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中紅軍帶到陜北的唯一一門山炮

2016年09月12日 07:17:35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圖文互動·長徵勝利80周年·歷史解碼)長徵中紅軍帶到陜北的唯一一門山炮

  拼版照片:桃子溪戰鬥舊址;右上圖的山炮為此次戰鬥繳獲,現存于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新華社北京9月11日電 題:長徵中紅軍帶到陜北的唯一一門山炮

  李濤、鄭文浩、郭林雄

  2015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在北京舉行。閱兵式上,紅旗獵獵,戰車隆隆,各種現代化武器裝備駛過天安門廣場。但很少有人知道,當年紅軍長徵到達陜北時,竟然只有一門山炮。這門名為“七生五過”的山炮,今天被保存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裏,編號587。

  這門山炮是由上海兵工廠在1927年制造的。“生”在民國時期是英文釐米的音譯,而“七生五過”就是7.5釐米口徑的意思。紅軍在長徵中如何繳獲這門山炮,又如何將它帶到陜北,它又如何走進軍事博物館,堪稱一段傳奇。

  1935年2月初,國民黨軍集結11個師又4個旅約11萬人的兵力,採取“分進合擊、攻堵結合”的戰法,對新創建的湘鄂川黔蘇區進行大規模“圍剿”,企圖殲滅紅二、紅六軍團。

  面對來勢洶洶的國民黨軍,賀龍、任弼時指揮紅二、紅六軍團堅決抗擊。但由于未能集中使用兵力,又採取了正面防堵的消極防禦策略,不僅沒能阻止敵軍進攻,自身反而遭受很大傷亡,多座縣城失守。中共湘鄂川黔省委所在地塔臥離國民黨軍只有一天半的路程,紅軍被壓縮在一塊狹小區域,處境十分危急。

  為扭轉困局,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軍委分會決定:暫時放棄蘇區;集中紅軍主力立即北渡長江,轉移至湖北創建新蘇區。

  出發前,賀龍滿懷激情地對戰士們説:“蔣介石來了十幾萬人,要抄我們的家。抄家麼,可以嘛!消滅我們?辦不到。早早晚晚我們要打回來。到了那個時候,要打他們一個雞飛狗跳,扒他們的皮嘍!”

  這時,湖北境內的鄂軍縱隊司令兼第58師師長陳耀漢認為紅軍是倉惶逃跑,便想揀個便宜在蔣介石面前爭功,命令所轄兩個旅先行出發,自己率領縱隊部和師部在中間策應,企圖與西面的張振漢縱隊打通聯繫,共同截擊殲滅紅二、紅六軍團,活捉賀龍。

  紅軍可不是國民黨軍想吃就吃的“肥肉”。4月13日,紅二、紅六軍團在位于澧水東岸、桑植縣城以西60裏處的陳家河,一舉全殲國民黨第58師172旅,擊斃旅長李延齡。

  陳耀漢聞聽第172旅被殲,立即掉頭南撤,準備暫宿桃子溪,企圖等待留守桑植的第348團到達後,再撤至塔臥。

  15日,在滂沱大雨中,賀龍、任弼時、蕭克分析判斷陳耀漢南竄塔臥,必經桃子溪。于是,決定由蕭克、王震即率兩個團冒雨急行軍90裏趕到桃子溪。

  蕭克後來回憶,走到離桃子溪8裏路的地方,發現小河裏的水有些渾,當地老百姓説,上游剛有大隊人馬過去。紅軍判斷是桑植的敵人撤退下來了,立即決定發起攻擊。

  紅軍發起勇猛衝擊,打了敵人一個措手不及。陳耀漢的部隊被紅軍殺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此戰,紅軍共殲敵1個師部和近兩個旅,俘2000余人,繳獲槍2000余支(挺)、山炮兩門。

  這就是“七生五過”山炮的來歷。這兩門山炮對于缺少重武器的紅軍來説,可謂如獲至寶。

  更巧的是,短短兩個月後的忠堡戰鬥中,紅二、紅六軍團又把當初想跟陳耀漢一道夾擊紅軍的張振漢第41師全殲,並活捉了這個中將師長。

  張振漢受傷被俘後,以為必死無疑。但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紅軍不但沒有殺他,反而對他進行了精心的醫治和耐心的教育。

  在隨後攻打湘西龍山城的戰鬥中,有處碉堡久攻不下,賀龍就叫來保定軍校炮科畢業的張振漢。張振漢到場後,只用兩發炮彈就炸飛了碉堡,立下大功。

  1935年11月,為了保存和發展壯大有生力量,紅二、紅六軍團決定實行戰略轉移,從湖南桑植縣劉家坪和瑞塔鋪出發,開始了長徵。

  出發時,張振漢建議把山炮拆成零件帶走。雖然另一門山炮在突圍時被迫拋棄掩埋,但帶走的這門山炮部件被紅軍戰士背著走過了雪山草地,一直跟隨紅軍到達陜北,成為紅軍長徵中帶到陜北的唯一一門山炮。在以後的徵戰中,這門山炮屢顯神威。

  賀龍元帥常常想起這門山炮。1959年,籌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時,賀龍下令找到了這門有著傳奇經歷的山炮,並將它交給軍事博物館收藏陳列。

  

【糾錯】 [責任編輯: 谷玥]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831292770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