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戰略投送先行軍——記軍委後勤保障部某汽車團重裝備運輸營

2016年12月28日 15:18:15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28日電 題:戰略投送先行軍——記軍委後勤保障部某汽車團重裝備運輸營

  何明、張亮、王禮光

  從戈壁荒漠到閩粵大地,從渤海之濱到雪域高原,這支肩負著為全軍重裝備公路運輸力量建設趟路子、出經驗重任的部隊,先後完成多次跨區支援保障、實兵演習等重大演訓任務,成功開創我軍成建制公路遠端投送重裝備歷史。

  他們,就是軍委後勤保障部某汽車團重裝備運輸營。

  填補我軍重裝備公路遠端投送力量空白

  戰略投送力量是軍委確定的新型作戰力量之一,重裝備公路運輸力量是戰略戰役投送力量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聯勤保障部隊新型應急支援保障力量。

  為加強我軍重裝備公路運輸力量建設,提高重裝備戰略戰役投送能力,2008年6月,這個營開始擔負全軍重裝備運輸任務,填補了我軍整建制重裝備公路遠端投送力量的空白。

  擔負新任務之初,他們一無教材指導,二無經驗遵循,三無車材保障,四缺油料經費,要在短期內啃下“硬骨頭”、形成遠端投送能力,可謂任重道遠。

  他們抽調精幹力量成立攻關小組,參照一般運輸車的訓練模式邊訓練邊摸索,同時邀請廠家技術人員普及重裝備運輸車維護保養知識,讓大家全面熟悉掌握車輛技術性能。

  為提升戰場保障水準,這個營堅持走出去訓練,與駐地附近裝甲部隊積極開展對接聯訓,根據重裝備運輸車超寬超高的特點,組織開展上下鐵路平板、裝卸載、捆綁加固等針對性課目訓練。

  功夫不負有心人。歷時8個月的艱難探索,官兵們探索出一套實用的訓練模式,總結了分層施訓法等,建立了集領導組織、訓練教學、訓練考評、訓練保障、訓練獎懲等環節的問責標準,成功邁出重裝備公路投送力量建設的關鍵一步。

  鑽戰研戰不斷提升戰鬥力保障力

  今年8月,這個營赴藏參加聯演聯訓任務,歷時30個小時,成功翻越海拔5000余米的高山,提前抵達目標地域。3天後,他們又長途機動至某地區開展高原高寒適應性訓練。

  “既檢驗了聯合作戰背景下的戰鬥力保障力,又採集更新了各項高原訓練數據。”營長王鵬説。

  短短數年,他們已經不是第一次徵戰雪域高原了。

  2012年6月,這個營赴西藏執行綜合性試驗演練任務。初到高原,官兵高原反應還未消減,緊急的倒運任務接踵而至。

  某部裝甲團進駐高原,重裝備運輸車需全部出動,將履帶式裝甲裝備從拉薩西火車站投送至某地域,單程距離約190公里。

  針對多線保障、運力有限的實際和高寒地區裝甲裝備機動性能下降、故障率高、不易整體機動等特點,這個營科學編配駕駛力量,對車速、車距進行動中調控,確保了圓滿完成任務。

  很快,這個營又迎來艱巨挑戰:承載裝甲裝備從拉薩摩托化機動至1200多公里外的格爾木,導演部命令2日內必須到達。

  馬達轟鳴,煙塵陣陣,官兵們如期出發。當車隊行至連續坡陡彎多的唐古拉山地段,發動機的嘶吼聲明顯沉悶,轉速指針居高不下,機油壓力表多次亮起紅燈,行車速度越來越慢,車隊慢慢拉開了間距。

  隨著海拔越來越高,官兵們由于嚴重缺氧頭疼難耐,不得不用背包帶把自己的頭緊緊地纏起來,一路堅持不停車不休息。當疲憊不堪的車隊安全到達目的地時,官兵們幾乎同時按響了喇叭,勝利的喇叭聲在高原上久久回響。

  千裏投送朝發夕至無縫對接戰場

  現代戰爭打保障,首先要“打投送”。隨著裝甲部隊作戰空間和范圍不斷拓展,只有投得重、投得快、投得遠、投得準,才能讓部隊“其疾如風”“動如雷霆”,贏得戰爭先機和制勝優勢。

  2009年7月,剛滿一周歲的重裝備運輸營迎來第一場大考:配屬加強原南京軍區某裝甲師,接受總部組織的重裝備運輸力量遠端投送能力檢驗評估。

  考核一開始,導演組便下達了向東南沿海某訓練基地摩托化機動的命令。作戰地圖上顯示,這次遠端投送需橫跨福建省全境,行程約1100公里。

  盛夏的南方,暴雨持續肆虐,車隊伴隨著電閃雷鳴行進在高速公路上。官兵們憑借過硬的駕駛技術,在規定時間內安全到達指定地域,評估等級為優秀。

  “保障對象的需求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這是官兵們經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正是靠著優質高效、精益求精的服務保障,才能確保每次急難險重任務連戰連捷。

  2015年7月,重裝備運輸營首次參加閱兵保障任務,也是我軍閱兵史上首次動用重裝備運輸車投送受閱裝備。

  為把新型裝甲裝備完好無損地投送到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閱,他們進行了精細化準備,建立完善每臺車輛檔案資料和數據庫,落實每日車輛檢查整治登記制度;擴大裝備與汽車鵝頸之間的距離,防止行進過程中承載裝備與運輸車摩擦磕碰;制定詳細的行駛路線圖和輸送計劃方案,會同地方交通部門多次進行路線路況勘察。

  打造聯戰聯訓聯保過硬戰略投送部隊

  “要建設打不斷、拖不跨、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我們必須不斷推進改革創新,促進轉型發展,努力打造聯戰聯訓聯保過硬戰略投送先行軍。”團長張軍説。

  其實,勇于創新、敢闖新路原本就是這支新型作戰力量的鮮明印記。細數重裝備運輸營的發展輪跡,處處閃現著轉型創新的火花:

  ——人才隊伍建設。他們充分利用駐地城區道路和執行運輸保障任務時機,探索出重裝備運輸車針對性訓練法、“三分四定全程”訓練法等駕駛員培訓模式,使駕駛員生成周期平均縮短近2個月,成才率提高近20%。

  ——裝備技術革新。改進後的重裝備運輸車裝備的北鬥係統可在野外精準導航定位,通訊係統可與我軍現役的裝甲等多種裝備相容,絞盤係統可對重裝備快速實施吊裝作業,大大方便了戰損裝備後送搶修。

  ——戰法訓法創新。總結探索出重裝備快速裝載“五步法”,對裝甲裝備捆綁加固進行3項改進,提高了重裝備轉運效率。

  ——制度規范完善。他們總結了重裝備運輸營通信、車材等5類保障指南,為規范未來重裝備公路投送的組織實施和任務行動,提供了操作性強、實用性高,直觀性好的參考作用。

  如今,勇于創新在重裝備運輸營蔚然成風。功能齊全、造價低廉的重裝備鐵路裝載位移器解決了重裝車輛鐵路裝載定位難,費時費力的問題;方便攜帶、安全高效的蓄電池快速拆裝裝置解決了車用蓄電池充電麻煩、易燒毀極柱的問題……

  轉型之路,任重道遠。成長的軌跡上,重裝備運輸營攻堅克難屢出奇招;在全面開拓聯戰聯訓聯保的道路上,這支戰略投送先行軍的輪跡依然堅定有力!

【糾錯】 [責任編輯: 李海韻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51120205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