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授權發布:五位全國人大代表就高等教育問題答記者問

2015年03月13日 20:22:18 來源:新華社

(兩會授權發布)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 完善高校治理結構

——五位全國人大代表就高等教育問題答記者問

    新華社北京3月13日電(記者胡浩、候麗軍、趙曉輝)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3月13日,四川大學校長謝和平、江蘇省教育廳廳長沈健、廣東省教育廳廳長羅偉其、海南大學校長李建保、貴州大學校長鄭強5位全國人大代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記者會,就深化教育改革、完善高等教育治理結構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高考改革:促進教育公平 激發人才潛力

    高考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頭戲。謝和平認為,高考改革取消很多加分項,打破完全用分數來考評的機制,取消文理分科,這樣更有利于促使教育公平,更有利于引導學生高素質成長、全面發展,更有利于考生有更多機會選擇自己願意讀、能激發自己潛力的學校和專業,也使高校能夠更自主選擇適合本校的高品質考生。

    對于如何防止和避免招生腐敗,謝和平説,隨著改革的推進,在陽光招生、公開公平招生方面有了很多規定和要求,已經在全國全面推廣。

    “現在大學招生由電腦程式處理,根據分數調檔,包括各個省市的考試院和我們學校的招生辦,都是根據學生報名、專業選擇以及擇優錄取的原則錄取。”謝和平以四川大學招生工作為例,提出應通過陽光招生和對真才實學的現場專家考察,來確保招生的公平公正。

    對于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異地高考問題,沈健認為,這關乎教育公平。外來務工人員為流入地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貢獻,作為當地的政府,理所應當要盡最大努力為其隨遷子女接受教育提供公平的機會。

    他介紹,2013年,347名外來務工人員的隨遷子女在江蘇報名參加高考,2015年這一數字已增長到7454名。

    高校改革:落實辦學自主權 堅持依法治校

    關于擴大和落實高校的辦學自主權,沈健説,江蘇省把該屬于高校的自主權統統下放給學校,包括專業設置、人才培養課程安排、教學計劃制定等。在學科學位點總量控制的情況下,學校可以自己調整博士點和碩士點。

    羅偉其表示,作為綜合改革的試點,2013年廣東省政府出臺了關于推進擴大落實高校辦學自主權的“36條”。

    “我們加強簡政放權,減少微觀管理,擴大對高校的宏觀指導,減少對高校的各種檢查評比,專門清理了相關的管理和審批,行政審批權下放了85%。”羅偉其説,“把權力下放給學校後,到目前為止學校都管得很好。”

    關于依法治校,鄭強認為,一定要依法辦大學,而不是以哪一個校長的變更或是以哪一個時髦的名詞來辦大學。

    “我覺得大學治理章程要創新,在大學治理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廣大師生的意願。”鄭強説,“貴州大學新的章程擬定,今後的校長辦公會議要請師生代表參加。學校制定了聽證會議制度,學校師生有權對學校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對學校的領導和機關、部門提出‘質詢’。”

    地方本科高校轉型問題備受關注。李建保表示,這次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求,引導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型本科院校轉變。海南大學要把一些屬于應用性本科專業的院係更好地進行規劃設計,使它更好地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

    人才培養:讓大學生有真本事去創新創業

    針對大學生就業、創業問題,謝和平介紹,他們在大學生就業工作中一直堅持三種意識:對貧困學生就業的幫扶意識、對優秀學生就業的科學指導意識、對普通學生就業的準確定位意識。

    他説:“我們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到貧困地區和農村就業,到災區就業。四川大學畢業生就業率連續3年超過95%,其中基層就業佔比達到16.1%,到災區就業的佔1.7%。”

    對于大學生創業,謝和平説,要鼓勵大學生創業,特別是鼓勵優秀大學生創業,讓優秀大學生來開創高新技術企業,這樣才能使中國形成一批真正有競爭力的企業,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他同時表示,高校要通過課程設置讓大學生有能力、有知識去創業,使大學生有真本事去參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關于支援中西部高校教育發展的舉措,李建保説,建好一所大學不是一蹴而就的,希望國家在“十三五”規劃中持續支援中西部高校的建設,把對地方高校的專項經費部分轉化為常規性撥款。

[責任編輯: 劉陽]
010020021570000000000000011108691114636146