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中國最大沙漠淡水湖縮小近半 陜蒙互指對方破壞

2016年09月28日 11:18:44 來源: 央廣網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位于陜西神木縣和內蒙古伊金霍洛旗交界地帶的紅鹼淖,是國家級水利風景名勝區和省級自然保護區。歷史上紅鹼淖最大水域面積為1969年的67平方公里,是我國最大的沙漠淡水湖和世界最大的遺鷗繁殖與棲息地,被譽為“大漠明珠”。

  近年來,紅鹼淖面臨嚴重生存危機,上游地表補給河流被打壩截留,下遊湖區則被開發成為旅遊景區。目前,湖水面積較鼎盛時期縮小近半,陜蒙交界兩岸互指對方破壞,湖泊跨區域保護困難重重。

  紅鹼淖位于陜西神木西北部,毛烏素大沙漠東南沿。據神木縣紅鹼淖風景名勝區辦公室主任黨亞波介紹,由于水量減少,紅鹼淖湖水PH值目前已高達9.8,原本在湖中生存的17種野生淡水魚已相繼絕跡,而在此生存的另一大生物種群——遺鷗的數量也大幅銳減。黨亞波認為,導致紅鹼淖生態劇變的主要原因是地表河流自然匯入被截斷。自從2006年開始以後,內蒙方面的伊金霍洛旗就分別在這兩條河流上打壩截留。一直就沒有再向湖區補水了。因為紅鹼淖地區每年的蒸發量是2000毫米,降雨量每年大概在350到400毫米之間。1600毫米的蒸發量與降雨量差距主要是靠河流進行補給。河流一截流之後,就沒辦法補齊這個缺口了。

  黨亞波介紹,紅鹼淖湖區補水主要依靠周邊的地表水。其中流經內蒙古伊金霍洛旗的札薩克河及蟒蓋兔河是紅鹼淖最主要的補水河流,佔其地表徑流量水量的一半以上。而黨亞波説的被打壩截流的正是這兩條河。家住札薩克水庫下遊的內蒙古烏蘭陶勒蓋村村民肖在林説,自從2004年水庫建成後,下遊河道幹枯,很多(村民)給那兒栽上沙柳。如今,碰到雨水充沛的年份河道變成濕地,雨水偏少的時節村民則能徒步穿行到對岸。

  那麼,自然匯入紅鹼淖的河水究竟去了哪裏?又是什麼原因造成札薩克水庫2004年建成後從未有下泄流量?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水利局副局長江源介紹,當初鄂爾多斯分別在札薩克河和蟒蓋兔河上建設水庫和蓄水池是為了解決鄂爾多斯康巴什新區及周邊居民生産生活用水問題,由于近幾年氣候幹旱,加之植被對土壤的改善,從而造成地表徑流減少。同時,對于紅鹼淖水位為何減少,他提出了不同的觀點,“鄂爾多斯2000年以後開始劃了‘三區規劃’,採取一種移民搬遷、恢復生態的做法,讓當地的植被、生態環境恢復的特別好,植物的根系把土壤都疏松了,雨水的下滲能力特別強。為什麼十年斷流紅鹼淖都沒有幹呢?它是一個下洼地,我們地下水側向的優勢補給對它也有一定的影響。”

  江源介紹,從2004年札薩克水庫建成至今,鄂爾多斯平均每年取水60萬方,累計取水671萬方。對于這些取水數字和水庫建成至今從未有下泄流量的原因分析,黨亞波則提出了質疑,“和咱們2006年以前相比,這幾年的降雨量沒有很明顯的下降。降雨量的變化不是這個原因。咱們氣象局的水文資料可以作證。”

  據統計,紅鹼淖周邊常住人口超過6萬,涉及蒙陜兩省區的7個鎮85個村,林草地近200多萬畝。當地居民世代就地打井取水,維持日常生活和農業灌溉。湖區缺水的狀況進一步惡化,也反映在了周邊農牧民的生活當中。陜西省神木縣爾林兔鎮後爾林兔村村民張國林感嘆:“原來打的(井)五六米就有水。現在得十七八米才有水,五六米的水一抽趕不上流,流量趕不上,一抽就幹了,上面就沒水了,有二十米就幹不了。”

  神木縣紅鹼淖風景名勝區辦公室主任説黨亞波介紹,除補水不足外,煤礦開採也威脅著紅鹼淖和周邊群眾的生存。按照內蒙古鄂爾多斯新街礦區總體規劃的實施,已建成的馬泰壕煤礦距紅鹼淖核心保護區直線距離不足4公里。如果礦區一旦投産,開採可能破壞地下水隔層結構,使地下水的流向和流量發生改變,導致紅鹼淖水係懸空在馬泰壕煤礦上部,引發地表徑流斷流和水係污染。一旦湖底滲透,紅鹼淖將在瞬間幹涸。面對下遊質疑,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水利局副局長江源顯得有些無奈,“就説旅遊開發都是陜西在搞,而我們這邊基本上沒有什麼任何活動,保持它的原貌,還得恢復植被,退耕還草、退耕還林,做了這樣些工作,完了回頭感覺像是內蒙古在破壞。”

  記者了解到,為了徹底破解紅鹼淖的生態危機,2015年,陜西已向國家相關部門遞交設立紅鹼淖為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的申請。黨亞波介紹,遞交申請後,有望提高紅鹼淖保護級別,通過國家層面協調兩省區關係,通過相關法律法規加強湖區保護工作。目前,相關部門正在對申請進行評估。與此同時,內蒙古當前正在安排部署札薩克水庫下遊河道清障、計量設施安裝等具體事宜,計劃9月15日汛期過後按照商定從札薩克水庫向紅鹼淖生態補水100至150萬方。中國工程院院士、長安大學教授李佩成致力于研究幹旱半幹旱地區的水環境治理保護問題。他認為,保護紅鹼淖必須要有合作精神,有關的地方要聯合起來,要合作,提供各自的水文資料進行精確計算,就算後就知道哪條河把多少水截了。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團結治水、合作治水、科學治水,就是需要大家的合作精神。

  從高空俯瞰,“神湖”紅鹼淖從曾經67平方公里的三角形消退成為如今32.8平方公里的不規則形狀。從表面上看,缺失的僅僅是水資源,而背後體現的正是流域涉及地區的資源之爭、利益之爭。在湖區上下遊局部利益的零和博弈下,紅鹼淖褪去“神湖”之名,甚至最終消亡,很可能就在不遠的將來。而只有湖區上下遊破除門戶之見,對于紅鹼淖的生態保護統籌考慮、互相協作配合,現在就行動起來,或許紅鹼淖還有機會恢復到它往日的生機和活力。

  (原題為《中國最大沙漠淡水湖紅鹼淖湖縮小近半 上下遊互指責》)

【糾錯】 [責任編輯: 陳俊松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293038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