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曹曉風:黨員科學家的使命

2016年09月13日 15:52:33 來源: 《瞭望》

曹曉風

  6月20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9層的基因組生物學研究中心,開闊的實驗室裏擺滿了實驗設備,嗡嗡作響。一排排開放式實驗臺前,曹曉風和幾名研究人員默默地忙碌著。

  51歲的曹曉風研究員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她同時兼任基因組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和黨支部書記等職務。不久前,她參加了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和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科技創新很不容易,但這是科學家、黨員肩負的使命,要給國家和人民一個滿意的答卷,必須有緊迫感。”曹曉風對《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説。

  曹曉風1987年入黨,一直從事科研工作。“我體會,做一名科學家,和做一名合格的共産黨員,都要求實、求真,實事求是。”她説。

  “我這個人原則性比較強”

  曹曉風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1987年,在北京大學學習期間,她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入黨,對我來説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曹曉風説,“我母親是新中國成立前入黨的老黨員,父親年輕時曾參加抗日遠徵軍,回國後進入北大學習,後來也入了黨,哥哥也是在清華大學讀書時就入了黨。”

  曹曉風回憶,小時候,家裏省下來的錢都被父親購買了書籍,父親還一直堅持訂閱《北京日報》《參考消息》等報刊,關心國家發展。正直、善良的家風深深影響了曹曉風。

  1995年,在北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曹曉風,得到公派留學機會,到英國約翰·英納斯中心(JohnInnesCentre)做訪問學者研究。一年訪學期限將滿,回國還是留在國外?曹曉風面臨選擇。

  “當時,我丈夫在美國留學,當然希望我去美國和他團聚,那裏的工作機會也比較多。”曹曉風説,那時公派出國留學人員留在國外的不少,丈夫和同事們也積極為她赴美尋找機會。“但我這個人就是原則性比較強,想到自己是公派的,是做過回國承諾的,不能這麼一走了之。最終還是説服了丈夫,回到國內。”

  1997年,曹曉風獲北京大學博士學位,隨後前往美國從事博士後研究。在美國,曹曉風在科研上嶄露頭角,與導師一起取得了不少創新性的科研成果。

  2002年,曹曉風回國在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做學術報告,研究所老領導李家洋、薛勇彪熱情邀請她回國發展。“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國內的科研環境越來越好,領導全力支援,我相信用我的所學一定能在表觀遺傳學這一前沿學科上做出新的成績。”她説。

  “科學研究與國家需求相結合”

  2003年,曹曉風進入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工作,致力于高等植物表觀遺傳學調控植物生長發育的分子機理研究。當時,研究所分給曹曉風的實驗室是幾間平房,原是存放玉米的倉庫。一切辦公設備和實驗器材都要從零配備。

  “物質條件不是很重要。”曹曉風回憶當時的環境,墻上刷了白灰,實驗室和辦公室的窗戶不僅高還特別小,她和同事不以為苦,一點點買來實驗臺、建溫室。“創業不易,但大環境好啊,所裏、院裏都支援,在經費上給了很大幫助。”

  回國前,曹曉風主要研究DNA甲基化。回國後,她結合國內的研究實際,決心主攻新的研究方向。在植物表觀遺傳學領域,她多年致力于植物組蛋白甲基化、小分子RNA等調控機理研究,取得了世界領先的研究成果。同時,在雜交水稻溫敏雄性不育的分子機理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

  “科學家要在特定的環境中成長。在美國,大學裏重視基礎研究,基本很少考慮應用問題。而在中科院這樣的國家科研機構,我們的科研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必須更加強調科研成果應用的潛力,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曹曉風説。

  曹曉風的研究成果,在指導農作物的分子改良、雜交水稻利用等領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農業領域,有些現象大家都知道,這是‘知其然’。我的研究就是要‘知其所以然’,研究其中的機理,使今後的應用更加有效。”

  曹曉風先後獲得美國杜邦青年科學家獎、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北京市自然科學二等獎等榮譽;先後入選國家級“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和中組部“萬人計劃”第一批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並于201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回國以來,科研上的累累碩果讓曹曉風的導師們倍感欣慰。出國學術交流時,她在美國的導師對她説:“你現在太有名了,所有人都知道你。”

  “黨員覺悟體現在工作中”

  曹曉風工作非常努力,這是大家公認的事實。曾有一個學生,想努力“比曹老師來得早、走得晚”。“後來他失敗了。”曹曉風笑言。

  “做了導師,帶了這麼多學生,責任大啊,不能把人帶歪了。”曹曉風説,“實驗室風氣要正派,不能讓老實人吃虧,大家要見賢思齊,不能誰好就嫉妒誰。”曹曉風説到做到,評先進,一定讓人心服口服;評三好學生,一定要以德為先。“給團隊一個正確的引導和影響。”

  科研創新壓力大,還要兼任研究中心主任、黨支部書記和所婦委會主任等職務,曹曉風要求自己科研工作、社會責任一項都不放松。

  “科研工作多難啊,不斷失敗、調整,不斷探索,沒有‘大心臟’是不行的。”曹曉風説,如果把科研工作比喻為打仗,黨組織就要起到“政委”的作用,要凝聚人心:對科研工作一時受挫折的,要及時談心;取得成果的,也要有人分享喜悅。

  研究中心黨支部現有正式黨員166名,入黨積極分子2名,佔中心總人數的54%,是一個以專家學者、科研人員為主的黨支部。“黨員的科研工作和業務水準要更好,黨員覺悟要體現在科研工作中。”曹曉風説,“事實證明,在研究中心,黨員身份和業務水準是有關聯性的,黨員的確走在了前面。”

  在一些生活瑣事上,曹曉風對黨員要求也很高。研究中心遷了新址,有了更加寬敞明亮的實驗場所。“共用區域的公共衛生怎麼搞?黨員要帶頭。”

  曹曉風這樣要求別人,也這樣要求自己。記者與她一同在食堂吃飯,食堂裏人來人往。前面有人把勺子掉在了地上,她馬上彎腰撿起來放到回收臺。

  熱心、善良、正直,這是國內外同仁對她的一致看法。美國導師曾半開玩笑地問她:“看你覺悟這麼高,平時去哪個教堂呢?”

  曹曉風回答:“我信仰的是共産主義。”

【糾錯】 [責任編輯: 馮文雅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011292799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