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跑步打卡不一定能增強大學生體質

2016年08月03日 08:52:04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 王瑩

  以後上大學,不僅文化課要過關,運動打卡也得過關。對于習慣宅活的絕大多數學生,見此消息會不會有些淩亂和糾結?但這已是多所高校對學生的新要求。

  近日,北京師范大學發布《關于落實我校開展本科生課外體育鍛煉的通知》,裏面規定:大一學生每學期要在校內具備打卡考勤條件的運動場所自主鍛煉不少于30次,大二及以上年級的學生,每學期不少于15次。而且,早晨的自主鍛煉時長每次不少于20分鐘,其余時間的自主鍛煉時長每次不少于30分鐘。

  對于未完成學期課外自主鍛煉次數的本科生,不得參與所在學年的三好學生等綜合類獎學金的評選,所在學期修讀的體育課程成績以緩考記錄,待補足鍛煉次數後予以補錄。

  在北師大之前,清華大學、北京建築大學、武漢大學等多所高校也已試水運動打卡。比如清華要求學生參加跑步鍛煉,並且要“刷臉”3次完成打卡,為了配合學生更好地完成,推出了專門的APP。武漢大學也通過一款APP對本科生的環跑進行核算,考核計入體育成績的20%。北京建築大學則要求大一大二的學生定時在學校規定的時間及路線范圍內跑2000米,還在路線上設3個打卡點,每跑到一處就需打卡,而且打卡機還會自動拍照。要求學生每學期至少要長跑鍛煉打卡30次,否則體育課成績將被記為不及格。

  多所高校對于學生運動打卡的硬性規定,令人感慨萬千。一方面學校為了增強學生體能體質確實用心良苦,另一方面,打卡簽到的方式又讓學生吐槽運動失去快樂和興趣。

  去年,《中國青少年體育發展報告(2015)》顯示,我國青少年的身體素質有了提升,但大學生的體質堪憂,尤其在耐力方面,大學生竟不如中學生。

  從提升大學生體質和健康考慮,高校推出的運動打卡情理之中。畢竟,在相對自由的大學生活裏,如果僅僅靠鼓勵、倡導,或許成效並不明顯。與課業、獎學金掛鉤,或許能夠讓學生動起來。雖然開始是被迫的,但一旦習慣養成,學生便會自覺運動。

  無奈,學校的良苦用心遭遇了執行過程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學生反映,有人為了快點完成任務,會穿著輪滑鞋、騎自行車、滑滑板去,有的學生甚至給學校要求安裝的跑步APP“越獄”,以至于日常走路、上下樓梯都被計算成了運動量。

  顯然,學生在這件事上跟學校玩起了貓捉老鼠。行為雖不應該,但由此反應出的問題不應回避,學生的消極抵抗情緒也不應忽視。這些現象提醒高校須好好琢磨如何更人性化的對學生進行運動引導,讓學生真的願意參與,而非被迫參與。

  對此,中國教育科學院研究員儲朝暉建議,學校不應對運動過程進行強制要求,打卡應該只作為一種要求形式,要讓學生有選擇余地,“應該通過更多的運動形式、活動、獎勵機制等,激勵學生積極參與鍛煉。”

  俗語説,強扭的瓜不甜。在運動打卡這件事上,亦是如此。

    相關閱讀

    多所大學推出“跑步打卡” 未完成將影響學業

    報告稱大學生體質逐年下降 每年都有猝死案例

【糾錯】 [責任編輯: 王瑩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810129199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