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鄉村工匠式人才:破解農業改革難題的關鍵
2017-02-13 07:58:23 來源: 中國青年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要實現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目標,需要打破傳統的生産經營理念,需要對目前的涉農人才培養模式進行變革,培養農業類工匠型人才以順應發展的需要。

  -------------------------------------------------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調優産品結構,突出一個“優”字;需要調好生産方式,突出一個“綠”字;需要調順産業體係,突出一個“新”字。上述目標的實現,需要打破傳統的生産經營理念,對人才的數量品質要求都很高,迫切需要對目前的涉農人才培養模式進行變革,培養農業類工匠型人才以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為破解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難題,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有許多亮點,提出了不少好政策,但這些政策的順利實施,對實際執行者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

  迫切呼喚鄉村工匠式人才

  第一,從傳統數量型農業到新型品質興農,需要新的綠色生産方式和新的生産經營型人才,這是一大亮點。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我國更多的消費者從溫飽進入小康階段,我國的食物供給不僅面臨數量安全,而且還面臨品質安全,如何滿足這種數量與品質的雙安全,對每人平均資源稀缺的我國的確是一大挑戰。

  我國的糧食過剩是低品質的過剩,以往為了生産更多的糧食,施用了太多的化肥農藥,不但污染了土壤與地下水,還造成面源污染,是不可持續的。改變目前的供給狀態,需要採取可持續的發展方式,需要通過産業鏈的重新整合,對育種、生産、流通與銷售進行重塑 。一號文件提出要推行綠色生産方式,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具體包括推進農業清潔生産,深入推進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促進農業節本增效,集中治理農業環境突出問題;實施耕地、草原、河湖休養生息規劃;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深入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繼續開展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及種植結構調整試點,擴大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試點范圍;加大東北黑土地保護支援力度,等等。

  上述綠色生産方式,都是對舊的生産模式進行變革,而這些變革的完成需要新的思維,需要新的人才隊伍、新的技術變革以及新型經營主體或者新農人,這類人才在當下的中國還有比較大的缺口。

  第二,“三區”“兩園”、三位一體等新業態新發展模式,可以大大提升中國農業的優質水準,但這些模式對人才的需求也很高。為了破解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難題,一號文件的第二大亮點是建立“三區”“三園”加“一體”。“三區”即糧食生産功能區、重要農産品生産保護區、特色農産品優勢區。通過“三區”建設,推動生産要素向優勢産區聚集,切實將區域資源優勢變成産品優勢、産業優勢和競爭優勢。“三園”即現代農業産業園、科技園、創業園,“一體”是指田園綜合體。一號文件提出,支援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收益的田園綜合體,一體就是發展合作社的生産、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

  一號文件提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包括推進三大調整,具體包括:調優産品結構,突出“優”字,消除無效供給,增加有效供給,減少低端供給,拓展高端供給。 調整生産方式,突出“綠”字,推行綠色生産方式,修復治理生態環境,既還歷史舊賬,也為子孫後代留有生産和發展空間。調順産業體係,突出“新”字,著力發展農村新産業新業態,促進三産深度融合,實現農業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升值。

  上述調整的動作難度都相當大,單純依靠目前已平均年齡57歲的傳統農民,顯然已很難完成重任。

  第三,拓展農業的多功能性,發展鄉村休閒農業與養老産業,這些功能的挖掘,也需要新型專業人才。一號文件的第三大亮點是,把壯大新産業新業態作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舉措,農村的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土特産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越來越大。中央提出要像當年抓鄉鎮企業一樣抓新産業新業態,使之成為農業農村發展新的增長點,成為農民持續較快增收新的動力源,再在農村來一次新的“異軍突起”,讓農村成為引人入勝的天地、農業成為令人向往的産業 。

  但現有的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旅遊發展中,鄉村規劃、鄉村建築,包括民居民宅,既不規范也不符合鄉村地域特點的景觀。很多建設盲目地套用城市的一套發展理念,出現諸多問題。而目前的大學又沒有這方面的專業設置,這方面的人才培養,迫切需要高等學校、職業院校要開設鄉村規劃建設、鄉村住宅設計等相關專業和課程,要培養一批鄉村工匠人才。

  鄉村工匠式人才需要激勵各類人才下鄉

  在打造農業發展新業態發展過程中,要重點培養一大批鄉村工匠式人才——“新農人”。如何營造良好的氛圍,吸引各類人才下鄉,成為“新農人”,需要真金白銀。“新農人”包括投資農業的企業家、返鄉務農的農民工、基層創業的大學生、農村內部的帶頭人等。要營造農業創業和就業的良好環境,引導和鼓勵他們成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費孝通先生曾經介紹過傳統中國的人力資源雙重迴圈回路,即鄉村地區通過科舉等方式向城市輸送人才,這部分人力資源再通過鄉賢回鄉等方式,作為“鄉紳階層”回流到鄉土社會,並廣泛參與到鄉村社會的管理和鄉土社會秩序的構建之中。目前我國這種雙重迴圈早已斷裂,農村基本上成為“抽水機”,大量優秀農村青年通過大學、打工、當兵等離開農村。使城鄉之間的經濟“剪刀差”變成人力資源“剪刀差”。 國家應該採取有效的政策吸引部分有志農業的青年返鄉,重新構建雙重迴圈回路,培養一批新業態建設能手,並且給予榮譽與獎勵,以此來吸引更多的人能夠留在農村,培育農村工匠式人才。

  2.8億農民工是“新農人”的最大潛力股——在各類人才中,農民工返鄉創業人才尤其重要。實際上返鄉創業一直是我國農村發展的一個法寶,當下不少已經富起來的村莊,大部分的帶頭人都是走出去見過世面的回鄉創業者。浙江橫店的徐文榮,年輕時走南闖北,外出打工時發現剿絲廠挺賺錢,于是在家鄉也創辦類似的剿絲廠,很快掘得第一桶金。而全國知名百億元村江蘇張家港市的永聯村帶頭人吳棟材也是一位回鄉創業者。吳棟材既當過兵,也做過生意,後來回到家鄉當生産隊長,通過養魚獲得第一桶金,而今他已經是一個現代化的年産值200多億元的大鋼廠董事長。

  回鄉創業的農民與傳統的農民相比,一個最大的優勢是既了解外邊的世界如何精彩,也知道外面的世界的不少無奈。這些人與大學生村官相比,不是飛鴿牌而是永久牌。在自己的家鄉,出去見過世面的人都是精英級人物,除了創業得來的財富,在家鄉獲得的尊敬與敬仰是在外打工所無法得到的。改革開放,拉開了我國農村工業化的序幕,也直接促成我國過去30年的高速增長。充分利用好兩億多外出打工的農民,是未來30年我國農村發展面臨的最主要課題之一。

  回鄉創業有利于緩解城市就業壓力、減輕農業土地壓力。我國的農民工回鄉創業尚在起步階段,雖然在實踐中摸索出一些有效的經驗,但仍存在著不少問題,主要包括:國家層面針對農民工回鄉創業的推力不足;地方政策存在“扶大忽小”,政策落實不到位; 創業培訓體係尚未成型; 創業後的孵化機制薄弱。要促進農民工回鄉創業, 既需要在教育培訓方面下功夫,為回鄉創業人才提供必要的知識和資訊,更需要當地政府部門和國家層面的各政策部門通力合作,從資金支援、政策保障、財政優惠、公共服務、投資環境等各個方面,為回鄉創業者建立起全面的保障體係。

  鄉村工匠式人才需要有效的人力培訓

  一號文件指出,深入推進現代青年農場主、林場主培養計劃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計劃,探索培育農業職業經理人,培養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新農民。重點圍繞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整合各渠道培訓資金資源,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統籌安排、産業帶動的培訓機制。

  在國外對義務教育之後的一些“社區教育”“雙元制教育”等理念值得借鑒。我國在義務教育階段完成後,相應的農業知識與技能培訓基本上是缺失的。僅有的培訓也只是單向的如何讓他們到城市打工,這種單向的流動培訓對農業發展很不利。所以應該針對16歲以上,脫離義務教育階段又未能順利升學的農村青少年,建立完善的農民職業教育體係,做到“無縫銜接”。針對正在農村地區從事農業生産經營活動的老、中、青年農民,應以社區教育為基礎,根據不同職業需求,分別提供各種培訓教育。

  鄉村工匠式人才需要從娃娃抓起培育。從更長遠考慮,工匠式人才應該從娃娃抓起。我國目前的教育主要是文化課程的教育,未來需要針對16歲以下的農村青少年,引入“雙元制”教育理念, 增設勞動技能課程,適當安排適應當地需要的勞動技能和技術教育。培育學生的職業興趣,使得技能課程教育能夠更好地貼近農村生産與經濟發展的需要,並使學生在結束義務教育之後能夠有充分準備選擇未來的職業生涯,為其將來進一步的職業培訓打下基礎。此外,應在課程設置上,適當增加鄉土教材尤其是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的自編鄉土教材。使得學生加深對農村、對家鄉的熱愛和了解與認同感在教育目標定位上,培養一批立志農村經濟發展的人才。

  鄉村工匠式人才需要靠科技武裝。農村工匠式人才一定要掌握新技術。一號文件提出要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引領現代農業加快發展。加強農業科技研發,強化農業科技推廣。打造一批“星創天地”。要完善農業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加快落實科技成果轉化收益、科技人員兼職取酬等制度規定。通過“後補助”等方式支援農業科技創新。實施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培養計劃,深入推進科研成果權益改革試點。發展面向市場的新型農業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産業孵化機構。

    鄭風田(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新華
相關新聞
  • 【網絡媒體走轉改】他們是光明使者,也是工匠精神代言人
    從“中國制造”到“優質制造”,“工匠精神”正成為中國工業化進程的築夢之魂。作為一位完全由中國高校培養的博士人才,也是中關村民營科技企業創新創業土壤培育出來的“80後”女科學家。
    2017-02-09 21:05:34
  • 記者手記:手表雖小乾坤大 “工匠精神”代代傳
    多年來,大量德國企業以“工匠精神”聞名。在德國企業看來,産品絕不僅僅是企業的賺錢工具,其中也凝結著工匠們苦心鑽研的精神,體現著工匠們精雕細琢的價值。
    2017-02-09 20:19:31
  • “金牌工匠”的錘子
    ”7日晚,南昌鐵路局福州車輛段福州運用車間的庫輛總工長蔡智明到工區檢修從福州到重慶的K1267次旅客列車,用一把特別的錘子敲敲打打,動作嫺熟,目光犀利。
    2017-02-08 11:06:54
新聞評論
    亞投行迎來香港、加拿大等13個新成員
    亞投行迎來香港、加拿大等13個新成員
    直擊空軍學員夜間飛行訓練
    直擊空軍學員夜間飛行訓練
    北京:春雪或伴春雨至
    北京:春雪或伴春雨至
    英國議會大廈附近發生襲擊事件
    英國議會大廈附近發生襲擊事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88112045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