士興決定先“放炮”,“隨著玉米市場放開、價格下跌,咱再像過去那樣粗放地、大幫哄地種玉米,肯定吃虧!”

  “不種苞米,那種啥呀?”屋裏有人接過話茬。

  “選擇很多啊,比如種瓜菜,像孫樹學,50畝保守賺30萬。”趙士興舉例説。孫樹學是榮生村有名的瓜菜種植大戶,2016年種植瓜菜收入達到30萬元左右。

  “種豆角也成。”聽到瓜菜,榮生村支書吳俊國來了興致,“我知道附近村有人種豆角,走訂單模式,種子和架條由工廠提供,豆角還能保回收。”

  現場有人點了點頭,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種高粱也行。”村民曹國臣説,高粱投資少,産量也可以,自己今年考慮種一些。

  “種高粱是個好想法。”趙士興説,現在鄉裏有和科研機構的合作項目,有保底價收購,還有技術指導,村民只管種就可以。

  思路漸漸打開,氣氛也更加熱烈。“此外,還想看看大家合作化的意願。”趙士興趁熱打鐵,提出了另一項議題,“現在看粗放種植不行了,集中才是趨勢。”

  趙士興掰著手指説起合作化種植的好處:大面積種植,可以更好地進行結構調整、有效控制成本、提升抗風險能力;大機械作業,不僅效率更高,而且産量有保證;發展壯大後還可以提升議價能力,減少中間商的擠壓……

  “合作化種1000畝苞米的話,一畝地種子能省15塊,肥能省20塊。”村民李廣維插話説。

  “合作化是行,但我們沒有那個經濟實力流轉土地啊。”種糧大戶王連成犯了難。

  “要是有擔保呢?”趙士興説,可以由村裏或鄉裏出面,給想牽頭組織合作社的大戶擔保,大戶不必用現金流轉村民土地,可以等秋收後再結算。

  聽到趙士興這樣説,有的村民開始低頭盤算起來。

  村民郭明説,今年確實要調整調整思路,不能“死守”玉米了;村民王國平拉著趙士興説,自己想搞個合作社……

  “今年雖然有困難,但只要大家擼起袖子一起幹,這厚實的黑土地虧不了咱!”議事會的最後,趙士興不忘對大夥兒鼓勁。

  “你們幹部也得多伸手,不能當甩手掌櫃,沒事多過來幫幫咱。”屋外的小院裏,鄉親們一再叮囑。趙士興拉著記者,決定“趁熱乎”再走一個村。

【糾錯】 [責任編輯: 施歌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601294838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