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新華社評論員:計利當計天下利

2016年06月17日 09:06:48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6月17日電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千年絲路,重煥榮光。2013年初秋時節,習近平主席出訪中亞和東南亞時提出建設“一帶一路”倡議。3年來,從理念構想到人心聚合,從頂層設計到項目落實,“一帶一路”一步一個腳印,從夢想走進現實。

  大開放、大合作、大融合。戰略對接,互聯互通,一南一北,海陸相連,産能合作——在東起亞太經濟圈、西接歐洲經濟圈的廣袤土地上,世界經濟地理新圖景徐徐鋪陳。

  3年來,“一帶一路”走進民間、走入人心。它是飛架印尼列島的長橋,是穿行蒙古草原的高速路,是非洲大地不斷興起的新産業新項目,是不同膚色的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夢想……

  習主席説,只有合作共贏才能辦大事、辦好事、辦長久之事。“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至今,70多個國家和組織表達支援和參與,34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與中國簽署共建協議,在國際上形成了各方響應的合作“大氣候”。利益交集越來越多,合作動力越來越強。

  計利當計天下利。“一帶一路”之“天下利”,在于倡導開放融通,推動世界經濟復蘇向好。面對金融危機後貿易保護主義、孤立主義和民粹主義抬頭的傾向,“一帶一路”倡導各國打開大門搞建設,倡導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促進生産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動,構建互利共贏的開放型世界經濟,為世界經濟舒筋通絡、添增活力。

  “一帶一路”之“天下利”,在于推進區域一體化整合進程。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深入推進,跨國、跨地區合作協調愈顯重要,但隨著新區域自由貿易安排的不斷涌現,區域合作也面臨碎片化風險。“一帶一路”匯集世界62.5%的人口、28.6%的經濟總量,致力于在更大范圍開展更高水準、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歐亞經濟聯盟、歐盟“容克投資計劃”、東盟一體化等既有區域合作安排與“一帶一路”的對接合作,亞投行與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的聯合融資……一係列的“對接”與“聯合”表明,“一帶一路”不是要取代現有地區合作機制、另起爐灶,而是要在已有基礎上理順關係、整合資源,為區域經濟一體化開辟更大空間、搭建更大舞臺。

  “一帶一路”之“天下利”,在于促進各國共同發展。“一帶一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攜手共進的陽光大道。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惠己達人,既有利于其自身擴大東西雙向開放、加快經濟發展轉型,也有利于沿線發展中國家加快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全球化浪潮一浪接一浪,在西方主導的諸多方案裏,常常是“強者更強、弱者更弱”。“一帶一路”致力于義利兼顧、弘義融利,致力于推動發展中國家脫貧致富、新興國家持續成功崛起,致力于開創更加公平、普惠的全球化新時代。

  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國從未與世界如此緊密連接,從未如此牽動世界目光。與各國同行,為世界擔當,“一帶一路”這一中國方案,傳遞的是中國與世界各國共同發展的誠意,展現的是中國“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的胸襟,見證的是中國積極做國際體係建設者、貢獻者的努力。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一帶一路”建設不是一蹴而就,需綿綿用力,久久為功,以釘釘子的精神,積跬步至千裏。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中國願與世界各國命運與共,傳承弘揚“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共同開創“一帶一路”美好未來。

同行天下 共圓夢想——記行進中的“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打通發展“痛點”,仰望人文“高點”

讓“一帶一路”成為文明對話之路

【糾錯】 [責任編輯: 楊婷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70111906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