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穩中求進 利好世界

2015年03月15日 09:49:20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3月15日電 世界經濟復蘇道路艱難曲折,主要經濟體發展走勢分化;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多重困難和挑戰相互交織;中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發展走向如何?中國經濟前景怎樣?無論海外各界人士,還是主流媒體,都熱切地希望找到問題的答案。

    透過今年中國兩會這個窗口,世界不僅獲得了明確的答案,而且作出了基本研判:中國將實施穩中求進的發展戰略;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潛力巨大;中國將繼續為世界發展提供機遇和動力。

    關注中國三個焦點

    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這個“大塊頭”的走向牽動世界。今年兩會的許多話題都引起海外人士的關注,其中最關注的有三個焦點:

    “一個數字”

    2015年GDP預期增長7%左右,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的這個數字,讓國際社會對“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將提質增效升級的態勢加深了認識,認為穩中求進的發展戰略將確保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並利好全球。

    美國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全球經濟高級研究員菲利普·利維認為,在經歷一段長時間的快速增長後,中國有必要將經濟增長模式從低成本生産轉向創新生産;從投資拉動型轉向消費拉動型;從政府主導轉向市場主導。

    土耳其-中國工商總會會長雅烏茲·歐乃説,中國經濟規模已超10萬億美元,基數增大,即使是7%的增長,也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字,仍處于世界經濟領先地位。“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將繼續給世界經濟增長作出巨大貢獻。

    “一個目標”

    在泰國開泰銀行研究中心中文部主任黃斌看來,今年兩會的亮點之一是提出實施“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目標,並對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做出戰略規劃,這是把中國的産業結構升級、中國企業走出去和“一帶一路”建設等重大方針有機結合起來,必將對中國的經濟轉型,乃至對世界經濟貿易産生重大積極影響。

    海外專家認為,通過實施“中國制造2025”戰略,未來十年中國可望實現從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的轉型,將進一步提高中國裝備的技術水準和競爭能力。

    “一種態度”

    “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中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深入推進反腐敗工作的努力受到海外關注。海外人士普遍認為,今年兩會展現出中國反腐的堅決態度,讓人印象深刻。中國的反腐是依法治國的強有力手段。

    肯尼亞智庫、非洲民主與領導力研究院執行主任丹尼斯·科迪説,過去一年中國政府大力反腐、推進依法治國等舉措向國內外展現了一個法治中國的新形象。

    對中國抱有信心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于轉型的過程中,同時還面臨勞動年齡人口減少、産能過剩、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等挑戰。那麼,面對風險與挑戰,中國是否有能力攻堅克難?國際社會普遍持積極態度,對中國抱有信心。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問題高級研究學院教授鮑泰利説,政府工作報告令他對中國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因為中國領導層正堅定不移地推動艱難的經濟轉型。

    海外媒體認為,中國經濟在轉型後不僅會變得更現代化,而且將變得更加穩定。中國未來將不像現在這樣依賴出口和外國需求,而是將採取一係列改革刺激國內消費。

    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看出,中國在注重改革開放,強調經濟發展重要性的同時,突出民生改善和社會建設,包括創業就業、社會保障和收入、教育、醫療衛生、文化、社會創新、生態環保等。

    新加坡《聯合早報》一位專欄作者説,中國為調整經濟結構,簡政放權,節能減排、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保障性住房建設等課題定下的目標任務,十分具體精細,讓人感受到本屆政府落實這些目標的決心。

    海外人士還認為,中國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産品、公共服務的“雙引擎”已經啟動,並借助一係列深化改革舉措,進一步為青年創業和創新松綁,預計中國商業界未來可能出現一批世界級的高科技企業。

    肯尼亞經濟學家基努提奧説,政府工作報告為2015年發展構建了藍圖,涵蓋了加速中國經濟增長、縮小貧富差距、治理污染和解決青年就業等目標,中國發展前景廣闊。

    中國利好全球

    透過兩會,國際人士認識到,對世界而言,未來的中國在經濟等方面仍將是一個非常積極的因素。

    截至去年年底,中國已同70多個國家和諸多地區組織建立起不同形式的夥伴關係,基本形成覆蓋全球的夥伴關係網絡。中國的“朋友圈”越大,意味著與中國一起把“蛋糕”做大的“小夥伴們”越多,從中受益者也越多。

    首先,中國仍將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源。歐乃説,中國國內生産總值首次突破10萬億美元大關,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這對世界經濟是一個“鼓舞”。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撰文指出,中國今後對能源和礦産的需求量增幅將會明顯下降,但會在消費品及服務領域有新增需求,會對鄰近的亞洲各經濟體起到提振作用。

    其次,中國的成功經驗將為其他國家提供更多借鑒。內羅畢大學政治學學者基武瓦説,過去一年,中國在經濟、政治及社會發展等領域取得重大進展,中國領導人在政治改革和法律建設方面成績突出。中國在深化改革和經濟發展領域的成就對包括肯尼亞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再次,中國的發展思路和設想將為共同發展搭建平臺、創造新機遇。一方面,中國承諾向外國投資者開放更多行業,把外商投資限制類條目縮減一半,減少需要政府審批的項目數量。

    另一方面,中國將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新格局。正如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所説,“一帶一路”的理念是共同發展,目標是合作共贏。

    新加坡專家認為,中國大力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將提升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和互聯互通水準,有助于提高沿線國家的國際競爭力和當地居民的生活品質。

    德國杜伊斯堡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托馬斯·海貝勒教授表示,中國有著清晰和成功的發展理念。“鑒于我對中國45年的觀察,我對中國下一步發展非常樂觀”。(執筆記者:閆亮、趙悅;參與記者:徐靜、劍平、李穎、鄧耀敏、鄭斌、包雪琳、高攀、鄭金發、商婧)

[責任編輯: 陳劍]
01002002157000000000000001110700111464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