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偉委員: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有望7月發射

2016年03月03日 15:46:55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3日電(記者屈婷 徐海濤 劉偉)今年夏天,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將可能迎來一位“小夥伴”。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潘建偉透露,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有望在7月發射。

  “名字嘛,先保密。”潘建偉笑著説。在研制它時,最困難的環節是它的有效載荷,“攻克了許多技術難題才拿下”。

  如果該衛星成功運作,中國將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並結合地面已有的光纖量子通信網絡,初步構建一個廣域量子通信體係。

  潘建偉透露,該衛星已完成載荷正樣産品、衛星平臺正樣産品研制、整星電測和熱平衡試驗,正在開展發射星整合測試、EMC測試、力學試驗、磁測試等工作。簡而言之,“就是衛星‘硬體’方面準備得差不多啦!”

  在科學應用係統方面,現在已完成興隆、南山、德令哈量子通信地面站的驗收測試。此外,德令哈量子通信地面站與衛星有效載荷初樣鑒定件的對接實驗,阿裏量子隱形傳態實驗艙驗收也已經完成了。

  衛星上天後,科學應用係統將在首席科學家的主持下,協調衛星和各大係統,實現預定科學目標。

  46歲的潘建偉是“傳奇”:41歲成為“最年輕”的院士,42歲獲得國際量子通信大獎。談起喜歡的事,他流露出頂尖科學家的另一面:“等發射成功了,我要來一盤小龍蝦。”那是潘建偉生活的城市合肥夏天最風靡的美食。

  對于公眾最好奇的問題:什麼是量子?潘建偉拿好萊塢電影《蟻人》舉例:電影中,主角斯科特為了拯救世界,把自己無限縮小,最後進入的就是“量子世界”。它是微觀世界裏一個不可分割的基本個體。比如光,就是由大量光量子組成的。

  量子具有許多不同于宏觀物理世界的奇妙特性,若能掌握這些特性,則有望實現對資訊處理能力革命性的突破。因此,量子資訊被認為是全球下一代通信和電腦技術的基礎性和戰略性研究。

  中國計劃在2030年建成全球化的量子通信網絡,因此在2011年啟動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的研制,2013年啟動了光纖量子通信骨幹網工程“京滬幹線”項目。

  潘建偉説,如果説“京滬幹線”像連接地面每個城市、每個資訊傳輸點的“網”,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就像一桿將這張網射向太空的“標槍”。當這張縱橫寰宇的量子通信之“網”織就,海量資訊將在其中來去如影,並且“無條件”安全。

  中科院從2011年開始了空間科學衛星計劃。在2015年首發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之後,今年還將陸續發射實踐十號返回式衛星、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衛星等。

  “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的發射,表明中國正從經典信息技術的跟隨者,轉變成未來信息技術的並跑者乃至領跑者。”潘建偉説,“我希望它盡快走進每個人的生活,就像電腦曾經做到的一樣,改變世界。”

潘建偉委員:未來可構建基于量子通信安全保障的“量子互聯網”

潘建偉委員:量子通信“京滬幹線”項目有望年底完成

“量子京滬幹線”今年建成 “量子互聯網”可期

點擊查看專題
點擊查看專題

 

[責任編輯: 張樵蘇]
010020021610000000000000011105701118225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