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飛向爸爸媽媽--春運中“逆飛”的“小候鳥”剪影
2017-01-25 09:38:56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成都1月25日電 題:飛向爸爸媽媽--春運中“逆飛”的“小候鳥”剪影

  新華社記者蔣作平、周相吉、吳光于

  對于農村留守兒童來説,春節是最寶貴的團聚時光。然而,因為假期短暫、路途遙遠、工作繁忙,許多農民工無法回家。在雞年春節來臨之際,一群留守兒童倣佛“候鳥”一樣,開啟了“逆飛”團聚的旅程。

  渴望:我要找爸爸媽媽

  陽光穿過冬日的薄霧,灑向川西龍泉山脈。春節臨近,打工的人陸續返鄉。10歲的王宏和6歲的弟弟王文軒,在路口望著過往的人群,希望看到父母的身影。待到路人稀落時,王宏和弟弟像往常一樣,回到自己的樓房下喂雞。

  2013年,在廣東省中山市打工的王德俊夫婦把王宏送回了老家,此後,他們再也沒回家過年,今年也不例外。

  得知父母不能回家,王宏沒有哭、沒有鬧,一直抿著嘴唇,兩只小手交疊在一起。當記者示意他在堂屋外的小黑板上寫幾個字時,他毫不猶豫地抓起粉筆,寫下了“爸爸的號碼”和一串11位的數字。

  他們約好每月的初一打電話,有時會聊上一兩個鐘頭。

  “你想爸爸媽媽回來,一直陪著你和弟弟嗎?”記者問他。

  “想。”

  “你告訴過他們嗎?”

  “沒有。”

  “為什麼?”

  他愣了一下,使勁眨巴著眼睛,嘴唇抿得更緊了。

  在竹篙小學數學老師吳美元的印象中,留守家庭的孩子往往懂事而內向。“有爸媽照顧的娃娃説話的語氣都不一樣,留守的娃娃腰桿就沒那麼硬氣。”吳美元説。

  這似乎解釋了剛被送回家半年的王文軒,為什麼看起來比哥哥要活潑、外向一些。他長著一雙黑亮的大眼睛,剛掉了兩顆門牙,總是咧著嘴笑。

  與記者漸漸熟悉後,王文軒拉著記者去看集鎮上商店門口的小狗和小兔。聽到不遠處小朋友們嬉戲的聲音,他説:“我想找趙忠宇玩,可是他在廣東。”

  剛把王文軒送走的前三個月,王德俊夜夜失眠。“舍不得啊,心裏空落落的。可我是全家的經濟支柱,我不拼命,一家老小的生活怎麼辦?”他説。

  在四川農村,像王宏、王文軒這樣的留守兒童人數超過100萬,金堂縣就有7000多名。

  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與家人團圓的渴望急切而濃烈。

  “大部分的留守兒童馬上就能見到爸媽了,然而仍有一些像王宏、王文軒這樣的孩子,連春節都盼不到父母回家。我們送孩子一次‘逆飛’之旅,去圓這個夢。”共青團金堂縣委書記蒲天樂説。

  旅程:見面前的每一秒都那麼長

  1月22日,龍泉山脈的薄霧還未散開,王宏和王文軒告別了爺爺奶奶,與15個小夥伴坐上了大巴車,開啟他們“逆飛”的團圓之旅。

  在成都雙流機場,來自共青團四川省委、共青團金堂縣委和成都市義工聯合會的志願者已等候多時,他們將全程護送這些“逆飛”的“小候鳥”奔赴廣東,與家人團聚。

  上午11點,夥伴們都已順利通過安檢,但17歲的林自堂卻被攔住了。根據規定,16周歲以上登機必須出示身份證,而他只帶了戶口簿。

  “我是不是走不成了?”他小聲問,帶著焦慮和失望。

  “放心,一定會讓你上飛機!”一位國航志願者拉起他一路飛奔,到機場警務室辦理了臨時乘機身份證明,趕在飛機即將關閉艙門前,登上了飛機。

  飛機開始爬升,王宏目不轉睛地望向身下的土地,臉上有了一絲甜甜的笑容。他身邊的王文軒不停擺弄著椅背上的螢幕,打量著窗外的天空,滿是好奇。

  另一排座位上,7歲的肖文藝和9歲的林偉,此前並不認識。小哥哥林偉因為暈車加上暈機,一直噁心反胃。在幾次嘔吐後,他哭了起來。小妹妹肖文藝又是用紙巾為他擦嘴,又是不停地喂他水喝,照顧了整段旅途。

  “其實我也想吐,但我可以忍著,去照顧需要的人。”她悄悄地告訴記者。

  小姑娘雖然從小被奶奶帶大,卻很堅強。在幼兒園裏被同學把臉掐紅了都不哭,頭髮被書包拉鏈扯掉了一大纘也不喊疼。

  “爸爸媽媽掙錢好辛苦,白衣服進去,黑衣服出來。我要乖,不讓他們擔心。”這是她對自己堅強的要求。

  肖文藝的父母都在東莞打工,為了第一時間見到女兒,他們專門請了一天假,換上了最好看的衣服,奔向廣州。

  千裏之外,王德俊夫婦也起了個大早,他們從中山市坦洲鎮出發,乘汽車、坐高鐵、換地鐵,直奔廣州白雲機場。望著出站口,王德俊跑前跑後,但眼睛始終在找兒子。

  22日下午2點15分,飛機徐徐降落在白雲機場。

  此時,守候在接機口的王德俊夫婦已迫不及待地貼著玻璃,向兒子們揮舞著雙手。

  團聚:淚水總與快樂相伴

  “爸爸,你到了啊!”

  “嗯!”

  短短幾個字的對話之後,女兒陳瑩瑩就抱著陳順華痛哭起來。

  陳順華在16歲時就外出打工。在陳順華的記憶中,2006年陳瑩瑩出生的時候,是他的第一次家庭大團聚。

  那一年,因為孩子出生,陳順華回到了金堂縣老家。但是孩子出生2個月後,他又遠赴廣東、新疆等地務工,而母親也在陳瑩瑩斷奶後,到了廣東。

  談起女兒,陳順華不停地抹著淚。

  陳瑩瑩在出生十幾天後,患了腦膜炎。為了給女兒治病,陳順華除了找親戚借錢,還兩次向銀行貸款。

  “我開始以為孩子不行了,眼睛都泛白。”陳順華説,女兒先後在鎮上的醫院、成都市兒童醫院醫治,一個月後終于治好了,卻欠下了債。

  “家裏窮啊,沒有辦法。誰舍得離開孩子呢?”陳順華説。

  為了多掙錢,陳順華夫婦常年春節不回家。但電話卻是每天下午6點準時打給女兒,問學習、問表現。還有,問奶奶的病情。

  每一次父女相聚,哪怕是微小的細節,陳順華都記得清清楚楚。

  幾年前,陳順華回了趟老家。他剛進屋坐下,陳瑩瑩從家裏拿出一雙拖鞋,叫爸爸換下。剛換了鞋子,陳瑩瑩用小手端著一盆水一晃一晃地遞到陳順華身邊。

  “爸爸,天氣太熱了,你先洗一下臉。”陳瑩瑩説。

  陳順華抹了下眼角説,那次女兒説的每句話,他都記得清清楚楚。這也是他第一次覺得女兒長大了,盡管陳瑩瑩當時只有8歲。

  這次陳瑩瑩的到來,也讓陳順華下定決心讓他年邁的父母趕到廣東過春節。

  “這是十多年來的一次真正團聚。”陳順華説。

  晚飯前,來自成都、廣州的公益組織代表在團聚現場組織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活動。十多個留守孩子手拉著手圍成一圈,他們的父母則戴著眼罩,通過摸孩子的頭、臉、耳朵去辨認自己的孩子。

  王宏、王文軒的母親歐陽生英轉了兩圈,辨別出了王宏,卻始終沒有辨認出兒子王文軒,最後竟然把另外一個留守孩子當成了自己的兒子。一群家長大笑著説:“都是自己的孩子,都是自己的孩子!”

  夢想:爸媽回家

  “我長大了,要像爸爸一樣!”當6歲的王文軒説出自己的夢想時,父親王德俊緊緊抱住了孩子,眼角閃爍著淚花。

  王德俊因為制鞋廠裁員,在2016年8月失了業。很快,王德俊就在一個蔬菜市場當起了搬運工。他與來自重慶、湖南的4個工友一起卸貨,卸一車貨有150元錢。臨近春節,貨主往往會額外給他們5個人一共150元的“水錢”,這也是王德俊選擇春節不回家的原因之一。

  王德俊説,他肯定不希望孩子長大以後變成自己現在的模樣,但孩子的夢想也激勵了自己。再過幾年,王德俊打算回到四川老家開一個蔬菜批發市場,實現自己的創業夢。

  很多家長認為,在孩子眼中,父母是最崇高的,也是榜樣。陳順華説:“即使父母從事最艱辛的職業,但對于孩子來説,那也是最了不起的事情。”

  而對于一些稍微大一點的留守孩子來説,他們的夢想更多是與留守的生活息息相關。

  10歲的陳瑩瑩想當一名醫生。

  “當醫生可以很好地照顧生病的人。”陳瑩瑩説,奶奶因為心臟病常年吃藥,她都知道什麼時候奶奶該吃哪一種藥。爺爺奶奶生病,她都會去鎮上的醫療點問醫生。

  警察、司機、醫生……這是留守孩子們最樸素的職業夢想,除了這些夢想,王文軒、王宏……千千萬萬的留守孩子還有一個埋藏在心底的共同願望——爸媽回家。

+1
【糾錯】 責任編輯: 陳淑君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動物園又添新成員
    動物園又添新成員
    巴黎首度按車輛污染水準限行以應對空氣污染
    巴黎首度按車輛污染水準限行以應對空氣污染
    海軍“連雲港”艦啟航執行春節戰備巡邏任務
    海軍“連雲港”艦啟航執行春節戰備巡邏任務
    春節將至 昆明大觀公園年味濃
    春節將至 昆明大觀公園年味濃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3281120379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