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被裁軍人回家天天穿軍裝:怕以後再也穿不了

2016年01月20日 18:27:12 來源: 中國軍網

  你們的轉身,軍隊的轉型

  寫給面臨脫下軍裝的30萬戰友

  軍裝是軍人的皮膚,脫下軍裝就好比脫層皮,這種刻骨銘心的痛,只有當過兵的人才懂

  人民軍隊的每一次重大轉型,都離不開無數軍人的默默轉身。

  隨著我軍領導指揮體制改革的正式啟動,近段時間以來,許多戰友的手機被“告別”刷屏——告別總部,告別軍區,告別老部隊,告別熟悉的城市,告別朝夕相處的同事……“告別”兩個字,飽含了多少不舍,又寄予了多少希冀!

  軍裝是軍人的皮膚,脫下軍裝就好比脫層皮,這種刻骨銘心的痛,只有當過兵的人才懂。一位軍嫂問丈夫:“回家了,幹嘛還天天穿個軍裝?”丈夫答道:“我怕過段日子穿不著了!”妻子一聽眼圈就紅了。由于丈夫遠在千裏邊關,一年難得見上幾面,夫妻倆都叨叨著早點轉業。可現在她才真切發現,軍裝才是他的命!與其如此,還不如自己繼續苦累一肩挑!是啊,一生戎裝一生情,我獻軍旅以韶華,軍旅贈我以回憶,有一個可以祭奠青春的地方叫老部隊。

  含淚脫徵衣,非為劣汰故。成為三十萬分之一,有的是因為老舊裝備部隊壓減,有的是因為機關和非戰鬥人員精簡,有的是因為軍隊結構調整優化。可以説,絕大多數戰友並不是因為能力素質不夠,而是客觀條件所致。撤並降改的單位當中,有些還是英雄部隊、光榮集體;面臨脫下軍裝的個人當中,有些還是訓練尖子、技術能手。在各自的崗位上,他們都燃燒了理想,揮灑了汗水,貢獻了智慧,作出了成績。他們無愧于組織的信任,無愧于官兵的期許。

  李大釗曾經説過:“人生的目的,在發展自己生命,可是也有為發展生命必須犧牲的時候。”打仗需要流血犧牲,改革需要不流血的犧牲。曾記否,當年王震將軍率10萬大軍解放新疆後,部隊就地戍邊墾荒,組建起一支“不穿軍裝、不拿軍餉、永不轉業”的特殊部隊?曾記否,1985年昆明軍區被裁並時,將士們還在前線與敵激戰?曾記否,1998年長江抗洪期間,即將撤編的“沙家浜團”團長王紀凱,請命守在最險段,率先立下“生死牌”?他們用對黨的無限忠誠作出最響亮的回答:軍人就像上了膛的子彈,一旦扣動扳機,就當呼嘯而出、直奔靶標。

  人民軍隊履行的使命之路,一直承受著涅槃之痛。裁軍100萬,50萬,20萬,30萬,這些絕非枯燥冰冷的數字,而是有血有肉的官兵個體;不僅涉及軍人本身,更涉及妻兒老小。軍人犧牲豈止在戰場!面對改革這場歷史性大考,你們有擔憂,卻沒有怨言;有顧慮,卻沒有猶豫。你們寧可讓自己的發展遇到天花板,也不讓軍隊的發展受牽絆;寧可讓自己受委屈,也不願給組織添麻煩;寧可讓自己重新來過,也不讓軍隊止步不前。你們從心裏喊出這樣一句話:“惟願我們的轉身,成就軍隊的轉型!”

  轉業絕非謝幕退出,而是轉身再出發。許多人都講:“正是百萬大裁軍,裁出了王健林、任正非、王石、柳傳志!”看似玩笑,實非戲言!現代社會,雖然分工越來越細、專業要求很高,但對人才的核心要求是一致的:“忠誠、幹凈、擔當”的品格,不僅不會過時,反而愈加珍貴。現在,大學生士兵已非新鮮事,即將退出現役的戰友當中,更是不乏高學歷、高層次人才,實現二次轉型並非難事。在新的工作崗位上,你們一定能傳承軍隊的好作風,幹出軍人的好樣子,再為軍旗爭氣爭光!

  留下來的,要對得起離開的。調整整編後,軍隊將更加精幹高效,真正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一個崗位一條線”。我們肩上的使命很沉、擔子很重,幹不好工作、幹不出名堂,何以報答組織的充分信任,何以面對那些轉身離去的背影?我們要化期許為力量、化責任為動力,把全部心思精力用在幹事創業上,把所有真情智慧傾注在提升戰鬥力上,勇字當頭,敢闖敢拼,敢想敢幹,用扎實的工作和成績,為強軍興軍加油助力。

  “打仗時再喊我回來!”多麼豪邁的話語,多麼瀟灑的轉身!“送戰友,踏征程,耳邊響起駝鈴聲!”親愛的戰友,一路多珍重!穿不穿軍裝,強國強軍的路上,我們依然風雨同舟,並肩奮進!

【糾錯】 [責任編輯: 劉強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2601286493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