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揭秘詐騙新動向:緊跟社會熱點 騙局"看人下菜"

2016年12月13日 15:35:54 來源: 半月談網

  編者按:“騙子太多,好人不夠用了!”近年來,類似的戲謔流傳于網絡。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互聯網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豐富、越來越便利,與此同時,安全漏洞也不斷顯現,新騙局、新套路不斷滋生。尤其是電子銀行、移動支付等應用的普及,讓詐騙更有機可乘。可以説,新型詐騙已成為損害民眾切身利益和影響互聯網等新興産業發展的一大毒瘤,必須盡快切除。本組專題就此進行了深入調研。

  山東女生徐玉玉因遭遇詐騙猝死。這是她的大學入學通知書以及證件照等物 張斌攝

揭秘詐騙新動向:花樣翻新 防不勝防

  掃二維碼支付罰單、月交60美元環遊世界、街邊理財P2P高額回報、朋友圈點讚免費領商品……隨著社會和科技不斷進步,詐騙分子的行騙方式也在“與時俱進”。半月談記者近期在多地採訪發現,新型詐騙既有對傳統花樣的“升級改造”,也有利用網絡漏洞設下的新騙局。為增強欺騙性,一些犯罪分子甚至緊跟社會熱點,針對不同人群精心設計“劇本”。這些新花樣有的直指錢財,有的則是先掌握受害者資訊再利用其他手段騙取錢財,令人防不勝防。

  新漏洞滋生新騙局

  有民警向記者講述了這樣一個案例:一女子接到陌生電話被騙了2000元錢,醒悟過來後,她未選擇第一時間報警,而是上網搜索“遭遇電話詐騙如何追回錢”,按照一些網頁上的建議,她添加了指定的QQ號碼,萬萬沒想到這也是騙局,結果又被騙去6000元錢。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在消費時選擇移動支付。與此同時,這一支付方式也被不法分子盯上,他們頻頻利用安全漏洞布下騙局。有南寧市民反映,最近在青秀區逛街時,有商家搞活動,説只要下載一個APP並捆綁信用卡,之後刷一毛錢就可參加抽獎。按照要求刷完卡後,這位市民發現信用卡在杭州被盜刷了3200元。

  無獨有偶。記者日前經過廣西南寧市七星路時,一名推銷話費充值業務的女孩熱情地招呼記者。女孩稱,只要關注公司的微信公眾號,就可享受“300元抵500元”的手機充值優惠,並可“立刻到賬”。記者提出疑問:“為什麼比運營商還優惠?”對方回答,這是因為公司為宣傳微信公眾號特意支付了一筆推廣費用。記者隨後與南寧市公安部門取得聯繫,民警表示最近已掌握相關情況,並提醒記者這是個騙局,掃完二維碼後,手機會被植入病毒,盜刷與手機綁定的銀行卡。

  還有更絕的。10月的一天,北京的張女士發現自己停放在大興區路邊的汽車被貼上了“掃二維碼交罰款”的“違章罰單”,她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後,出現了“向北京市大興區交通支隊轉賬200元”的界面。由于賬戶內資金不足,張女士轉賬未成功,後經朋友提醒她懷疑遭遇詐騙,于是拍照發布了微博。

  大興區警方從網上發現這一線索後展開調查,成功抓獲實施詐騙的犯罪嫌疑人楊某。楊某交代,他在網上看到外地警方發布的“防范掃二維碼交罰款騙局”的提示,覺得可以用這種方式獲利。隨後,他以100元的價格讓一名網友偽造罰單,並附上自己的微信轉賬二維碼,列印後在大興街頭張貼。

  老騙術的“新手段”

  一些傳統老騙術借助科技卷土重來,詐騙效率更高,作案手段更具欺騙性,讓不少人上當。

  今年4月,在河南省通許縣一家醫院工作的申某收到一條來自“95599”的短信,提示她的農業銀行信用卡將被扣除1980元年費,同時還寫明“如有疑問,可撥打電話咨詢”。一頭霧水的申某立刻撥打了這個號碼,對方稱申某在北京消費12萬元,如有疑問可向“北京市公安局經濟犯罪科”咨詢,並告訴她一個電話號碼。

  心急如焚的申某撥通電話後,一名自稱北京市公安局警官的男子確認申某的農行信用卡消費了12萬元,並説銀行卡密碼很可能被犯罪分子破解,為保障資金安全,建議申某將錢轉入指定的“安全賬戶”。此時已亂了方寸的申某急忙將2.7萬元轉入這個賬戶。幾個小時之後,她醒悟過來,但為時已晚。

  公安民警介紹,這種詐騙方式雖然不新鮮,但現在不法分子借助偽基站、電子銀行的快速轉賬到賬功能等,對作案手法進行了升級,不僅更隱蔽,而且可將受害者的錢迅速轉移出去。

  類似的借科技東風的老騙術還有很多。安徽合肥警方最近打掉了一個以網絡購物平臺為旗號的特大傳銷團夥,抓獲犯罪嫌疑人27人。警方介紹,安徽夢泰網絡技術有限公司開設的“雲夢生活”網絡購物平臺,號稱是一種新型的分享經濟,成為公司合夥人後就能分享其他人購物産生的提成,實際上就是以拉人頭的方式進行傳銷,參與其中的傳銷人員達3萬余人。

  2016年7月,國家工商總局頒布的《關于進一步做好查處網絡傳銷工作的通知》指出,近年來,網絡傳銷違法活動日益突出。特別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網絡購物、跨境電商的發展,以“微商”“電商”“多層分銷”等名義從事傳銷活動的案例屢見不鮮。

  警惕高大上的新名詞

  一些騙子還圍繞人們關注的領域,用種種高大上的新名詞包裝騙局。比如P2P、O2O等新模式、新業態,近年來發展勢頭很好,平時媒體報道也很多,成為社會熱點,實際上,不少人對它們並不了解,只是感覺這些産業高端、新穎、有前途。這一狀況被騙子敏感地捕捉到,借此編造説辭,設計騙局。

  今年,安徽省合肥市公安部門破獲一起P2P特大非法集資案。有居民報案稱,一家公司通過名為“徽融通”的P2P平臺,不定期發布借款標的,吸引投資,不少人聽信後籌資加入,可最近發現平臺無法提現了,客服電話也打不通。

  公安部門調查後發現,犯罪嫌疑人周某利用人們對P2P的良好印象,以互聯網金融為幌子,以高額回報為誘餌,向社會募集資金。截至案發,這家公司共迴圈吸收資金24億元,涉及注冊用戶近12萬人,至今仍有2.8億元無法兌付。

  辦卡優惠、卷款跑路本是騙子慣用的手段,現在也開始借新名詞進行包裝。今年年初,曾宣稱要打造生鮮界“阿里巴巴”的O2O電商企業“水果營行”連鎖店,半個月內數百家店面陸續關停,讓不少消費者蒙受巨大損失。這家企業以時髦的新業態形象出現,曾以燎原之勢席卷全國,遍布20余個城市。

  記者了解到,“水果營行”以充值返還、買果打折等方式吸引了大量消費者辦理高額會員預付卡,如充值1000元送1000元、充值5000元送5000元。與傳統的水果經銷模式不同,該企業發展會員目的明顯。有關專家認為,這種優惠過大的行銷手段是不盈利的,“水果營行”的商業模式涉嫌欺詐。

  化身“白富美”誘人上鉤

  網絡時代,海量資訊真假難辨。一些騙子利用虛擬身份,化身“白富美”或“高富帥”,大肆騙投資、騙婚、騙購物等。

  今年10月,合肥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接到匿名舉報稱,安徽祥正財務管理有限公司拉攏客戶在廣西南寧大宗商品交易平臺上炒瀝青。根據國家規定,各類大宗商品交易,原油、白銀期貨及其他現貨交易,必須有央行、證監會、發改委等相關部門頒發的證照,而這家公司對外宣傳的各類資質及經營范圍均係虛假資訊。

  調查發現,這家公司的一些員工冒充“白富美”,通過微信等聊天工具,發布虛假盈利資訊吸引客戶上當。聊天過程中,他們一人分飾多個角色或員工之間互相配合,假扮成分析師、理財師等對客戶進行投資指導,並提供虛假的止贏止損指數,騙取客戶資金。

  在廣西一所大學就讀的小郭告訴記者,今年暑假她在一家網絡公司打工,所負責的業務為拉攏客戶炒貴金屬。為了尋找客戶,她按照領導要求,申請了多個QQ號碼、微信賬號。為讓資訊顯得逼真,她還從網上下載多張圖片發布到朋友圈、QQ空間裏,偽裝成白領、領導等。“我們平時要不停地添加朋友,並與他們聊天,在取得他們的信任後,再推銷自己的産品。”小郭説,雖然成功率不是很高,但也有不少人投資。

  騰訊“手機管家”安全專家蔡超維説,詐騙分子在網上偽裝自己的身份有兩個目的,要麼是直接行騙,如騙投資、騙婚等,要麼是獲取資訊以用于後續詐騙。一些騙子取得對方信任,掌握對方資訊後,會利用改號軟件、釣魚網站、包含手機病毒的文件等工具實施詐騙,一旦收到受害者的錢就會用種種辦法快速“套現”,整個過程全部是在非接觸情況下完成的,可謂“來無影去無蹤”。 (記者 吳小康 趙剛 楊玉華 宋曉東)

   1 2 3 下一頁  

【糾錯】 [責任編輯: 陳俊松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31120109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