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毛澤東在長徵中創作的詩詞

2016年10月01日 10:17:42 來源: 新華社

這是毛澤東手書《七律·長徵》(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新華社北京10月1日電 題:毛澤東在長徵中創作的詩詞

  肖石忠、梅常偉、孫傑

  中國工農紅軍的偉大長徵,被譽為“地球上的紅飄帶”。紅軍將士們在艱苦的行軍與作戰間隙創作的詩詞,則是鑲嵌在這條紅飄帶上的璀璨寶石。其中,毛澤東創作的長徵詩詞尤為光彩奪目。

  長徵時期,毛澤東主要創作了《十六字令三首》《憶秦娥·婁山關》《七律·長徵》《念奴嬌·昆侖》《清平樂·六盤山》《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等多首詩詞。毛澤東的長徵詩詞,充滿熱情、執著、堅毅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對長徵中的紅軍指戰員起到了巨大的鼓舞激勵作用,不僅生動地反映了紅軍長徵輾轉曲折的行動軌跡,更藝術地再現了紅軍長徵歷經困苦走向勝利的光輝歷程。

  湘江之戰,紅軍雖突破了國民黨軍設置的第四道封鎖線,但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危急關頭,毛澤東提出中央紅軍放棄北上、向敵軍力量比較薄弱的貴州轉移的建議,當時並沒有獲得採納。經過通道、黎平、猴場會議的激烈爭論,中共中央決定向黔北前進,建立川黔邊根據地。

  毛澤東在行軍途中,望著連綿的山嶺,作《十六字令三首》: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猶酣。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

  三首小令凸顯了湘江之戰後紅軍面臨的緊張局勢。“快馬加鞭”“驚回首”“奔騰急”“天欲墮”,寥寥數語,戰事危急的情形躍然紙上。但“萬馬戰猶酣”“賴以拄其間”,筆鋒一轉,就把紅軍將士飽滿的戰鬥激情和堅韌的革命意志表現得淋漓盡致。

  奪取婁山關、佔領遵義城後,中央政治局召開的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開始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紅軍在遵義戰役中殲敵2個師8個團,打擊了國民黨軍隊的氣焰,鼓舞了紅軍的鬥志。遵義會議後,毛澤東作《憶秦娥·婁山關》: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一句“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道出了他對中國革命道路的冷靜思索,表明黨和紅軍歷經艱難曲折、跨過生死攸關的轉折之後,由此踏上了新的征程。

  1935年9月27日,紅軍到達甘肅通渭榜羅鎮。毛澤東主持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榜羅鎮會議”),正式決定把紅軍長徵的落腳點放到陜北,鞏固和發展陜北革命根據地,把陜北作為領導中國革命的大本營。

  9月28日,毛澤東在通渭縣城東文廟街小學召開的中國工農紅軍抗日先遣隊全軍排以上幹部會議上講話時,即興朗誦了自翻過終年積雪的岷山後就醞釀在心中的詩篇《七律·長徵》。

  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薄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裏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這是長徵時期毛澤東創作的唯一一首律詩,定稿于1935年10月。毛澤東以高度凝練的詩句和生動形象的比喻,把兩萬五千裏的萬水千山串在一起,回顧了紅軍長徵的艱難歷程,歌頌了紅軍長徵的偉大壯舉。“更喜岷山千裏雪,三軍過後盡開顏”是全詩的點睛之筆,道出了毛澤東在長徵途中心境從焦急憂慮到勝利喜悅的轉換。

  《七律·長徵》是毛澤東長徵詩詞的巔峰之作,既是長徵的史詩,也是中國共産黨和紅軍崇高革命精神的讚歌。埃德加·斯諾在《西行漫記》中引用了這首詩,使其成為與世界讀者見面最早的毛澤東詩詞作品。

  之後,毛澤東又創作了《念奴嬌·昆侖》《清平樂·六盤山》兩首詞,展示了“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的樂觀情緒和“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的宏偉抱負。

  毛澤東創作的《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高度評價了彭德懷作為黨和人民革命事業奮鬥拼搏建立的豐功偉績,樹立了彭德懷驍勇善戰、威武不屈的光輝形象,同時體現了毛澤東知兵愛將的博大胸懷和將帥之間的相互信賴。

點擊查看專題
點擊查看專題

【糾錯】 [責任編輯: 張立紅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481119657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