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
高層 > 正文
最新播報:

人民日報文章:闊步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上
--記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推進全方位外交的成功實踐

2016年01月04日 23:08:00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月4日電  人民日報1月5日文章:闊步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上

  ——記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推進全方位外交的成功實踐

  歷史的縱深,鑄就了戰略的高度。

  2015年深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會見第二屆“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外方代表。現場有人問道,一個不斷發展的中國怎樣處理同外部世界的關係。

  習近平的回答宕開一筆,推本溯源:

  “我們從哪裏來?我們走向何方?中國到了今天,我無時無刻不提醒自己,要有這樣一種歷史感。佇立在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有一組浮雕,表現的是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中國革命勝利的全景圖。我們一方面緬懷先烈,一方面沿著先烈的足跡向前走。我們提出了中國夢,它的最大公約數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

  用歷史的長鏡頭去端詳今天,從世界維度的廣鏡頭去俯瞰今天,更能深沉地理解中國的光榮與夢想、跋涉與執著。

  數百年間,中國譜寫了一曲從強盛到衰落再到復興的壯美史詩。今天,中國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

  站在中國與世界關係歷史性變遷的路口。世界秩序調整、國家實力消長、歷史文化積淀,無不投射于外交。在落棋弈子、折衝樽俎之際風雲激蕩。

  面對人類社會正在經歷的深刻復雜變化,世界在思考未來何去何從,也在關注走向民族復興的中國,將為世界帶來什麼。習近平明確提出,中國將致力于同世界各國一道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黨的十八大至今,走過3個年輪。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延續著千百年來的熙熙攘攘。這些留下深刻印記的歲月,將同中國、同世界一道迎接未來,書寫新的歷史。

  民族復興之路

  已過鮐背之年的基辛格近百次訪華,和新中國每一代領導人都有交往。在美國西雅圖的講臺下,他側耳傾聽習近平演講,感嘆:“有光榮的夢想,才有偉大的成就。”

  夢想,一個承載歷史、期許未來的詞匯,在2012年的秋冬之季,從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的展廳傳出,成為激勵國家和民族前行的磅薄之力。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一起來到這裏。站在近代以來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一幀幀歷史鏡頭前,習近平聲音堅定從容: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我堅信,到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一定能實現,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實現。”

  這是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履新之後的第一次集體亮相,這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征程上一個重要節點,世界從字裏行間解讀:他們會將中國帶向何方?

  走向何方,曾是中國近代以來的世紀之問。中國山河破碎尋覓出路時,中國不屈抗爭走向勝利時,中國改革開放蓬勃復蘇時,人們的目光始終追隨著中國。

  世界從未像今天這樣,如此渴望傾聽中國。

  世界從未像今天這樣,如此渴望走近中國。

  今天的世界,正經歷“400年來未有之大變局”;今天的中國,是世界舉足輕重的一部分。人口佔世界近1/5,第二大經濟體,“一條同西方制度迥然不同的成功道路”。它的抉擇判斷,它的進取作為,深刻影響著21世紀乃至更久遠未來。

  倣佛一把鑰匙,中國夢為世界打開了一扇大門。循著夢想的主線,世界在感知中國新時期的和平觀、發展觀、安全觀、國際秩序觀,在傾聽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步履鏗鏘。

  一位研究中國方向的俄羅斯學者,不無感慨地向習近平“訴苦”:“課題任務太繁重了,研究速度始終追不上中國外交的步子。”中國的新理念、新舉措、新倡議不斷刷新。習近平給國際社會留下了改革者、開拓者的深刻印象。豐富和平發展戰略思想,強調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倡導構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提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大倡議……他以寬廣深邃的歷史視野、以銳意進取的創新精神、以勇于擔當的大國胸懷,帶領中國這艘巨輪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揚帆遠航。

  2013年10月,新中國首次召開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

  俯瞰中國版圖,東瀕太平洋,西抵歐亞大陸腹地,它是世界上周邊鄰國最多的國家。

  經略周邊、開拓周邊,成為新時期中國外交的突出重點。三次訪問東南亞,兩次訪問中亞,兩次訪問南亞,兩次訪問東北亞——習近平的出訪行程,一半留給了周邊,將其視為中國的安身立命之所、發展繁榮之基。

  人可以擇鄰而居,但國家是搬不走的,和睦鄰邦、親仁善鄰是中國自古以來的“為鄰之道”。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提出親誠惠容四字理念,強調應當把中國夢同周邊各國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願望、同地區發展前景對接起來,讓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周邊國家落地生根。

  2014年11月,新中國歷史上第二次中央外事工作會議。

  站在民族復興的大棋盤旁,習近平高瞻遠矚指出,中國必須有自己特色的大國外交。講戰略清晰透徹,講策略務實靈活。娓娓道來的話語,標注了中國外交的嶄新坐標。

  在中國,“國際社會”一詞的出現頻率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時期,一如國際社會對“中國”一詞的引用熱度。會上,習近平為中國夢賦予了富有時代特徵和世界意義的定語,“中國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他將中國前途與世界命運緊緊相連,強調要“統籌考慮和綜合運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國際國內兩類規則”。

  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兩次聚焦外交。是學習思考,也是謀劃和部署。2013年元月,“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在中南海開講。習近平説,“實現我們的奮鬥目標,必須有和平國際環境”。2015年10月,在“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體制”課上,習近平開宗明義:“我們參與全球治理的根本目的,就是服從服務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一邊頂層設計,一邊積極實踐。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3年來足跡遍布各大洲。在處理同外部世界關係中所展現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將傳承與超越、戰略與策略、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有機統一,開局布局縱橫捭闔。

  翻開習近平夙興夜寐的日程,清晰勾勒了中國外交的軌跡。自擔任總書記以來,出訪19次,累計133天,行程38萬多公里,相當于繞地球飛行了近10圈。

  同一時期,他在國內會見外國元首、政府首腦165人次。天安門前,明永樂年間沿用至今的長安街上,不斷更換著來訪國家的旗幟,每天穿行的市民們感受著有朋自遠方來的喜悅。

  習近平曾笑談《時間都去哪兒了》,他幽默地説:“每次用這麼多時間出訪很‘奢侈’,但很有必要。”字裏行間道出只爭朝夕的緊迫感。

  時間精確到了分鐘。有多少次,是在時針奔向午夜時分才結束一天的訪問活動;有多少次,為節約時間刻意把趕路的長途飛行安排在深夜。

  一切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為了世界共同的前途和命運。

  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是重要舞臺。中國外交延續著基本的布局框架,卻又不斷開拓創新。以不拘一格的出訪方式為例,習奧莊園會晤、瀛臺夜話、白宮秋敘,中美關係以不打領帶的“散步外交”邁上新征程。遠赴俄羅斯索契,中國元首首次到境外開展“體育外交”。東抵韓國,北上蒙古國,“點穴外交”精彩高效。習近平同印度總理莫迪的“家鄉外交”令人耳目一新。“高空外交”也是別開生面,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勞爾·卡斯特羅都曾登上習近平的專機,家國情懷,天下胸襟……

  中國大地喜迎八方來賓,主場外交精彩紛呈。中國攜手世界,同到訪國和國際組織共同舉辦會議,“客場中的主場”盡顯大國風范。中拉領導人會晤、太平洋建交島國領導人集體會晤、聯合國南南合作圓桌會和全球婦女峰會、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人們對習近平説,中國像塊磁鐵,因中國的到來,這裏高朋滿座。

  有步驟,有章法。有高瞻遠矚的戰略布局、有化簡馭繁的策略運籌。捍衛利益正氣凜然,對待老朋友情深義重,承擔責任當仁不讓,外交博弈撥雲見日。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一路走來始終秉持。國際輿論借拿破侖“沉睡的獅子”進一步斷言:中國已經醒了,而習近平正肩負著帶領全面喚醒的中國走向新的未來的歷史使命。

  “沉睡的獅子”已經蘇醒!從睜開眼看世界,到一舉一動都在世界的聚光燈下,不過走過了短短百年。百年前的中國,何談外交禮遇,更多是無奈和屈辱。

  而今天,許許多多的到訪國,為中國準備了最高規格乃至超規格禮遇。中國國旗挂滿了大街小巷,會場匠心獨運布置成了中國紅。不少國家元首全程陪同習近平訪問,一些地方歌舞歡騰、萬人空巷。

  厚重的禮遇宛如躍動的詩行,訴説著同中國攜手發展的願望,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欽佩,對中國為世界和平發展作出貢獻的期待。太多難忘的細節、難忘的故事、難忘的話語!中亞幾國,不約而同地從與中國的聯繫中分析自己的區域地位。一位外國元首見到習近平時自豪透露:“周邊國家紛紛來打聽,是靠什麼魅力請來了中國?”

  更為強烈的感觸,在歐洲。3年來兩次“歐洲月”,給了古老而新興的東方大國最尊貴的禮遇。2014年3月,習近平訪問荷蘭、法國、德國、比利時,護航戰機、綬帶勳章、白領結宴會、146匹骕骦……2015年10月,習近平飛赴倫敦專程訪英,英國王室用皇家馬車將習近平主席夫婦請入白金漢宮。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奧朗德也相繼來到中國。“不放過萬分之一的細節,做到了極致”,《費加羅報》對法國的評語,有人稱之為歐洲之行的一個縮影。

  它們倣佛一面鏡子,映照了中國在世界力量坐標軸上的方位。讓無數人,尤其是身在海外的華夏兒女,和走過苦難日子的國人,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振奮自豪。

  外交是國家實力的重要組成。

  訪問新西蘭途中,習近平從歷史深處講起:“了解中國的歷史,才能體會中國人民對中國夢的渴求。在浩瀚歷史長河中,中國的經濟、科技實力和文化影響力曾長期領先世界,但在近代卻飽受列強欺辱。中國的革命、建設、改革,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了解中國的現實,才能感知中國人民實現中國夢的路徑。當前的中國國情和國際形勢決定了13億多中國人民只能以和平合作築夢,靠銳意改革圓夢。”

  喚醒的使命感迸發強大力量,也激發了世界范圍內的廣泛共鳴。巴西總統羅塞夫説,“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非常了不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説,希望我的子孫聽著中國夢長大,這有助于他們的生活更美好。巴基斯坦總理謝裏夫曾在傾聽習近平演講後,深情為中國夢賦詩一首:“打開你的眼睛,看看這一片土地,看看天空,看看從東方升起的太陽……”

  3年前的中國以夢想破題,3年來中國同世界的密切互動常以夢想點題。美國夢、歐洲夢、非洲夢、亞太夢、拉美夢……夢想,最沒有隔閡的語言,傳遞和平與發展的美好願景,成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條無形紐帶。習近平説:“中國夢是追求和平的夢、追尋幸福的夢、奉獻世界的夢。”“中國人民希望通過實現中國夢,同各國人民一道,攜手同圓世界夢。”

  共同的夢想,穿越時空,築造未來。

   1 2 3 4 5 下一頁  

[責任編輯: 錢中兵 ]

Copyright © 2000 - 2014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單位:新華網

版權所有 新華網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21117665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