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讓信貸“香餑餑”更多些(金海觀潮)

2016年10月17日 12:33:11 來源: 人民日報

很多企業貸款積極性不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投資信心不足,賺錢機會不好找。要更多從供給側加大力度培育新興産業,形成新的資金需求洼地,讓更多資金流向發展前景好、投資回報佳的行業和産業

最近,房地産成為社會各方關注的熱門話題。與房市態勢相呼應,今年以來居民房貸增長迅速,相比而言,企業信貸卻顯得有些冷清,甚至出現負增長。信貸一頭熱、一頭冷,是值得思考的經濟現象。

以8月份數據為例,新增人民幣貸款9487億元,分部門看,住戶部門貸款增加6755億元,其中居民中長期貸款新增5286億元。新增貸款中住戶貸款佔了一半多,尤其是居民中長期貸款增勢強勁,可謂近來新增貸款的第一主力。與此同時,企業信貸表現較弱:繼今年4月後,8月企業信貸再次出現短期和中長期信貸當月雙雙負增長,分別減少1172億元和80億元。

居民房貸“挑大梁”,企業信貸卻下降。為什麼冷熱不均?應當看到,這一現象有其合理性。在經濟結構面臨深度調整特別是“去産能”“去杠桿”的大背景下,企業總體信貸需求不會像經濟上升期那麼旺盛,很多行業、産業正經歷著蛻變,轉型升級難以一蹴而就,部分企業會主動選擇壓縮産能、減少投資,這是結構調整的應有之義。而且,隨著金融體係不斷完善,企業融資渠道越來越多,對銀行貸款的需求會相應減少。此外,今年債務置換和核銷處置力度較大,也減少了很多存量企業貸款。綜合這些因素考慮,當前企業信貸狀況並非數據表現出的那般微弱。

盡管如此,企業貸款需求下降也是不爭的事實。據央行今年第三季度銀行家問卷調查報告,當季貸款總體需求指數為55.7%,較上季下降1個百分點,這已是該指數連續第二個季度下降。在目前的融資格局下,銀行貸款仍是金融支援發展的“主力軍”,如果企業貸款尤其是中長期貸款持續不振,難免會影響增長後勁,傷及實體經濟。如何讓企業信貸回歸應有的活力,調動起企業投資的積極性,是亟須考慮的問題。

從資金需求角度看,很多企業貸款積極性不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投資信心不足。經濟上升期,投資機會俯拾皆是,企業借錢的積極性自然高漲。而在當下,既面臨下行壓力,又經歷結構調整,賺錢機會就不那麼好找。一些企業苦于找不到前景好、回報高的項目,只得進入“潛伏”狀態。正因為此,雖然整體流動性相對充裕,資金進入實體經濟卻不太順暢,運用轉化效率不盡如人意。對此,需要更多從供給側加大力度培育新興産業,形成新的資金需求洼地,讓市場上多一些企業願意投資、銀行願意貸款的“香餑餑”。資金需求洼地多了,自然能激發企業的投資熱情,資金就可以流向發展前景好、投資回報佳的行業和産業,形成更優化的信貸資源配置。

從資金供給角度看,銀行支援服務實體經濟還要再加把力。這幾年,很多新興行業快速增長,對資金需求相當迫切。即使是一些傳統行業,也有不少優質企業。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很多企業的融資需求並未得到很好滿足。銀行也需要加快戰略轉型,優化信貸投向,創新金融服務,為實體經濟發展輸送正能量。降杠桿要把握好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的關係,分類施策,有扶有控,不搞“一刀切”,防止一哄而起,穩妥有序地推進。

在政策面上,應少設檻、多助力,營造有利于創業創新的制度環境。信貸支援實體經濟,不是簡單“放水”就能萬事大吉。如果資金超過實際需要,出現“脫實向虛”,還會適得其反。從根兒上解決問題,就要為創業清障、為企業減負,拓造讓企業輕裝上陣、大顯身手的良好營商環境。市場有了活力,企業有了動力,真實的信貸需求才會水漲船高。

【糾錯】 [責任編輯: 華政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219129325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