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聚焦流動人口健康:不只是求醫問藥 心理需求需重視

2016年10月23日 08:37:57 來源: 工人日報

  編 者 按

  今年8月審議通過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在“重視重點人群健康”中特別提到,“關注流動人口健康問題,深入實施健康扶貧工程”。

  根據國家衛計委發布的《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5》,我國流動人口呈持續增長態勢。根據城鎮化、工業化進程和城鄉人口變動趨勢預測,到2020年,流動遷移人口將逐步增長到2.91億,每年約增長600萬人左右。

  令人擔憂的是,流動人口中老年人口、青少年人口數量大幅度增加。45歲以上的流動人口佔全部流動人口的比重由2010年的9.7%上升至2014年的12.9%,越來越多的流動家庭,帶著老人和孩子一起流動,這使得流動人口的健康問題更趨復雜。

  讓更多流動人口享受到更豐富的健康服務,不僅需要提供更多醫療和養老資源,也要在健康教育、勞動保護、醫保接續等諸多方面進行機制創新。

  本報記者 甘皙 楊召奎

  來自河南商丘的建築工陳師傅,在北京幹了7年建築工作,見證了太多工友受傷的情況,他自己也在2013年從5米多高的腳手架上摔下來,導致腰椎骨折。之後他發現,自己面臨的困難不只是看病,還包括了如何康復,如何避免再一次發生類似傷害。

  事實上,隨著人口流動從務工人員流動擴展到包括老人、孩子在內的整個家庭流動,他們所面臨的健康問題,不只是求醫問藥。

  隨遷子女 : 心理健康問題影響成長

  全國婦聯于2013年發布的《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顯示,全國流動兒童在當時已經達到3581萬,數量大幅度增長。

  盡管有相當一部分流動兒童已經通過各種方式,享受到一定的城市醫療服務,但是這一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則處于“盲區”之中。他們與城市學生在生活方式、文化方面存在較大差異,一旦遇到學習和人際交往等問題,缺乏父母指導。

  長期關注隨遷子女群體生存狀況的重慶第二師范學院教授谷生華説,這一群體的孩子往往表現出心理自卑、不敢與人交往等行為特徵,很難與城市學生融為一體。廣西南寧市第十七中學80%左右的學生為隨遷子女。該校一位班主任説,有一部分隨遷子女因脫離父母管教,已成為問題少年。

  對此,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部分隨遷兒童本身因隔閡感難以融入城市,父母又忙于生計疏于管教,他們深層次的心理需求長期沒有得到重視,加之教育體係的不完整,使得隨遷子女的健康成長深受影響。

  去年6月浙江慶元發生震驚社會的“初中生暴打殘害一小學生”虐童案件,後經調查發現,包括被打者和施暴者在內,涉事的5名孩子中有4人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這些孩子有著相似的情況:家長疏于監管,缺乏家庭關愛。這導致他們習慣于靠暴力進行自我保護。廣西南寧市興寧區檢察院統計顯示,2015年至今,轄區內隨遷子女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佔受案總數的62.33%。

  中華現代醫學會副會長、廣西醫科大學心理學教授王翔南等專家認為,如果隨遷子女僅靠家長管教,其性格特徵和行為方式往往出現偏差,最終受影響的不僅是一個家庭,而是整個城市環境。因此要採取多種措施促進隨遷子女家庭融入城市。

  對此,有專家認為,社會要積極介入隨遷子女在融入城市過程中所面對的各類問題,加強隨遷子女與城市同齡人、學校交流和互動,改變對隨遷子女的歧視、偏見以及排斥,加快他們在精神上融入城市的速度。

  中年農民工:職業病和工傷事故的主要受害者

  《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顯示,流動人口的健康問題容易被忽略,比如説他們很容易感染性疾病和傳染病,而且出現工傷和職業病的風險比較大。

  “流動人員大多從事著臟、累、險的工作,本來風險就大,加上自身職業安全意識淡薄,而企業又沒有做好職業安全防護和勞動保護,致使他們成為職業病和工傷事故的主要受害者。”長期關注農民工權益的社會工作師李大君對《工人日報》記者説。

  李大君告訴記者,包工制度的存在是建築業工傷事故頻發的原因,一層層分包出去的不僅是利益,還有責任。責任一點點被分離,導致職業培訓和安全教育不被重視,越來越多不專業的建築工人活躍在工地上。

  相比工傷事故,職業病對流動人口的危害更大。例如油漆工,由于接觸的油漆涂料中存在著甲苯、二甲苯、正己烷等有機溶劑,易導致職業性中毒。

  我國《職業病防治法》中第三十二條明確規定: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組織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

  記者發現,大部分裝修油漆工都是短期工,流動性大,對職業病渾然不知,更不會維護合法權益。而少部分裝飾公司工人,只是在上崗前進行過職業健康檢查,在崗期間、離崗前的健康檢查常被企業有意或者無意忽視。由于不能及早發現,不少油漆工都患上職業病。

  除中毒外,在煤礦、有色、機械、建材等流動人口佔比較多的行業,由于工人長期接觸大量粉塵,職業防護措施不足,容易導致塵肺病。長期在噪音下的工人,也容易引發“噪聲聾”。在東莞,“噪聲聾”甚至已取代有機溶劑導致的職業性中毒,成為職業病的第一危害病種。

  不僅如此,對于流動人口來説,勞動合同簽訂率低,一旦出現職業病也很難成功維權。

  對此,李大君建議,有關部門應規范企業用工,並加大執法監察力度,以有關重點行業企業和職業危害申報企業為重點來加強對企業的職業健康監督檢查工作;加強對流動人口的職業健康教育,提高其職業健康風險認知。

  老年農民工:養老保險年限不足、異地醫保限制多

  “農村裏七八十歲都還有幹的。”58歲的四川籍農民工周洪剛仍在河北一建築工地做搬運工,他們工地的搬運工大多超過了50歲。

  為了補貼家用或存錢養老,老年農民工漂泊在外。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報告顯示,2015年50歲以上農民工佔農民工總量的17.9%,總數超過4900萬人。

  建築、運輸等行業工作又苦又累,年輕人越來越少,多是50歲以上的“老人”在幹活。當下老年農民工多從事勞動條件艱苦、勞動強度較高的第二産業或低端服務業,有的甚至將白發染黑“求工作”,健康很難有保障。

  據2014年全國農民工監測調查數據顯示,簽訂正式合同的農民工佔38%,參與養老保險的佔16.7%。隨著年齡的增大,越來越多的老年農民工意識到了養老保險的重要性。

  周洪剛在深圳打工了26年,來北京8年,而養老保險的參保年份僅7年。記者採訪及多項調查顯示,大多數老年農民工參保年份在2008年《勞動合同法》出臺之後。這意味著,如果他們在未來幾年退休,仍會因繳費年限不足15年而無法領取養老金。

  《農民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辦法》中明確,農民工退休可將養老保險轉為“新農合”,然而各省份根據實際情況建立了地方性的養老保險制度,繳費水準和保障程度不一,使農民工養老保險的轉移接續不便。在實際操作中,由于轉移接續困難,大部分老年農民工在退休時都選擇退保,而退保之後僅可得到個人賬戶中自己繳納的部分。

  周洪剛64歲的哥哥因身體原因退休回老家,因養老保險僅繳存6年,退保後一次性補償了5000元,而靠這5000元如何度過余生是周洪剛不敢想像的,所以他也一直不敢退休。

  異地醫保也是關係到老年農民工健康的問題。自今年9月1日起,人社部《流動就業人員基本醫療保險關係轉移接續業務經辦規程的通知》正式實施,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鎮(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在流動就業時可跨制度、跨統籌地區轉移接續醫療保險關係。這意味著流動就業人員醫保可“全國漫遊”了。

  然而醫保跨地區轉接是有條件的,前提是有工作並跟用人單位建立了穩定的勞動關係,且現在的用人單位為其辦理了職工醫保,才可以轉接。數據顯示,2013年外出農民工參加醫療保險的比例僅有17.6%。

  “建立全國統一的養老和醫保制度,以流出地醫保作為統籌標準,打破異地醫保的瓶頸。”北京師范大學哲學和社會學教授董磊明表示,應制定相關政策,解決老年農民工社保城市、農村“兩不靠”的問題,以社保托底其養老問題。記者 甘皙 楊召奎

【糾錯】 [責任編輯: 馮文雅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011119769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