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國家原子能機構副主任:十三五或開建內陸核電站
2017-02-13 11:46:35 來源: 央廣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核能是清潔能源,對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國在運核電機組35臺,3365萬千瓦,在建核電機組21臺,2390萬千瓦,在建規模世界第一。但我國核電在發電總量中的比重還較低,僅佔3%左右,遠低于全球11%的平均水準。國際機構預測,到2050年,全球核電發電量將在現有基礎上翻番,發電比例將達世界發電總量的17%。這也意味著,我國核能發展必須要提速。

  核能的力量同樣也讓人心生畏懼,遠一些有切爾諾貝利、近一些有日本福島,核能建設究竟能否保證安全?又將如何勾勒發展的美好藍圖?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副局長、國家原子能機構副主任王毅韌對此做出詳細解答。

  一問:福島核事故類似的災難能避免嗎?

  近期,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安全殼部最大輻射值達每小時650希沃特,人如果暴露在這種輻射中幾十秒就會死亡,這再次引發民眾的擔憂。王毅韌解釋説,實際上,這是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的後遺症,福島核事故是一個極端自然災害加人為處置不當疊加的結果,如果當時海嘯、地震發生後,日本相關措施到位,今天這種局面是可以避免的,“處置不當,斷電反應堆在不斷散發余熱,不冷卻它肯定要堆型損壞。如果應急處置得當,馬上採取調應急柴油機過去恢復供電,另外它在海邊,可以用海水冷卻。但他沒有,他不敢用海水冷卻,他想那個反應堆以後還要用。實際上已經運作四十年了,到了退役時間了,他還舍不得退役,就是‘東京電力’。”

  此外,核電技術已是第三代,安全性能有了更大提升,一旦出現核事故,會封閉在廠區以內,封閉在反應堆以內,這也為核能的發展又上了一把安全鎖。按照計劃,十三五期間,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降低18%,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要降低10%到15%。王毅韌説,核能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好途徑之一,“因為核電是低碳能源,基本上不排放二氧化碳這個溫室氣體,也基本不排放有害氣體,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同時它又是一個基荷能源,可以穩定發電。太陽能、風能是清潔能源,但是它一會兒有,上網很困難,一會兒沒有,不能夠穩定運作。包括水電都有這個問題,枯水季節水量太少,不能穩定提供電量。”

  二問:核燃料産業園的建設是否有必要?

  十三五時期,我國核電運作和在建裝機將達到8800萬千瓦的目標。這首先要讓已經具有發電能力的核電站效能更高。此前由于我國核電站都建在東南沿海附近。而核燃料産能建設主要分布在西部,距離核電站集中地比較遠,而且布局分散。簡單點説,就是原材料與發電廠離得太遠。王毅韌表示,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在核電站相對集中的沿海地區建設核燃料産業園,打造一站式核燃料元件生産供應基地。廣東省江門市的群體性事件之後,雖然一度終止了江門産業園的項目。但是,事件過後,中核集團公司跟中廣核集團公司重啟了選址工作。十三五期間,國家將推動中核集團公司跟中廣核集團公司合作建設核燃料産業園區,實現投資主體的多元化,“目前正處于廠址論證階段。後續我們將視核電發展的步伐,把握節奏,穩妥推進核燃料産業園建設。核燃料産業園的選址要綜合考慮經濟、技術,以及社會因素,確保建成技術先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燃料産業園。鈾資源從海外進口進來之後,上了碼頭以後進入燃料園,開始純化、轉化,再鈾濃縮,制造成元件,就近提供給附近的核電站使用。”

  三問:為什麼要建內陸核電站?

  目前,內陸已經開展核電站前期工作的場址包括湖南桃花江,湖北鹹寧,江西彭澤等。王毅韌強調,現在世界上400多臺核電站,大部分建在海嘯、颱風影響基本可以忽略的內地,少部分在沿海,核電站建在沿海符合安全要求,在內地也一樣,“核電站建在沿海安全,建在內地就不安全了,不存在這個問題。”

  為什麼我國先在沿海建了核電站,然後再考慮在內陸?王毅韌分析,過去,東南沿海對電力需求更加旺盛,所以核電站率先支援東南沿海,但是,隨著內陸經濟發展加速,內陸地區的能源需求也正在不斷提升,而核電對環境的影響小于火電,“內陸地區像湖南、湖北、江西也很缺能源。我的老家湖南,它也缺一次能源,所以它的電現在就是高壓往那兒送。一趕上冰凍季節高壓線一出問題就送不過去了,它也是從外面拉煤發電。如果發展核電可能是一個好的選擇。”

  有人擔心,內陸建設核電站,需要用長江水去冷卻。王毅韌説,這個概念又錯了。雖然沿海核電站是通過海洋水來迴圈進行冷卻,但是,在內陸地區就不一樣了,用的是水塔,“你到電廠一看有個很大的水塔,它那個水是內部迴圈使用,它根本不是往長江排,也不會老從長江沒完沒了的去抽水。”

  王毅韌透露,如果順利,十三五期間將開工建設內陸核電站。

  四問:什麼是海上浮動核電站?

  十三五時期,我國還將研發海上浮動核電站,也叫海上核動力浮動平臺。王毅韌解釋説:它實際上就是把一座核電站建在船上,正因為它是浮動的,所以有一定特殊性。建設海上浮動核電站,對推動我國遠洋油氣資源開採和水面船舶核動力技術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現在海上資源開採能源基本上都是帶著柴油機,帶著柴油去發電。因為它不可能從大陸拉電過去,這個很費事,對海洋環境也不好。所以如果能用海上浮動核電站,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另外像西沙群島、南沙群島,在島上有人居住、有人生産、有人生活,他們的用電怎麼辦?現在採取從大陸拉過去柴油發電。如果能用海上核動力平臺,也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另外將來我們要開發北極,很多路線走北極很方便。”

  目前,已經組織行業權威專家和有關單位進行了多輪論證,確定採用成熟技術的方案建設海上浮動核電站。

  五問:我國乏燃料處理技術比印度差20年?我國的核工業走出去進展又如何?

  乏燃料又稱輻照核燃料,是經受過輻射照射、使用過的核燃料,通常是由核電站的核反應爐産生。這種燃料的鈾含量降低,無法繼續維持核反應,所以叫乏燃料。乏燃料中包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因此如果不加以妥善處理,會嚴重影響環境與接觸它們的人的健康。對乏燃料的處理是核能利用的後端,也就是核工業産業鏈最後環節之一。王毅韌介紹,我國確定了核燃料閉合迴圈和核能發展必須相應發展後處理的技術路線,“我們現在走的是對乏燃料進行後處理,用化學的方法、萃取的方法,把乏燃料剪成一段一段的,浸泡在溶液裏萃取它。把有用的東西提出來,提出來之後把它幹燥制成粉末,再做成元件。”

  王毅韌説,現在人們還不掌握大型核燃料後處理廠的技術。所以十三五期間,將進行後處理關鍵技術的攻關。據了解,後處理産能方面我們將分三步走,目前已經建成60噸的後處理能力,第二步要建成200噸的工業化的能力,第三步要建成大型商用後處理的能力,就是800噸,“我們在完全自主掌握後處理技術之前,通過跟法國合作來建設一座800噸的後處理廠,來解決我們乏燃料後處理的問題。”

  此前,有人認為,我國乏燃料處理技術比印度差了將近20年,王毅韌回應,這個説法不準確,最多五年左右時間就能趕上印度,十年到十五年時間趕上國際先進水準,“因為僅建設800噸的後處理廠就需要建設十幾年。現在後處理最高水準是法國,要趕上法國,首先必須建起一個800噸的廠子並穩定運作,才能證明趕上法國了。”

  建立了完整的核工業産業鏈,核電走出去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現在,包括英國、南非、阿根廷等國都對我國核電産品伸出了合作的橄欖枝。王毅韌介紹:“一個是華龍一號,一個是CAP1400,另外高溫氣冷堆。因為高溫氣冷堆我們現在在國際上是屬于領先水準,如果2018年並網運作的話,將是世界上第一座正式投入商業運作的高溫氣冷堆,就核電站。所以現在這是幾個品牌國外比較感興趣,穩步將中國創造的核品牌推向全球。”(記者 張棉棉)

+1
【糾錯】 責任編輯: 陳俊松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亞投行迎來香港、加拿大等13個新成員
    亞投行迎來香港、加拿大等13個新成員
    直擊空軍學員夜間飛行訓練
    直擊空軍學員夜間飛行訓練
    北京:春雪或伴春雨至
    北京:春雪或伴春雨至
    英國議會大廈附近發生襲擊事件
    英國議會大廈附近發生襲擊事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31120456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